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复习指导中各章节的编排与主教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和辅导教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一致,其重点内容依据《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考核说明》和教学大纲确定。
概 述
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三大功能。
熟悉: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 功能、 功能和 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 ;而发生肿瘤是由于 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 和 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 。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
物学效应?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 免疫器官
掌握:中枢和周围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作用。
熟悉:T、B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和脾脏内的分布。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 和 。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和 。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 、 和 。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是 、 、
和 。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
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问答题
1. 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胸腺,骨髓
3.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T细胞
5.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6.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二、A型选择题
1.B 2.A 3.E 4.D
三、问答题
1.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第二章 免疫细胞
掌握:T、B淋巴细胞主要表面标志、亚群和功能(见“学习指导”第10页,表2—2,2—3)。
熟悉: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功能。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B细胞分化的终末效应细胞是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是 。
2.T细胞介导 应答,其效应表现为 和 。
3.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结构是 。
二、A型选择题
1.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2.Tc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3.巨噬细胞表面与抗体调理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
A.CD4 B.CD8 C.IgGFc受体
D.TCR E.BCR
三、问答题
1.简述T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2.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浆细胞,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毒作用
3.BCR
二、A型选择题
1.C 2.E 3.C
三、问答题
1.T细胞有4个亚群,各自有不同功能。Thl细胞为C1)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白细胞介素2)、IFNγ— (
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也是CN阳性细胞,其主要 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c细胞和Ts细胞都是C1)8阳性细胞。Tc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Ts细胞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应
答起负反馈调节。
2.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主要有:(1)吞噬杀伤被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体内衰老、变性细胞,具有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抗肿瘤和免疫监视、自身稳定功能。(2)吞噬、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3)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区和酶解片段、类型及主要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和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题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连接两条相同的 和
组成的 。
2.抗体酶解片段中,可结合抗原的是 片段,可结合细胞的是 片段。
3.母体给胎儿的被动免疫物质是 ,天然的血型抗体类型是 ,黏膜局部抗感染的抗体类型是 。
三、A型选择题
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2.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4.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5.可与月巴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LgA B.lgG C.lgM D.lgD E.lgE
四、问答题
1.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填空题
1.二硫键,轻链,重链,四条肽链
2.Fab, Fc
3. lgG, lgM, LgA
三、A型选择题
1.C 2.C 3.B 4.D 5.E
四、问答题
1.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分别称为 lgG 、LgA、lgM、 lgD、lgE。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 (1) l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lgG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2) LgA:分单体和双体两种。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3) l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4) l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 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5) lgE: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
第四章 补体系统
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学活性。
熟悉:补体激活的两条途径及主要异同点。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 和 。
2.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
3.在抗体产生之前,补体发挥抗感染作用主要依靠的激活,其C3转化酶的组成是 。
4.具有免疫黏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包括 和 。
二、A型选择题
1.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 )。
A.C2a B.C3a C.C3b D.C4a E.C5a
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 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 C142356789
D. C124356789 E.C356789
3.能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 )。
A.C5b B. c5b67 C.C5b678 D.C5b6789 E.C9
4.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 )。
A.lgG B.lgM C.细菌脂多糖
D.抗原抗体复合物E.凝聚的lgG1
三、问答题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补体受体
2.抗原抗体复合物,C4b2b
3.替代途径(旁路途径),C3bBbP
4.C3b,C4b
二、A型选择题
1.E 2.C 3.C 4.C
三、问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lgG1~3,lgM)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1)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片与表面具有CR1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a、C4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气管痉挛等,称为过敏毒素作用。C3a、C5a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和集聚,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第五章 细胞因子
掌握: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熟悉:重要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白细胞介素—2(1L—2).
