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册(2)

时间:2024-04-30 09:00:23 5A范文网 浏览: 平时作业 我要投稿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

 指      标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80

6860

7703

847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253

2366

2476

2622.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9.2

37.9

37.7

37.1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9.1

47.7

46.2

45.6


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以其经济意义:

解答: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常用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联合国标准:该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4、试依据资本帐户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帐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帐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

解答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6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总增加值 680

合  计      680

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总营业盈余   345

财产收入     38

合  计       383

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

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

合    计        341

 

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271.84

590.88

388.68

430.08

626.04

902.28

624.36

195.84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消费率

恩格尔系数

解答:(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

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元)

(2)消费率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

(3)恩格尔系数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

 

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5、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

非金融资产           2000

现金和存款            300

证      券            400

其他金融资产          300

长期贷款              80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4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200

金融投资

其中:黄金和存款    1680

证券           160

其他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长期贷款      1160

其中:负债         160

(3)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220

证券                   200

其他金融资产           220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解答:

(1)非金融资产=期初非金融资产+期内实物投资+重估价非金融资产

=2000+200+220=2420(万元)

(2)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他金融资产

=(300+1680+0)+(400+160+200)+(300+200+220)=1980+760+720=3460(万元)

(3)负债总额=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

=(800+1160+0)+600+(400+160+0)=1960+600+560=3120(万元)

(4)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

=2420+3460-3120=2760(万元)

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

负债和净值变化

非金融资产      2420

金融资产       3460

 现金和存款         1980

 证券               760

   其他金融资产       720

负债        3120

   长期贷款         196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560

净值        2760

合  计        5880

合 计       5880

6、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1999-2003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底总人口数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万人)

1999

80579.4

14472

40557.8

35087.2

5470.6

27037.7

4460.3

6910.3

125786

2000

88254

14628.2

44935.3

39047.3

5888

29904.6

5408.6

7316

126743

2001

95727.9

15411.8

48750

42374.6

6375

33153

5968.3

7918.8

127627

2002

103553.6

16117.3

52980.2

45975.2

7005.4

36074.8

6240.3

8476.7

128453

2003

116603.2

17092.1

61274.1

53092.9

8181.3

38885.7

6715.6

9238.1

12922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年底总人口数(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1999

80579.4

125786.0

82067.5

-1488.1

6524.4

17.6

49.4

32.9


2000

88254.0

126743.0

89468.1

-1214.1

7059.0

16.4

50.2

33.4


2001

95727.9

127627.0

97314.8

-1586.9

7624.9

15.8

50.1

34.1


2002

103553.6

128453.0

105172.3

-1618.7

8187.6

15.3

50.4

34.3


2003

116603.2

129227.0

117251.9

-648.7

9073.3

14.6

52.3

33.2


(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各年度结果如上表。

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的生产成果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

(2)1999-2003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或者写成:GDP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

(6)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年底总人口数(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1999

80579.4

125786.0

82067.5

-1488.1

6524.4

17.6

49.4

32.9


2000

88254.0

126743.0

89468.1

-1214.1

7059.0

16.4

50.2

33.4


2001

95727.9

127627.0

97314.8

-1586.9

7624.9

15.8

50.1

34.1


2002

103553.6

128453.0

105172.3

-1618.7

8187.6

15.3

50.4

34.3


2003

116603.2

129227.0

117251.9

-648.7

9073.3

14.6

52.3

33.2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广东电大]电大《心理学》形考册(1)04-30

[广东电大]电大《心理学》形考册(4)04-30

[广东电大]电大《心理学》形考册(3)04-30

电大《审计案例研究》形考册(3)04-30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1)04-30

电大《国际礼仪概论》形考册(1)04-30

电大《建设监理》形成性考核册试题04-30

电大《国际礼仪概论》形考册(3)04-30

电大《国际礼仪概论》形考册(2)04-30

电大《国际礼仪概论》形考册(4)04-30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