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重难点分析

时间:2024-04-30 09:06:11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重难点分析(1)

《市政规划与管理》共有4次平时作业。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简答题

一、简述市政的涵义。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绪论部分第二节的“市政的涵义与特征”这一知识点。

1.市政的概念:

市政从源起上讲,是在城市兴起过程中与城市政府的职能相联系的范畴。

市政的广义上的概念,是指城市政治主体,特别是政府对城市事物如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国家政务等的社会管理和行政职能。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部门。

2.市政的内涵:

(1)市政的政治学内涵: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

(2)市政的经济学内涵:是指城市政府围绕城市公共经济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公共经济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实现城市总体效益最大化。

(3)市政的法学内涵: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物而展开的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公共供给,保证城市有序、高效、公平运行。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哪些?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市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知识点。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地方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具体的说,有:

1.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2.审查和批准本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

3.讨论、决定本市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4.选举和罢免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市长和副市长、人民法院院长和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5.听取和审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6.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7.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8.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9.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学们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要回答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的职权。

 

三、市政管理职能的特征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三节的“市政管理职能特征”这个知识点。

市政管理职能的特征为:

广泛性、服务性、规范性、自主性和多样性。

以上只是本题的回答要点,请同学们在回答时要注意对每个要点进行简要的阐述和说明。

 

四、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四节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这一知识点。

重点是: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绿色GDP就是从先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包括人员敏捷、信息敏捷和制度敏捷。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可以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同学们在回答本题时,除了进行以上论述外,还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各个要点。

 

 

论述题

一、试述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二节“我国的市政府构成体制中的关系”这一知识点。

对于论述题的回答,同学们要全面考虑、多作分析。这道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的思路进行回答:

1.说说中共市委的相关情况。中共市委是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的组织机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地方组织。

2.说明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是怎么一回事。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3.详细说明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

中共市委的这种领导地位,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说明:

(1)中共市委对市人大的领导:主要通过向市人大提出政策建议和人事建议,通过党员干部的自身努力,保证党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国家意志和法律。因此,市委对市人大的领导不是包办市人大的工作。

(2)中共市委对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

同学们在回答本题时,还可以对中共市委的这种领导作用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二、试述我国传统市政职能的弊端及改革趋向。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四节的“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和弊端”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回答本题:

1.弊端。我国传统市政职能的弊端为:

(1)从市政职能的主体上看,体制上过度集权。

(2)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中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

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从纵向关系上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

(3)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而不是以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2.改革趋向。(注意:所谓的改革趋向是针对上面的弊端提出来的。)

由于以上的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城市的确立,市政职能开始由以前的“计划、管制、调控”逐步转变为“调控、仲裁、服务”。我国市政职能的改革趋向为: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

09年春期《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课程

重难点分析(2)

《市政规划与管理》共有4次平时作业。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简答题

一、我国城市成长管理应当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五节的“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按以下要点答题:

1.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   

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   

3.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

 

二、我国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五章第四节的“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知识点。

1.税收收入,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2.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在规定留成后的剩余,也是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3.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上级转移支付的城市财政收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4.政府公债,政府公债一般有两种,一是对外举债,一是对内举债;

5.收费收入,包括公共事业使用收费、土地使用费、管理费、事业费、资金占用费、租赁费,等等;

6.基金预算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随着城市相对独立的作用的增强,城市针对特殊的用途,经国家批准,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基金和专用基金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7.其他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除了银行机构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特殊情况下,社会集资也是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但由于其比较敏感,只有经中央政府特别授权的城市才可进行。另外,外资的不断进入也使其成为市政资金的来源之一。

 

三、描述城市人口特征的指标有哪些?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六章第一节的“城市人口的特征指标”这个知识点。

1.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2.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范围内或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常用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等来表示;

3.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它涉及城市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规划和增值等要素;

4.城市人口性别比例,城市人口性别比例是指城市中人口总数或某个年龄段中男性与女性的人口比例;

5.城市人口年龄比例,城市人口年龄比例是指在城市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段人口分别占城市人口总人口数的比例;