2.淋巴因子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和生物学活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细胞介素—2(1L—2):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诱导T、B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增强NK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免疫应答效应。
2.淋巴因子: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白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弓I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β和干扰素—γ等均为淋巴因子。
二、问答题
1.(1)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其产生细胞的采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两类。按其功能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五类。 (2)生物学活性:主要有:①抗感染、抗肿瘤。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②免疫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集落刺激因子。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
第六、七章 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胸腺依赖性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完
全抗原和半抗原以及MHC和HLA的概念。
熟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HLA抗原的分布和功能。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
2.异嗜性抗原
二、填空题
1.同时具有 和 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半抗原只有 性。
2.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 和 。既可引起细胞免疫又可引起体液免疫的抗原属于 。
3.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
4.引起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链球菌M蛋白属于 抗原。
5.药物半抗原在体内成为完全抗原时常常与 细胞结合。
6.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
三、问答题
1.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限4种)及医学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e,r4~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抗原3)-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421r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2.异嗜性抗原:动植物、微生物与人类组织细胞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成分,也称为共同抗原。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若与机体组织细胞存在异嗜性抗原,则可引起超敏反应。如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风湿热。
二、填空题
1.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性
2.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
4.异嗜性抗原
5.红(细胞)
6.HLA-I类抗原,HLA-II抗原
三、问答题
1.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种类及医学意义是:(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4a-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异种动物蛋白可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3)同种异型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4)肿瘤抗原,又3)-肿瘤特异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AFP,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第八、九章 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特点;超敏反应的类型和主要临床疾病。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
二、A型选择题
1.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朗罕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
A.Th细胞和B细胞 B.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 C.NK细胞和肿瘤细胞
D.Tc细胞和肿瘤细胞
3.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浓度低
E.亲和力低
4.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新生儿溶血症
E.急性荨麻疹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2.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临床疾病。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并将其破环、清除的过程。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等基本过程。免疫应答可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抗原异物的侵袭,但也可引起超过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
二、 A型选择题
1.E 2.D 3.B 4.C
三、问答题
1.(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①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指抗原呈递细胞(APC)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②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抗原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③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
(2)免疫应答的类型:
超敏反应
正免疫应答 自身反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耐受
负免疫应答
免疫缺陷
2.超敏反应的类型和临床常见疾病:①工型(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②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③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④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扫≥斥反应、针对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细胞免疫同时伴随的细胞损伤,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
第十章 免疫学应用
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获得方式、常用制剂和用途。
了解:免疫学检测的常用方法种类和用途。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类毒素
二、问答题
1.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O.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即成为类毒素,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二、问答题
1.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 疫苗、类毒素 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免疫出现时间 慢,1—4周 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周至数周
