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分析(1)
《公共政策概论》共有4次平时作业和4次自检自测。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和4次自检自测中的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一、你认为为什么要提升政策主体能力?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二节“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政策主体能力的涵义,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2.说明为什么要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并结合一定的实际。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表现为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不佳和缺乏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比如,通讯的发达使国家间的距离缩短,也因此要求各国政府对其他国家发生一些事情做出正确而迅速的反应,这就要求公共政策主体具有更高的能力。
二、试分析在确定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一节中的“确定公共决策目标”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决策目标的涵义。决策目标是指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决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2.确定决策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阐述。一要注意目标具体明确。这就要求(1)把目标用简明的语言,定性或定量地加以规定;(2)规定实现目标的实现和步骤;(3)明确规定目标的价值标准;(4)规定实现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和其他有关的政治、文化等社会条件。二要注意目标有效协调。可以采取一下办法:(1)对各个目标排序,分清主次与轻重,在区别异同的基础上,按长期与短期目标、量化与非量化目标等进行归类;(2)把同项目标,甚至基本相同的目标加以归类合并;(3)对异向目标,尤其是冲突,目标,可以减去其中的次要部分,或是降低其中一部分的程度,也可以重设妥协目标;(4)用数学等方法,对量化目标进行处理,并按前面的方法统一权衡处理。三要注意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来源于这样几方面的限制:(1)实现目标直接所需的各种资源状况;(2)目标实现的环境状况;(3)目标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和目标价值自身的弹性状况。四要注意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可以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但要注意不能用高层次的目标代替本层次的具体目标,也不要用本层次目标去干涉低层次目标,以保证目标的具体化和准确性。
三、试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它除了具有一般国家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以外,还具有领导、组织经济的职能;与此相关,其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涉及范围甚广。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地方政府也拥有相当的权力。
2.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国务院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依法进行的;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
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总理召集和主持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在这两个决策会议上,总理对决策的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
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使一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3.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在我国,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政府的部门也基本与中央政府部门对应设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地方政府的独立决策权力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普遍扩大了自己的管理权限。
四、试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2.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党对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员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党还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思想领导是基础,组织领导是保证,政治领导是核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的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中央组织承担着党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各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了保证和监督。
注意:第三、四题这两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着区别。一定不能把执政党等同于政府。执政党的政策、方针要得到贯彻执行,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09年春期《公共政策概论》课程
重难点分析(2)
《公共政策概论》共有4次平时作业和4次自检自测。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和4次自检自测中的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一、试分析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三节“关于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的若干思考”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简要说明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行动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有关人员的抵制;公共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公共政策评价的经费不易取得。
2.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为:(1)以研究取代服务。政策主体有时寻找各种借口,通常是任命某人、某委员会就某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价,等待结果报告后做出政策,并借口研究,造成政策时间的延长、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做出的延缓。(2)以好恶取代科学。评价主体有时进行评价的意图在于使效果不佳、绩效不良的公共政策合理化;有时则以评价来掩饰政策的失败或错失;有时借评价来攻击自己偏好不一致的公共政策,而不顾其效果。(3)以评价为沽名钓誉的手段。有时进行评价的初始目的在于证明其效果,而对公共政策的负效应避而不提,把评价作为炫耀工作绩效的手段和歌功颂德的途径。(4)以形式取代实质。有时评价仅仅是具有象征性意义而无真正实质性评价的行动。(5)认为制造信息障碍。有些机构或个人对评价有抵触情绪,常常会故意隐瞒必要的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6)人才、经费的缺乏。我国学术界缺少从事此类工作的人才;而且学术研究的经费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甚少其他来源的经费。
3.可以简要说明你认为我国目前公共政策评价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二、试分析集体思维的优势和缺陷。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七章第二节中的“公共政策思维类型”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集体思维的优势。集体思维的优势为:(1)可以保证理论与知识的完整性。参加决策的人员为代表各方面的人员,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集体讨论可以将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汇集起来,形成完整的决策知识背景。(2)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这是由于参与决策的人员代表了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公众的政策利益。(3)可以避免个人决断中的片面性与主观性。这主要是因为个人的知识、经历是有限的,而集体思维可以汇集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和不同价值取向。
