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电大《实用法律基础》平时作业(三)

时间:2024-04-30 09:08:23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 名词解释

1、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人,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从主体的自然属性上分,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我国刑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主体;(2)从法律属性上专门对自然人主体进行分类,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2、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有关人员因与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有利益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诉讼活动的制度。

4、 上诉:是指法定诉讼参与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时,依照法定程序要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C.从旧兼从轻原则  )。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  B.不负  )刑事责任。

3.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深。某日两人又发生争吵,二人决定决斗。决斗中,甲将乙刺成重伤,乙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亡。乙的行为属于(  D.过失犯罪  )。

4.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D.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   )。

5.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D.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是不正确。

6.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的是(  D.拘役  )。

7.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D.人民法院  )无权行使侦查权。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机关中,有权就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   B.抢劫罪   C.放火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缓刑适用于被判处(   A. 拘役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的犯罪分子o

4.关于两审终审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两审终审制,是我国诉讼的基本制度  D.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其判决即使经过二审也还未生效,还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  )。

5.起诉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四、案例分析

某日,丁某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过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的身体左侧。丁某失去平衡从自行车上摔下,井将李某压在身下。李某当即不省人事,丁某立即将其送到医院,但李某因脑颅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事发时,丁某15周岁。

请问:丁某应否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参考答案:丁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丁某未满16周岁。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放火、爆炸、投毒、贩卖毒品等8种罪的,才应负刑事责任,上述犯罪主观状态都是故意犯罪。而在本案中,丁某的行为不属于上列情况,故不应负刑事责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某大型商场的自动扶梯以恒定速率v1运送顾客上楼购物.某04-30

Would you please turn the light ___ because it&amp04-30

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麦管(或塑料管)、容器和水等04-30

I can ___ believe that it was raining.A.hardly…har04-30

任何一个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经过的路程是4A,半个周期经04-30

He speaks English well indeed, but of course not__04-30

Each of us, ____old or young,is a valuable member04-30

2022高考语文多少分满分04-30

2022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04-30

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怎么翻译得分高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