6.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是指城市劳动人口在各社会部门所占的比例,即各部门的职工或劳动人员占城市在职人口总数的比例。

 

四、循环经济3R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七章第三节的“循环经济的3R原则”这一知识点。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论述题

一、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这一知识点。

对于论述题的回答,同学们要全面考虑、多作分析。这道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的思路进行回答:

1.综合性,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3.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

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

 

二、试述城市环境管理原则与手段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四节的“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和弊端”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回答本题:

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手段:

1.行政手段,这是以政府的名义,通过研究制定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组织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一系列政策活动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

2.法制手段,包括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按照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一是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做到依法办事,三是做到违法必究;

3.市场手段,指运用价格、成本、利润、税收等与价值有关的各种经济杠杆,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国民经济在生态环境健全的基础上发展;

4.技术手段,即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改进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

5.教育手段,包括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环保知识的教育,教育各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二是环保意识的教育,教育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城市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09年春期《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课程

重难点分析(3)

《市政规划与管理》共有4次平时作业。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简答题

一、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和成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八章第三节中的“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和成因”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按以下要点答题:

问题:

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

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

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原因:

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

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

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二、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九章第二节中的“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这一知识点。

1.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2.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3.“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4.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三、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章第一节中的“突发事件的界定”这个知识点。

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四、如何引导城中村一体化?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八章第三节中的“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这一知识点。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论述题

一、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九章第三节中的“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知识点。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的思路进行回答:

区域协调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介自己。

 

二、试述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十章第三节的“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回答本题:

1.确认危机来源。在城市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要去积极地管理风险,而不是等待风险的出现。对风险的管理可由下列步骤进行:

(1)对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2)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排除不存在的风险;(3)将各种风险列举在管理目录中;(4)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

2.危机判断。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对可以预见且时间和资源允许处理的风险,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2)对可以预见但可能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3)对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其爆发总存在一定征兆的风险,采取建立预警系统对其监控;(4)对那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则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以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灾后恢复。

3.预警系统的建立。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对于处理突发实践极其重要。预警系统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管理人员,另一个方面是具体执行的员工。

4.危机应对。危机管理对速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反应的时间越短,越能证明城市处理危机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是危机管理的前提与根本。突发性事件应对机构对危机进行的反应:

(1)第一波反应:对危机的反应,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所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当不可抗的危机或是预警系统失效所造成的危机爆发时,它必须立即发挥作用,对危机进行积极的反应。

(2)第二波反应:危机后的恢复,危机过后,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与怎么才能恢复城市正常的经营秩序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危机事后管理的第二波反应。

09年春期《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课程

重难点分析(4)

《市政规划与管理》共有4次平时作业。因此,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将分为4次。本课程的重难点分析主要是试图通过对4次平时作业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达到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的目的。

(以下内容,绿色字体部分是参考答案,其他颜色字体为说明。每一题均需在答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阐述。)

 

 

简答题

一、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按以下要点答题:

1.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3.市行政管理体制;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二、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五章第一节中的“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这一知识点。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三、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七章第一节中的“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这个知识点。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四、形成城中村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八章第三节中的“城中村的成因”这一知识点。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论述题

试述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法制原则。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法制原则”这一知识点。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的思路进行回答:

行政法制原则也即行政法基本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准则。包括:

1.行政合法原则,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2.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合理原则的宗旨在于解决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

3.行政效率原则,遵循依法行政的种种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行政效率。廉洁、高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4.行政统一原则,行政统一原则分为三项内容:

(1)行政权统一;(2)行政法制统一;(3)行政行为统一。

5.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我国行政公开的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In order to avoid something unpleasant, everyone p04-30

利用统计图来表示一天24小时气温的变化情况,最适合选择04-30

某中学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若从全校04-30

生物遗传,白化病是什么遗传04-30

为了了解某校初中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该校六年级至九04-30

如图所示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扇形统04-30

膈肌收缩时,肺,呼吸道,胸腔的由小到大气压变化04-30

小肠内毛细血管的静脉血含营养物质多吗04-30

为什么鱼睡觉会睁眼睛04-30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梦至苍溪①(宋)陆游骑驴夜到苍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