用途 预防(计划免疫) 紧急预防,特异性治疗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概 述
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种类、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益处、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按其有无细胞及细胞结构组成的不同分为 、 和
型微生物。
2.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益处除提供营养供人体利用外,还包括 、
和 作用。
3.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 和 。
4.正常菌群在 、 和 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非细胞
2.拮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抗肿瘤
3.真菌,病毒
4.机体抵抗力降低,菌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细菌学部分
第十一——十三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代谢与遗传变异
掌握:
1.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构造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构造的区别及特点、细菌特殊构造的种类及医学意义。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速度和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医学意义。
3.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种类、质粒、噬菌体和L型细菌的概念及医学意义。
熟悉:
1.细菌的测量单位、基本结构。
2.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基因重组的概念。
了解:细菌形态检查方法及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细菌变异的医学意义。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定义、举例)
1.质粒 2.荚膜 3.鞭毛 4.芽胞 5.菌毛
二、填空题
1.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 和 。
2.测量细菌的单位是 。
3.细胞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 ;可黏附细胞的是 。
4.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胞或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 、 和
。
5.与耐药性传递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构造由 和 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由 、 和 组成。
7.人工培养细菌时,培养箱的温度一般需控制在 ,培养时间一般为 。
8.细菌繁殖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
和 。
9.L型细菌是 型细菌,临床常常引起 。
10.与致病性、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有关的细菌变异现象包括 、
和 。
三、A型选择题
1.细菌基本结构除外(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芽胞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中无(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D.外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D.类脂A
4.溶菌酶杀灭革兰阳性菌的原因是( )。
A.水解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
A.荚膜 B.鞭毛 C.细胞壁
D.芽胞 E.菌毛
6.与细菌动力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性菌毛
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菌毛 B.鞭毛 C.芽胞
D.质粒 E.荚膜
8.可黏附细胞的细菌结构是< )。
A.荚膜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芽胞 E.鞭毛
9.芽胞的特性中不包括( )。
A.革兰阳性菌形成的多层膜结构
B.是细菌的繁殖体
C.对外界抵抗力强
D.可用于细菌鉴别
E.某些芽胞可引起严重的外源性感染
10.菌毛的特性中不包括( )。
A.可黏附细胞 B.可传递遗传物质
C.可增强细菌毒力 D.使细菌具有动力
E.由蛋白组成
11.荚膜的特性不包括( )。
A.可鉴别细菌 B.抵抗吞噬
C.在宿主体内形成 D.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
E.可黏附细胞
12.鞭毛的特性不包括( )。
A.使细菌具有动力 B.黏附宿主细胞
C.构成H抗原 D.由蛋白质组成
E.弧菌都有鞭毛
13.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
A.链球菌 D.葡萄球菌 巳大肠杆菌
D.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
14.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除外( )。
A.热原质 B.内毒素 C.外毒素
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15.H—O变异属于( )。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形态变异
四、问答题
1.以流程图的方式简述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举例说明。
3.研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4.何谓L型细菌?其在体内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何种方法可检测L型细菌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2.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3.鞭毛:某些细菌从胞质中伸出到胞壁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也构成细菌的H抗原。有鞭毛的细菌如单毛菌霍乱弧菌,丛毛菌大肠杆菌等。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不利的环境中,胞浆浓缩脱水,形成有极强抵抗力、多层膜结构的圆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有抗性的休眠体。因此消毒灭菌应以杀灭芽胞为标准。根据芽胞在菌体中的位置和形状可鉴别细菌。如破伤风杆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5.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二、填空题
1.球形,杆形
2. μm
3.荚膜,菌毛
4.菌毛,荚膜,鞭毛,质粒
5.R质粒
6.粘肽<肽聚糖),磷壁酸,脂类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7. 37℃, 18—24小时
8.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
9.细胞壁缺陷,慢性感染
10.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三、A型选择题
1.E 2.B 3.B 4.B 5.D 6.D 7.E 8.B 9.B 10.D 11.E 12。B 13.D 14.E 15.C
四、问答题
1.(1)革兰染色的步骤:
涂片 千燥 固定 结晶紫1’,水洗 碘液1’,水洗 95%酒精脱色,水洗 复红1’,水洗 印干镜检。
(2)结果:革兰阳性菌染成紫色,如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如大肠杆菌。
(3)实际意义:几乎所有细菌都可用革兰染色法分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由于细胞壁构造的不同,因而革兰染色性、致病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同。故革兰染色法有助于细菌鉴别、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研究细菌的致病性。
