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教育理念。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 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C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 C.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 )
A. 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 C.目的导向 D.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
(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
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
(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①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游戏和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两者永远不可能是同一的,或者是相互平行的。②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们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前提。将游戏和教学进行最优化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为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③在确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哪些教育活动是属于游戏活动,哪些是属于教学活动时,并非可以简单地将活动内容和方式归为“游戏”或者“教学”。如果将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的(即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看作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无数种状态,它们反映的是游戏和教学的不同结合的程度。④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2.举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2)举实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电大《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四及04-30
电大《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一及04-30
电大《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三及04-30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04-30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平时作业三及04-30
电大《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作业304-30
电大《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作业404-30
电大《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作业104-30
电大《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作业204-30
电大《学前教育学》平时作业二及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