2.集体思维的缺陷。集体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认为集体思维一定正确,做出的决定必定无懈可击。(2)集体面对的决策前提是既定的,个人不必要对它进行重新考虑。(3)集体内的成员都是公正的,集体具有一贯的道德水准;(4)与本集体相对立的一方总是软弱的、无道理的。(5)每一个集体成员要对集体忠诚,不能有不同的见解。(6)凡是出现偏离集体共识的见解,必须加以抵制。(7)每个成员都要保卫集体,反对不同意见。
3.举例说明或说明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们要科学对待集体思维,不能迷信权威。在政策制定中,既要充分发挥个人思维的积极性,提倡和发展政策论辩,鼓励不同见解和观点的交锋、竞争,又要在充分重视集体思维和集体理性的同时,科学地看待集体思维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三、试论述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二节中的“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总体原则:公共政策的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然而判断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所以事实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政策评价要坚持价值与事实的有机结合,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标准。
2.具体标准。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1)投入工作量。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2)绩效。即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包含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3)效率。即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4)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5)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公平分配的程度。公共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不一样。(6)适当性。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具体地说,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公共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7)执行力。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8)社会发展总指标。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
四.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七章第三节中的“巴拉姆驴子思维法”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什么是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巴拉姆的驴子”,这只虚构的驴子刚好被置于距两堆完全相等的干草垛同样远近的中心点。这头驴子终于饿死了,因为它始终无法决定何去何从,两垛干草的绝对平衡使这头驴子进退两难。
从决策思维的角度来说,这头健全的驴子在草垛前饿死的现象是个重要的问题。当几种选择方案具有同等的吸引力时,它本应当最容易作出决定;因为无论作出何种决定,都会为它带来愉快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这样的决定又是如此难作呢?这种状况的难处在于需要让决策者放弃一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选择。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
“巴拉姆的驴子法”直接抓住这个问题的本质。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2.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决策中的运用。比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而在本市的核心区,全市的老百姓乃是兄弟省市都在盯着,它到底做什么用。决策成了难事,好端端的土地空闲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就可以列出以下这些基本方案:
(1)盖一个大型商厦,充分利用闹市区的优势,为税收服务,为市财政服务;但周围商厦已经林立,新建这样一个大型商厦,到底多大必要,到底是否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增加市财政收入是个问题;
(2)建一个大型的市民免费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对于财政却没有贡献;
(3)盖政府大楼,改善办公条件,展示政府的新面貌。但现在政府的办公条件并不很差,再大兴土木,可能会造成社会的议论;
(4)盖一个大型停车场,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这么好的地段,建设一个停车场,未免浪费;很多人提出兴建一个地下停车场即可。
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经过这些考虑,兴建市民公园成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开放教育(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常见考点解析(3)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简要说明
《公共政策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是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公共政策概论》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理论性与应用性均很强。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相关重难点,重庆电大的责任教师以近五次中央电大的考题为蓝本,针对考试内容总结出典型考点,对重要的考点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解析,总结出该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点1:公共决策体制
(一)考点扫描
本考点是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决策权力
1.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
2.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纵向分化;
3.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4.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和制约。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决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分布格局,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便构成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公共决策体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决策的承担者是谁,各个系统承担什么任务,配备什么样的技术设备,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在公共政策机构中,公共决策体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我们将按照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不同,将决策体制划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
各级决策组织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个排列组合方式便是决策体制的纵向结构。纵向结构的层次视不同的体制需要而定。在纵向结构中,层次越高,决策权限越大,决策的法律效力也就越大。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变化决定着决策体制“形状”的变化。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其纵向结构就呈尖型形态;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纵向结构就呈扁型形态。尖型形态的纵向结构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政策的统一执行,但不利于发挥下级决策组织的创造性;扁型形态的纵向结构便于下级决策组织因地制宜,发挥创造性,但是由于分权过大,则可能政令不行,削弱最高决策的权威性。
2.横向结构
同级决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和协商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便是决策体制的横向结构。
横向结构中的决策组织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
横向结构设置有利于决策的全面化、科学化,但同时也可能因各决策组织之间相互配合失调而出现决策混乱。
三、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①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集权制的优点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全局性,更能统筹兼顾;缺点是决策适应性差,不能因地制宜,并容易导致上级决策组织的独断专行。