2.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1)细胞壁。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可黏附细胞,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是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2)荚膜,如肺炎球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3)菌毛,如痢疾杆菌依赖菌毛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侵入细胞内而致病。(4)芽胞,如破伤风杆菌芽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若进入伤口可引起破伤风。(5)鞭毛,如霍乱弧菌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可穿过肠黏膜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居,进而产生毒素而致病。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包括: (1)与致病性有关的如热原质、内毒素、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2)与细菌鉴别有关的如细菌素、色素;(3)可供人类应用的如维生素、抗生素等。因此,研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可有助于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鉴定细菌、以及利用细菌造福人类。
4.L型细菌是一种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属于细菌的结构变异,并导致其形态、染色性、抗原性、培养特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均发生改变。其在体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如抗生素用量不足,疗程不足等。检测L型细菌感染必须使用高渗培养基培养。
第十四——十五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
掌握:
1.细菌致病性、毒力、侵袭力、毒素、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各种感染类型的概念。
2.细菌致病性、毒力、侵袭力的构成因素(物质基础);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来源、特点及毒性作用;重要的侵袭性酶类的名称、毒性作用及来源。
3.机体抗菌免疫的组成,吞噬细胞的种类和吞噬结果。
熟悉:
1.感染的来源、侵入途径及举例。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抗菌作用特点。
了解:细菌毒素的作用机制。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举例)
1.菌血症 2.脓毒血症 3.隐性感染 4.细菌侵袭力
5.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细菌的致病性表示的是细菌 的性能,细菌的毒力表示的是细菌 的强弱,其具体的量化指标是 。
2.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包括 和 。
3.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包括 和 。
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 、 和 。
5.外毒素根据其作用的靶细胞可分为 毒素、 毒素和 毒素。
6.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脱毒制备类毒素的是 。是改变了 ,保留了 。
7. 内毒素的化学组成包括 、 。其毒性基团是 。
8.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主要有 、 和 。
9.机体抗菌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 ,第三道防线是 。
10.机体抗菌免疫中,体液免疫主要针对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和 ,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 和 。
三、A型选择题
1.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类A E.脂蛋白
2.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 菌毛
D.芽胞 E.脂磷壁酸
3.对热原质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化学组成为多糖
C.可被高压灭菌灭活
D.微量注入机体可引起发热
E.抗原性弱
4.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
D.耐热
E.毒性强烈且有选择性
5.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细胞壁 B.芽胞 C侵入部位
D.侵入数量 E.侵袭力和毒素
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膜 B.荚膜 巳菌毛 D.鞭毛 E.芽胞
7.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H抗原 B.O抗原 c荚膜多糖
D.脂多糖 E.肽聚糖
8.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白喉杆菌
D.霍乱弧菌 E.脑膜炎球菌
9.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中不包括( )。
A.发热 D.白细胞反应
C.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殊症状
D.DIC E.休克
10.下列属于细胞毒素的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葡菌肠毒素
11.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葡菌肠毒素
12.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结构是( )。
A.肽聚糖 E.特异性多糖 C.壁磷壁酸
D.膜磷壁酸 E.SPA
13.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鞭毛
14.与抗吞噬作用无关的物质是( )。
A.SPA B.KAg C.LPS
D.ViAg E.M蛋白
15.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杆菌 B.肉毒杆菌 C.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D.伤寒杆菌 E.霍乱弧菌
16—下列细菌中最常弓[起脓毒血症的是( )。
A.淋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白喉杆菌
D.霍乱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7.机体缺乏抗体时,对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可通过( )。
A.T细胞活化 B.补体经典途径 C.补体替代途径
D.巨噬细胞活化 E.NK细胞活化
18.Tc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是(
A.释放淋巴毒素中和细菌毒素
D.产生淋巴因子调理作用
c.产生抗体阻止细菌黏附
D.非特异性杀伤感染细胞
E.特异性杀伤胞内寄生菌及感染细胞
19.抗体的抗感染作用不包括( )。
A.阻止细菌黏附 B.调理促吞噬 C.中和细菌毒素
D.激活补体 E.特异性杀死病原菌
20.巨噬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不包括(
A.吞噬病原菌
B.力口工处理抗原
C.释放细胞因子
D.特异性杀死病原菌
E.ADCC效应
四、问答题
1.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2.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临床常见类型。
3.简述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举例)
1.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末在血液中繁殖,仅通过血液播散到合适的组织器官中进一步繁殖。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可引起菌血症。
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弓I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
3.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人体内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低时,则虽有病原菌感染,但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脑膜炎球菌、甲型肝炎病毒等的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
