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
答:(参阅教材P43~44)
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
⑴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⑵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
⑶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
⑷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
⑸小城镇建设与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
答:(参阅教材P45~46)
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①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②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
⑵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
⑶城乡隔离壁垒的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
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参阅教材P46~48)
⑴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
⑵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
⑶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
⑷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参阅教材P49~51)
⑴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⑵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阳模式”。
⑶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甚大。西部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商品化牵引型、工矿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边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导型、综合发展型、兵团屯垦型等。
5、按发生机制划分,我国小城镇有哪些建设模式?
答:(参阅教材P52~54)
⑴政府主导模式。
⑵城市辐射模式。
⑶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⑷市场带动模式。
⑸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6、分析当地的一个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参阅教材P54~56的格式。可以分三个部分分析:⑴×××小城镇的发展历程;⑵×××小城镇的发展特点;⑶×××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答案仅是举例,真正答案要结合自己所在城镇实际。)
XX镇属于旅游文化推动模式。原XX镇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桥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瑶琳仙境开发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间破破烂烂的泥墙屋,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十几家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日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品等行业的发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瑶琳镇是在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的。
7、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哪些?阻碍小城镇发展的阻力因素有哪些?
答:(参阅教材P66~73)
动力因素有:
⑴农业的基本动力:①食物贡献;②原料贡献;③劳动贡献;④土地贡献。
⑵工业的核心动力: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的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⑶第三产业的动力: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念更新、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
⑷集聚经济的动力: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从边远、贫穷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动。
⑸比较利益的动力: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通过非农业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农业生产要素必然流向非农业部门。
⑹政策的动力:①国家宏观政策(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②国家专项政策(土地、户籍、产业等政策);③地方性政策(税收、用地、产业等政策)。
⑺区位优势的推动力: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距离资源较近等。
阻力因素有:
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阻力(文化、技术、观念)。
⑵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不协调的阻力(企业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规模过小,生产销售不景气等)。
⑶传统文化的阻力(单家独户、自然分散、处处分割,与生产和生活无有机联系)。
⑷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外部阻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旧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之间的冲突;“离土不离乡”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8、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镇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答:(参阅教材P71~73内容,可以对号入座,也可增加有关内容,归纳几个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发挥个人主观意志,不做统一答案。以下答案仅是举例,真正答案要结合自己所在城镇实际
⑴你所在的小城镇概况简介:例如:瑶琳镇地处桐庐县中部,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是杭州至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著名的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区,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镇。全镇总面积64.2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6万人口,是省综治先进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桥南端。现镇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瑶琳仙境开发时仅有十几间泥墙屋,零零散散居住着十几户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⑵按照第7题中阻力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⑶按照第7题中动力因素的七个方面提出对策。(注意:要抓住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John plays basketball well ,_____his favourite spo04-30
sixth怎么读?04-30
关于红色革命的句子04-30
高三如何快速提高英语成绩 有什么技巧04-30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必备文学知识04-30
高中英语怎么提高 快速提分的方法04-30
提高高中英语成绩的方法 有什么技巧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