②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在联邦制国家中较为普遍。
分权制的优点是各级决策机构能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政策针对性强;缺点是各级决策组织的政策难以协调,易产生冲突。
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3.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以历史为线索,以最高决策权归属为依据,来划分各种决策体制类型。为方便比较,我们将古今中外出现过的主要类型列为下表:
历史上出现的公共政策体制类型主要有:原始民主制、神权制、君权制、议会制(总统-议会制、内阁-议会制、委员会-议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法西斯制、军人独裁制。
四、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
1.专业性;
2.统一性;
3.整体性。
五、中外公共决策体制比较
1.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2.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3.其他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二)真题链接
[1](2005-1)
论述题:
试述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2](2005-7)
单项选择题:
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 B.利益 C.关系 D.制度
多项选择题:
公共决策体制的主要特征有( )。
A.专业性 B.整体性 C.统一性 D.权威性
论述题:
试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3](2006-1)
单项选择题: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集权者
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4](2006-7)
单项选择题: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压力集团 B.利益群体
C.社会团体 D.行政
[5](2007-1)
单项选择题: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两种具体形式。
A.集权者 B.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不负责制 D.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论述题:
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三)考点解析
本考点主要是希望同学们掌握并理解公共决策体制。
1.2005年1月的考题,关于本考点,出现了一道论述题。
本题考核的是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本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和理解:
(1)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依法进行的;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
我国政府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总理召集和主持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在这两个决策会议上,总理对决策的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
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在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同时,也独立行使一些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在我国,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政府的部门也基本与中央政府部门对应设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地方政府的独立决策权力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普遍扩大了自己的管理权限。
2.2005年7月的考题,关于本考点,出现了三道题目。
(1)单项选择题:
本题考核的是决策权力这个知识点。
同学们在做本题时,要同时理解:
决策权力是决策体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决策活动中,谁拥有的决策权大,他所偏好的决策得到通过和贯彻的可能性就大。因此,有人把决策过程看作是人们相互间进行“权力角逐”的过程。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非正式的权力可能来源于个人魅力、拥有某种特长、掌握某种资源、具有强制力量等方面。
本题答案为A。
(2)多项选择题:
本题考核的是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
答案为ABC。
(3)论述题:
本题考核的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级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它们大致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
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它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各民主党派经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形成的有关决策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按规定程序审定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送达有关部门,从而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
3.2006年1月的考题,关于本考点,出现了两道题目。
(1)单项选择题:
本题考核的是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决策权力在同一层次的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形式,便构成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①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②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集体决策模式的具体形式有:历史上的寡头政治;当代的各种委员会制。
本题答案为B。
(2)论述题:
本题考核的是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2005年1月的考题中,也考核过本知识点,只是考核的是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本次考试中考核的是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本题答题要点为: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①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A.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美国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咨询和执行性机构。内阁成员对政府有关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总统一人掌握了决定权。
B.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就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经之路。议会通过提案、审议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不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国家,议会审议的大部分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的。
②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A.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在立法权上,美国采取二元结构。联邦宪法和法律具有高于各州法律的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本身也受各州的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的州的同意,而2/3的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在美国,中央与各州的权力范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
B.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一般来说,英国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的法律的补充,但是地方政府有提出或反对某一法案的权力。英国是强调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的公共安全、治安、商品管制、教育、税收等等公共问题的决策权力都归地方政府所有。
4.2006年7月的考题,关于本考点,出现了一道单项选择题。
本题考核的是决策权力这个知识点。本知识点在2005年7月的考题中出现过,本题只是考的另外一个侧面。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本知识点了。