4.细菌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和能否产生侵袭性酶有关。如产气荚膜杆菌具有很强的侵袭力,是因为其具有荚膜抗吞噬,还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
5.不完全吞噬:吞噬细胞吞噬某些病原菌后,不能将其消化降解,使病原菌反而受到保护,并随吞噬细胞的游走在体内扩散。如结核杆菌因具有硫酸脑苷酯,可抵抗吞噬,因此在特异性免疫产生之前,吞噬细胞对其的吞噬常常为不完全吞噬。
二、填空题
1.引起机体患病,致病力,半数致死量(LDS0)或半数感染量
(1D50)
2.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
3.细菌侵袭力,毒素
4.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性休克,DIC
5.细胞,肠,神经
6.脂多糖,蛋白质,外毒素,毒性,抗原性
7.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类脂A
8.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性大肠杆菌
9.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和补体,特异性免疫
10.胞外寄生菌,毒素,胞内寄生菌,病毒
三、A型选择题
1.D 2.D3 3.C 4.D 5.E 6.C 7.D 8.D
9.C 10.B 11.D 12.D 13.D 14. C 15.D
16.E 17.C 18.E 19.E 20.D
四、问答题
1.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毒素 来源 成分 理化特性 抗原性 甲醛脱毒 毒性作用点
G--菌细 脂多糖 稳定,耐热 弱 不可 较弱,无特异性
内毒素 胞壁裂解
释放
G’菌及 蛋白质
外毒素 少数G— 不稳定,不耐热 强 可制备 强、有组织细
菌分泌 类毒素 胞特异性
2.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1)如脑膜炎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类型多为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特异性免疫。(2)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的快慢及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为急性感染。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引起慢性感染。显性感染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化脓、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等。全身感染的常见类型有: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有两次菌血症;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等;毒血症如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和肾上腺细胞等。(3)带菌状态和带菌者常见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1)皮肤黏膜屏障: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功能主要包括:①机械阻挡病原菌入侵。②分泌乳酸、脂肪酸、胃酸、蛋白酶、溶菌酶等杀菌物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2)血脑屏障:可阻止血液中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感染。(3)胎盘屏障:可阻止母体血液中的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第十六——十七章 消毒灭菌与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
掌握:
].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
2.高压蒸汽灭菌法的适用物品、杀灭芽胞所需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3.含病原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原则。
熟悉:
1.常用物理及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2.病原菌分离鉴定的一般程序及常用检测方法。
了解:细菌抗体检测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举例)
1.消毒 2.灭菌 3.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实验中所用的接种环可用 法灭菌,外科敷料用 法灭菌,无菌室和手术室空气灭菌采用 。
2.干烤法灭菌温度为 ,持续时间为 。
3.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温度为 ,持续时间为 ,压力应维持 。
4.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属于 实验,检测的. 成分为患者体内的 。
三、A型选择题
1.杀灭细菌芽胞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 )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2.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 )
A.100% B.90% C.95% D.80% E.75%
3.紫外线杀菌法适用于( )。
A.牛奶 B.培养基 C.手术室空气 D.皮肤 E.注射器
4.滤菌除菌器不能除去( )。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L型细菌和支原体 E.螺旋体
5.在标本采集中的错误做法是(
A.采集局部皮肤应消毒 B.采取无菌操作
C.标本容器无需灭菌 D.采集后立即送检 E.贴好标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举例) .
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即杀灭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如手术器械用前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无菌操作:指防止外部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及防止操作对象中的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操作者自身的力·法。如手术、介人性操作、微生物实验等均需采取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 焚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灯照射
2.160。C~170。C ,2小时,
3.121.3。C, 15~30分钟, 1.05kg/cm2
4.中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三、A型选择题
1.E 2.E 3.C 4.D 5.C
第十八——二十三章 细菌学各论
掌握: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所致疾病的名称。
熟悉:上述各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感染诊断方法及特异性预防措施。
了解:军团菌、人畜共患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举例)
1.SPA 2.M蛋白 3.血浆凝固酶 4.肥达反应 5.O丁实验
二、填空题
1.化脓性球菌中的革兰阳性菌主要有 、 和 。
2.化脓性球菌中可弓1起性传播疾病的是 。
3.化脓性球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 。
4.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 。
5.引起局部感染易蔓延扩散的化脓性球菌是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菌可产生 和 等。
6.引起局部感染较局限的化脓性球菌是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菌可产生 。
7。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 、 和
8.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性球菌是 。
9. 试验是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常用试验。
10.肠道杆菌的抗原性包括 、 和
11.大肠杆菌为肠道——,但当侵入肠外组织时可引起 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的大肠杆菌称为 ,主要引起。
12.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 ,该菌是引起 感染的常见病原。
13.沙门菌除可引起伤寒、副伤寒外,还可引起 和 .
14.志贺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有 .
