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三家巷》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4.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5.闻捷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10.《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11.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12.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3.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14.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
15.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16.铁凝的成名作是1982年的《哦,香雪》。
17.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18.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写一个女人婚外精神恋的白日梦,即女编辑在一次笔会上暗恋一个男作家的故事。
19.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 C )等。
A.《望星空》 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 D.《迟开的玫瑰》
2.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 A )。
A.《爸爸爸》B.《老井》C.《小鲍庄》D.《厚土》
3.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C )
A.《秦腔》B.《湖光山色》C.《暗算》D.《额尔古纳河右岸》
4.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 D )A.《雾月
牛栏》 B.《岸上的美奴》C.《亲亲土豆》D.《北极村童话》5.莫言的成名作是( A )A.《透明的红萝卜》B.《红高粱》C.《白狗秋千架》 D.《檀香刑》
6.张洁的关于女性身体和心灵的史诗是写于20世纪末的长卷小说( C )A.《方舟》 B.《爱,是不能忘记的》C.《无字》 D.《祖母绿》
7.王安忆以雯雯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C )A.《岗上的世纪》B.《小鲍庄》C.《雨,沙沙沙》 D.《长恨歌》
8.王安忆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之作,也是寻根文学的佼佼之作是( D )。
A.《小城之恋》B.《长恨歌》C.《荒山之恋》D.《小鲍庄》
9.《玫瑰门》的主人公是( B )。
A.竹西 B.司猗纹C.苏眉 D.庄老太爷
10.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和( A )。
A.《私人生活》 B.《与往事干杯》C.《无处告别》D.《嘴唇里的阳光》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里湾》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热衷于个人致富的( ACD )等。
A.“糊涂涂” B.王金生C.“常有理” D.范登高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 ACD )等。
A.刘世吾B.钱文 C.张思远 D.犁原
3.1960年前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热潮,主要有( ABC )等。
A.李季的《杨高传》B.臧克家的《李大钊》C.田间的《赶车传》D.郭小川的《望星空》
4.汪曾祺小说的主要作品有( ACD )等。
A.《受戒》 B.《蒲柳人家》C.《大淖记事》 D.《故里三陈》
5.刘震云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有( ACD )等。
A.《塔铺》B.《狗日的粮食》C.《头人》D.《故乡天下黄花》
6.《白鹿原》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 ACD )。
A.白嘉轩 B.鹿三C.鹿子霖 D.郭举人
7.《檀香刑》的叙述者分别是( ACD)等。
A.赵甲 B.钱乙 C.孙丙 D.眉娘
8.50年代优秀的女作家主要有( ABC )等。
A.宗璞 B.茹志鹃C.杨沫 D.王安忆
9.王安忆的“三恋”是指( ACD )。
A.《荒山之恋》 B.《世纪之恋》C.《小城之恋》D.《锦绣谷之恋》
10.铁凝创作的第三个时期大致从1991年至2006年,其代表作有( ABD )等。
A.《大浴女》 B.《孕妇和牛》C.《玫瑰门》D.《笨花》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72)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18)
作者用“玫瑰门”这一书名隐喻女人的生殖产道,也是隐喻女人的逃离和再生之路。本文中处处流露出对于生殖的巨大厌恶,对于自己与外婆这一母性链条丝丝相扣、紧紧相互缠绕的仇恨;对于外婆畸形之爱的恐惧与挣脱。苏眉成年后发现自己长得越来越像外婆,从姿势到神态,遗传基因在神秘的发生著作用;而外婆也对她越来越纠缠得紧,拼命想把她打造成又一个自己。苏眉讨厌这种关系,想泯灭少女时代的种种不愉快记忆,想开始属于“自己”的、而非来自于遗传的人生。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 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既仁义忠厚,又冷酷无情,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复杂性。试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你自己的看法,分析白嘉轩的形象。
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其中,不乏优秀的因素,促人正直向上;又存在不少消极落后的东西,如根深蒂固的封建性,自我封闭,保守狭隘,往往是蜗牛角上争长短等。但在白嘉轩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他正直、仁义、积极向上。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他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在他身上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的力量。他的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白嘉轩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他身上既有我们民族非常优秀的文化品格,也有着无法摆脱的心灵缺陷。面对艰难世事,面对生存的挑战,白嘉轩内心无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生存的强烈欲望必然战胜道德的教义,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我面目。生存状况的无奈使他不能成为独立于环境之外的理想范畴的仁义圣人。儒家文化使他身上交织着美与丑、善与恶,他既美丽又丑陋,既崇高又渺小。
①(《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00
②白嘉轩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身上表现出的那种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一种邪不压正的精神力量,而且在于向人们揭示出传统文化强大而顽强的生命力,进而透视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现代生活和现代生命的潜在的、顽强的影响力,同时也揭示出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变换的艰难性。
2.通过《红高粱》讲述的“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的故事,从爱情和战争两个方面说明“红高粱精神”的含义,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从中发掘出的“种的退化”的命题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02)
①“红高粱精神”:它秉领天地精华、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它带人们去闯荡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人们的护身符。它体现在自立自强、生机昂然、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周身洋溢着阳刚与血性、浑身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的余占鳌和有着非同一般的机智和胆识、具有浪漫不羁心灵的戴凤莲等人物形象身上。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红高粱性格”的鲜明体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也行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出来。莫言通过“红高粱”赞美了高密县东北乡人红高粱般的性格,赞美祖辈洋溢着的原始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赞美了作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我爷爷”“我奶奶”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和一种生命力的传达。是他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是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和“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的后代子孙的孱弱形成了鲜明对比。
②“种的退化”:《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是作家寄托在民间话语空间里的内心你情感。叙述者在小说开头有一段充满激情的感叹,极力赞美他的故乡,赞美他的那些豪气盖天的先辈,莫言关于对象的“纯种”有着固执的爱。在《红高粱》中他对纯种的红高粱以及象征着“人”的纯种的呼唤更为急切。他甚至不惜直接向历史和未来发言:并称先辈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在这里,莫言所谓的“种的退化”就是人的异化,对未异化的自立自强的人的赞歌,可视作《红高粱》系列的总主题。为了完成这一主题,莫言将家乡的典籍和非典籍的文化积淀作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后,用奇想构造了红高粱世界中的严酷的生存状态。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洸洋血海般的红高粱”,是莫言审美理想中的人的纯种象征物,在作品中也就成了意象。这种对“红高楼精神”的赞美与对“种的退化”的感叹贯穿在整部小说中,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作家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昂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叙述者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高密东北乡的英雄剧全都上演在已经逝去的时间中,这不能不令他感到遗憾,不能不令他屡屡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04-30
高中语文怎样提高现代文阅读?每天一篇阅读如何?如果有04-30
脯为人质直,守经义,每侍讲间隙,数有匡正之辞,以严见惮04-30
求译句子(古文翻现代文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04-30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一代诗仙李白①以诗人的身04-30
儿子的钓鱼现代文阅读04-30
求译一个句子(古文译成现代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04-30
8. He said he would come, he didn't _____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