2015春中央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4)

时间:2024-04-30 09:24:54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解释下列词汇

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压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 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利润是成本推进型通货嘭张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  )

2.从整体上看.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通货紧缩则正好相反,对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  错  )

3.我国迄今为止一直实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    (错 )

4.一般认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兼顾三个标准,即中间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  错 )

5.我国有关金融法规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  错 )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  对  )

7.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类的货币政策工具。    (  错  )

8.行动时滞在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中属于外部时滞。    (  错  )

9.在总量极不平衡的条件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  错 )

10.金融监管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安全性、公共性和可测性。    (  错 )

11.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法定进行监管的体制称之为分业监管体制。   (  对  )

12.我国已经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  对  )

13.由于经济货币化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相对应的范畴,故经济货币化同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成反比关系。    (  错  )

1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  对  )

15.二元金融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指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错  )

16.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和持续化是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  对 )

17.当代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错   )

18.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  错   )

19.金融相关比率是指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比率。(  错   )

20.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提出者是麦金农和戈德史密斯。(错   )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A  )。

A.基础货币    B.存款货币       C.市场利率      D.物价变动率

2、金融机构流动性资产对总资产的比重是(  C  )。

A.安全性比率    B.盈利性比率    C.流动性比率    D.杠杆比率

3、在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D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提高房地产贷款首付率  D.中央银行买进证券

4、下列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的是(  A  )。

A.市场利率    B.法定准备金率     C.基础货币    D.超额准备金率

5、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   )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6、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  B  )。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C.维护金融机构利益      D.控制金融机构经营规模

7、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之比不得低于(  C  )。

A.1 5%     B.20%     C.25%    D.30%

8、金融市场监管中公开原则的含义包括价格形成公开和(  B  )。

A.市场利率公开    B.市场信息公开  C.市场纪律公开     D.检查结果公开

9、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  B  )发育不全。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10、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  B  )。

A.外生性    B.内生性        C.可控性    D.可测性

11、“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2、下面因素中不是导致金融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因素的是(  D  )。

A.制度因素    B.金融创新的影响     C.技术进步    D.金融风险    

13、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指的是(  C  )。

A.金融构成比率    B.金融工具比率      C.分层比率    D.金融中介比率

1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控力度可以自由掌握的工具是( C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道义劝告

15、一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通常都是从(  A  )开始。

A、市场准入     B、市场竞争    C、市场运作    D、市场退出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化。(  DE  )

A.流通中现金增加              B.居民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变化

C.商业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      D.通货一—存款比率改变

E.准备——存款比率改变

2、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存在方式有(  BC  )。

A.流通中现金                 B.库存现金

C.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   D.同业账户上的存款

E.国际机构账户上的存款

3、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是( BCDE  )。

A.央行购买办公用楼      B.央行购买外汇、黄金

C.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D.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E.央行购买金融债券

4、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  BC   )。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B.基础货币的提供  

C.存款货币的创造      D.货币乘数的扩大     E.再贴现率的提高

5、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利率机制    B.央行的干预和调控    C.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E.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6、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ABE    )。

A.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E.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7、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原因可以归结为(  AC  )。

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E.生产效率

8、从本质特征看,通货紧缩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  BCDE  )。

A.有效需求过大        B.有效需求不足     C.金融体系效率低下

D.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E.结构问题

9、货币均衡的基本标志是(  AD  )。

A.商品市场上物价稳定   B.商品市场上供给稳定

c.商品市场上需求稳定   D.金融市场上利率稳定     E.金融市场上价格稳定

10、下列各项中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BD  )。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E.税率

1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主要标准是(  ACD  )。

A.可测性     B.波动性     C.可控性    D.相关性   E.被动性

12、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ABE  )。

A.消费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窗口指导        D.道义劝告       E.优惠利率

13、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新协议草案,其三大要素是(  BCE  )。

A.增加盈利              B.资本充足率

C.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    D.事后救援    E.市场纪律

14、下列属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的有(  ABCDE  )。

A.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B.依法监管原则

C.“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D.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E.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15、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首先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DE  )。

A.政府提高货币化程度        B.政府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C.政府推行全方位金融改革    

D.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干预和管制

E.政府允许利率、汇率机制自由运行

五、分析思考题

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三个标准或兼备三个基本要求:①可测性,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②可控性,指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③相关性,指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2、何谓货币政策时滞?它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理论上内部时滞可分为两个阶段: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根据期初的预测值来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考察  货币政策效应时,还必须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此外,非金融部门微观主体的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也有抵消作用,其他外来因素、体制因素、政治因素等也对货币政策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的操作过程中应予以统一考虑。

3、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由于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均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则反之。因此,经济货币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中,各种产品成为商品需要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去衡量各自的价值,表现为不同的价格,以便顺利地进入流通;商品流通需要以货币为媒介才能打破实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从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场;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在市场上用货币进行购买,可以扩大价格的覆盖面和作用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促进及调节作用;货币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或宏观调节。因此,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可以作四种组合:财政、货币“双松”;财政、货币“双紧”;“紧”货币、“松”财政;“紧”财政、“松”货币。“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紧”财政,使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直接减少;“松”货币,使公众能够以较多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金,并使因增税而导致的收入减少得到补偿,其结果是调整了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投资结构。“松”财政,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紧”货币,使企业和公众的借贷数额减少和借贷成本增加,其结果是企业投资和居民的一般性投资减少。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为刺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双紧”政策。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  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

 

附:结合我国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同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两大政策在我国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合,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这种平衡不仅要求在总量上实现供求平衡,而且要求在结构上也达到供求平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量和结构的平衡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二者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一般说来,货币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在总量平衡方面,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在结构协调上,二者需要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不单纯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多快或产值增长有多高,更重要的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因此,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成功与否也应以此为标准,不能片面地以速度或产值的高低来衡量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科学地搭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的客观要求,也是一项高超的调节艺术。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哪一种组合方式,取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透彻分析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1998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解决总量问题的政策搭配典范。2003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变为适度从紧;2004年底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随机调整。

第四,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述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二)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2)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金融发展的条件也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

(三)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实现的:(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

(五)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表示新奇跟寻常不同的词语有哪些?04-30

近体诗跟古体诗有什么区别?04-30

近水楼台的成语故事04-30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仿写句子)04-30

和“勤”字,相关的词语、成语有那些啊?04-30

水把坑填满后再向前的成语叫什么04-30

形容一件事很快就过去了的成语如蜻蜓点水04-30

找一下描写风和水的成语04-30

两条鱼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还帮助对方的成语就是一句成语04-30

水木相关的词或成语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