15.沙门菌属中,只侵犯人类的菌种是 和 ,临床引起 。
16.霍乱弧菌的唯一宿主是 ,通过 引起传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治疗主要采取 和 。
17.厌氧芽胞杆菌中引起伤口感染的有 和 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18.结核杆菌的感染途径有 、 和 。
19卡介苗是由 经人工变异培育的 ,可用于预防 感染。
20.白喉杆菌一般仅在入侵局部繁殖,但其产生的 引起的 ,
最常导致 和 的损害。
三、A型选择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中不包括( )
A.血浆凝固酶阳性
B.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环
C.革兰阳性菌
D.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E.引起的局部感染多为局限性化脓
2.葡萄球菌弓I起急性胃肠炎的致病物质是( )。
A.杀白细胞索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红疹毒素 E.DNA酶
3.对热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巴结核杆菌 D.军团菌 E.链球菌
4.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除外( )。
A.丹毒 b.化脓性扁桃体炎 c. 巴产褥热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除外( )。
A.膜磷壁酸 B.M蛋白 C.血浆凝固酶 D.透明质酸酶 E.链激酶
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
A.溶血毒素 B.致热外毒素 C.剥脱性毒素 D.杀白细胞素 E.肠毒素 .
7.在血平板上区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依据( )。
A.溶血环 B.菌落大小和颜色 C.特殊气D.边缘不整齐 E.表面粗糙
8.显微镜下呈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淋球菌
9.显微镜下呈肾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6.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0.区别肺炎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依据是( )。
A.菌落色素 B.溶血环 C.胆汁溶菌试验D.革兰染色性 E.内毒素鉴定
11.诊断流脑的简便方法是( )。
A.咽拭子涂片染色镜检 B.血培养C.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D.脑脊液或皮肤淤斑取样涂片染色镜检E.咽拭子培养
12.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是(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D.菌毛 E.荚膜
13.引起婴儿腹泻的常见肠道杆菌是( )。
A.肠致病性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 C.霍乱弧菌 D.沙门菌 E.变性杆菌
14.决定痢疾杆菌致病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菌毛 B.荚膜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15.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肠道菌是( )。
A.大肠杆菌 B.致病性大肠杆菌C.沙门菌D.志贺菌 E.霍乱弧菌
16.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
A.肠毒素 B.荚膜 C.菌毛 D.鞭毛 E.内毒素
17.伤寒沙门菌的特点除外( )。
A.革兰阴性菌 D.有周鞭毛 C.发酵乳糖
D.主要引起细胞免疫E.带菌者体内可测到vi抗体
18.无鞭毛的肠道杆菌是( )。
A.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志贺菌D.变形杆菌 E.致病性大肠杆菌
19. 单鞭毛菌是( )。
A.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绿脓杆菌 D.志贺菌 E.霍乱弧菌
20. 霍乱肠毒素弓I起严重腹泻的机制是( )。
A.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
B.干扰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
C.阻断细胞间信号传导
D.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作用于呕吐中枢
21.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是( )。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22. 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途径是( )。
A.吸人细菌 B.吸入芽胞 C.食入芽胞
D.母婴传播 E.芽胞进入脐部伤口
23.肉毒中毒的常见感染途径是( )。
A.呼吸道 B.消化道 D.接触 E.泌尿生殖道
24.厌氧芽胞菌除外,( )。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杆菌 D.肉毒杆菌 E.艰难梭菌
25.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 )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杆菌 D.肉毒杆菌 E.艰难梭菌
26.与结核杆菌胞内寄生性有关的物质是
A.磷脂 B.索状因子 C.硫酸脑苷脂 D.蜡质D E.内毒素
27.结核杆菌的特点中不包括(
A.抗酸染色阳性 B.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 C.生长缓慢
D.对外界抵抗力低,不易产生耐药性 E.细胞壁脂质是其致病主要物质
28.以气溶胶吸人方式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 )。
A.肺炎链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军团菌
D.绿脓杆菌 E.流感杆菌
29.白喉杆菌毒素特点中的错误是( )。
A.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细胞坏死 B.溶原性白喉杆菌为产毒株
C.毒素耐热 D.治疗应早期用抗毒素中和毒素 E.易作用于心肌
30.引起细胞免疫为主的人畜共患菌是( )。
A.布氏杆菌 B.伤寒杆菌 C. 巴结核杆菌 D.麻风杆菌 E.军团菌
四、问答题
1.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2.简述淋球菌的形态、致病性、免疫特点和感染的诊断。
3.简述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肠道病原菌(限4种菌)及其致病特点。
4.简述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机制。
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概念、功能)
1.SPA:葡萄球菌A蛋白的英文缩写,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可与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Fe片段结合,阻止抗体对巨噬细胞的调理促吞噬作用,因而具有抗吞噬作用。SPA和抗体Fc片段结合后,不妨碍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的结合,因此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