本题答案为D。
5.2007年1月的考题,关于本考点,出现了两道题目。
(1)单项选择题:
本题考核的是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本题在2006年1月中考过,此题只是把四个选项的位置变动了一下。在此,不再详述知识点。
本题答案为B。
(2)论述题:
本题考核的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在2005年7月的考题中,也考核过本知识点,只是考核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本次考试中考核的是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本题答题要点为: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候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的胜利。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
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四)考点拓展
针对此考点方向,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题目:
1.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2.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3.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
09年春期《公共政策概论》课程
重难点分析(4)
《公共政策概论》共有4次平时作业和4次自检自测。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和4次自检自测中的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一、案例分析:
公车改革:一盘难以下完的棋
公车开支大于国防开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车消费持续升温。据统计,“八五”期间集团购买小汽车的数量平均每年以16.2%的速度增长,购买金额则保持年均26.99%的增幅。1998年,全国新增公车82万辆,用于买车支付的金额高达1000亿元。加上司机工资、燃油费、保险费、维修费等,则当年用于公车的支出近2000亿元,而据2000年10月16日公布的《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1998年中国的国防开支只有934.7亿元,仅相当于当年公车支出的一半。
改革露出流产征兆:愈演愈烈的公车腐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随着改革的深化,公车改革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继政府办公设备采购招标、移动电话配置改革之后的又一改革焦点。尤其是近两年,公车改革确实在一些地方热闹过一阵子。不少地方根据公务交通费用分配的工资化和公务用车的社会化改革方向,陆续出台了各自的改革方案。涌现出“大庆模式”、湖南长沙“好帮客模式”等颇具代表性的改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后,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不少地方公车改革根本就没有启动;有些地方虽然名义上改了,实则换汤不换药,反而出现了新的乱摊派。事实上,从近期传媒和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在大多数地区,“公家”依然是汽车市场的最大“买主”,尤其在商务轿车和中高档轿车领域,公车消费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
案例问题:试分析公车改革搁浅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章 “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公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车改革是为了改变公车开支过大、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
2.但是,我国的公车改革却不得不搁浅。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各个地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为公车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增加了难度。
(2)老百姓反映强烈,改革后到底能提高多少效率?由于执行上的问题,有的地方还没有启动公车改革,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新的乱摊派。这肯定会让老百姓产生怀疑,不能取得老百姓的支持。而且不符合进行公车改革的初衷,没有达到节约的目的。反而增加了浪费。
(3)还有来自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对于一些在公车方面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进行交出自己的既得利益。
(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一章第三节中的“公共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这一知识点。本题的答案如下:
1.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
这里所说的程序化有三层含义:其一,传统决策理论所描述的基本工作程序,即从发现和确认政策问题到政策问题进入议程,从拟定备选方案到备选方案择优。其二,它意指公共政策主体内部的运作程序,这涉及到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合作与协调关系。其三,它也特指公共决策的最终环节——政策合法化的过程。这一局部的程序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
按照赫伯特·西蒙的理解,决策包括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前者适用于解决常规性和例行性的问题;后者适用于解决非常规和意外突发的问题。从现实状况来看,大量公共问题既是旧有问题的延续和累积,也更多地表现出非常规的特征。因此,用程序化决策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做法和理念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在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很多时候并非在全新的备选方案之间进行抉择,而是根据问题的发展及其所处的特定情境,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此时,理性的决策程序并非一成不变,而应该有所取舍。僵化的程序将延误决策时机。
2.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
在以戴维·伊斯顿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理论那里,环境要求作为需求变量被输入到政治系统之中;政治系统经过决策过程向环境输出产出。但这并没有揭示政治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才将决策过程称为“黑箱”操作。这是公共政策体系相对封闭性的一个体现。
由于公共政策存在事与愿违的潜在可能性,公共政策的相对封闭性旧受到了现实的一系列挑战。
3.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内的普遍现象,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也从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尽管其发展也同样有规律可循,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性却很难用自然科学的语言加以描述。作为公共政策逻辑起点的公共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既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认为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人们对公共问题的确认和描述也都渗透着价值判断;公共政策主体在将公共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时,受其自我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受政治考虑的约束;公共政策主体在选择备选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也受他们的偏好的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多半是定性的,其中渗透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对公共政策的评估则受到公共政策目标非量化特征的约束。这些特性使得以科学化、客观化为取向的传统方法论,在公共政策中的适用性受到某些限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How do you find the dictionary?------It’s u04-30
Don’t do such things again,young man.________,you ar04-30
In order to avoid something unpleasant, everyone p04-30
--- Jim failed again in the maths examination.-- D04-30
利用统计图来表示一天24小时气温的变化情况,最适合选择04-30
某中学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若从全校04-30
生物遗传,白化病是什么遗传04-30
为了了解某校初中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该校六年级至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