2.M蛋白:A族链球菌细胞壁表面蛋白。有抗吞噬作用,并与机体心肌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共同抗原,可引起超敏反应。
3.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侵袭性酶,可使人和家兔血浆发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包裹在菌体周围,可抵抗吞噬细胞、补体的抗菌作用。
4.肥达反应:直接凝集反应的一种。用已知的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去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含量,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5.OT实验:旧结核菌素试验,取定量经加热灭菌并浓缩过滤的结核杆菌培养物注入前臂掌侧面,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局部皮肤的反应,判断机体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也可用于评价卡介苗的接种效果和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二、填空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2.淋球菌
3.肺炎球菌
4.金黄色葡萄球菌
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6.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7.菌毛,内毒素,荚膜
8.金黄色葡萄球菌
9.乳糖发酵
10.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包膜抗原(K)
11.正常菌群,化脓,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
12.变形杆菌,尿路
13.食物中毒,败血症
14.菌毛,内毒素,外毒素
15.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肠热症
16.人,食人含菌的食物和水,水样腹泻,补液,抗菌
17.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
18.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19.有毒牛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结核杆菌
20.白喉外毒素,毒血症,心肌,外周神经
三、A型选择题
1.D 2.C 3.A 4.E 5.C 6.A 7.B 8.C 9.D 10.C 11.D 12.E 13.A 14.A 15.C 16.A 17.C 18.C 19.E 20.D 21.B 22.E 23.B 24.A 25.C
26.C 27.D 28.C 29.C 30.A
四、问答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都是化脓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由于两种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同,因此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在临床表现亦不同。(1)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凝固包绕在菌体周围,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细菌的扩散,因此感染较局限,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如疖、毛囊炎、脓疱疮等。同时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色素,使脓液呈粘稠黄色。(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由于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如透明质酸酶可水解细胞间基质、链激酶可激活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可降解DNA等,均可帮助细菌扩散,使脓液稀薄,因此感染容易蔓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如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2.淋球菌:(1)形态:肾形,凹面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阴性菌。局部病灶脓液中的淋球菌常位于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2)致病性:人是唯一传染源,通过性接触传播,弓1起淋病。细菌通过菌毛黏附在尿道和生殖道上皮细胞大量生长繁殖,弓I起局部化脓性感染,严重感染时细菌也可扩散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女性感染分娩时可感染新生儿,引起淋球菌性结膜炎。(3)免疫特点:人类对淋球菌无天然免疫力,病后也无牢固免疫,易再感染。无疫苗。(4)感染的诊断:取局部脓液涂片,革兰染色,见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有成双排陟U肾形的革兰阴性菌,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的分离培养。
3.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肠道病原菌及其主要致病特点有:(1)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四种类型。除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因产生耐热或不耐热肠毒素,引起霍乱样水样腹泻外,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都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生长并可产生志贺样毒素,引起类似痢疾样的血性腹泻。(2)伤寒杆菌,其致病特点为细菌由消化道入侵定居肠黏膜下层淋巴组织,在巨噬细胞内生长并可通过菌血症向全身播散,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由菌血症播散到胆键的细菌随
胆汁再次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可引起肠壁溃疡和出血,甚至穿孔。(3)痢疾杆菌,主要依靠菌毛黏附并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和志贺毒素(外毒素,志贺痢疾杆菌产生)引起脓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状。(4)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产生霍乱肠毒素,促进细胞的分泌功能,引起剧烈的水样腹泻。
4.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机制:破伤风杆菌芽胞由伤口侵入,在厌氧环境下变为繁殖体生长并产生痉挛毒素。毒素可经神经或血液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元抑制性递质的释放,从而造成骨骼肌强直性痉挛。患者可因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而死亡。
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1)结核杆菌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皮肤接触感染,最常见为经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2)结核杆菌无内毒素和外毒素,也没有侵袭力,其致病因素主要靠细胞壁所含大量脂质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在细胞内缓慢增殖,其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可损伤细胞并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3)结核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属于传染性免疫,即体内有结核杆菌存在时才有特异性免疫。抗结核杆菌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医学病毒学部分
概述、第二十四——二十七章 病毒学总论
掌握:
1.病毒、病毒体的概念、测量单位、结构、化学组成及医学意义。
2.病毒感染的侵入途径及在体内的扩散途径。
3.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复制周期各期名称。
熟悉:
1.病毒体的基本形态和大小、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吸附、生物合成、释放和干扰素的作用。
2.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在细胞和机体水平的感染类型。
3.预防病毒感染的常用疫苗。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吸附 3.核衣壳 4.干扰素 5.包涵体
二、填空题
1.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和 。
2.病毒体结构由 和 组成,又称为 。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类型是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常见感染类型是 ,发病可表现为 。疱疹病毒在原发感染后都引起 。
4.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 ,与隐蔽期有关的是 。
5.鉴别病毒是否具有包膜,通常可采用 。
6.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 ,麻疹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形成 。
7.可将自身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的病毒主要有 、 和 。
8.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 、 和 。
三、A型选择题
1.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
A.光学显微镜观察 B.电子显微镜观察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过滤法
2.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衣壳 B.包膜 C.核酸 D.刺突 E.核蛋白
3.病毒的特征中不包括( )。
A.无细胞结构 B.含两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增殖 E.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4.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 )。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可被脂溶剂溶解
D.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 E.具有抗原性
5.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
A.保护病毒核酸 B.组成病毒抗原 C.决定病毒是否有感染性
D.裸露病毒体吸附细胞的结构 E.壳微粒数目是病毒分类依据
6.病毒体的定义是( )。
A.无感染性的前病毒 B.无包膜的裸露病毒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
D.可独立生存的病毒 E.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
7.病毒体核心的主要物质是( )。
A.磷酸 B.蛋白质 C.核酸 D.类脂 E.肽聚糖
8.病毒感染造成细胞损伤的因素中不包括( )。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死细胞
C.病毒大量增殖损伤靶细胞 D.病毒弓I起细胞融合
E.包涵体干扰细胞正常代谢
9.病毒的致病物质是( )。
A.内毒素 B.外毒 C.热原质 D.蛋白质和核酸 E.侵袭性酶
10.用于预防病毒感染的减毒活疫苗是( )。
A.狂犬疫苗 B.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口服糖丸疫苗
D.乙脑疫苗 E.卡介苗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2.举例说明病毒在体内播散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定义、举例)
1.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HBV,HIV。
2.吸附:是病毒体侵入细胞的第一步。病毒表面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病毒黏附在细胞表面。如HIV依赖表面糖蛋白(GPl20)和细胞表面CD4抗原结合,从而感染Th田胞等。
3.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4.干扰素:在特定诱导物(如病毒)的作用下,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活性和多功能的蛋白质。如受病毒、细菌脂多糖的诱导,细胞可产生干扰素。
5.包涵体:病毒、衣原体在感染细胞的核内或胞浆内增殖后形成的斑块状结构,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或衣原体的原体和始体等组成。如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可在感染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二、填空题
1.核酸,蛋白质
2.核心,衣壳,核衣壳
3.慢病毒感染,隐性感染,急性感染,潜伏感染
4.吸附,生物合成
5.脂溶剂
6.出芽,细胞融合
7.逆转录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疱疹病毒(CMV、EBV、HSV任一)
8.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三、A型选择题
1.B 2.C 3.B 4.B 5.C
6.E 7.C 8.A 9.D 10.C
四、问答题
1.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有:
(1)经黏膜侵入,常见①经呼吸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②经消化道,如甲型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③经泌尿生殖道,如H1V、疱疹病毒。④经眼结膜,如腺病毒。
(2)经皮肤侵入,包括经注射、输血、动物咬伤、昆虫叮咬和经皮肤微小伤口入侵。如①乙型肝炎病毒、HIV经注射和输血侵入机体;②狂犬病毒经疯狗咬伤侵入;③乙脑病毒经蚊叮咬入侵;④人乳头瘤病毒经皮肤微小伤口入侵。
(3)经胎盘、产道侵人,由感染母亲经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传给其胎儿或新生儿,如疱疹病毒。
2.病毒在体内播散的途径:(1)经血液和淋巴液播散,如HIV、HBV、麻疹病毒等。(2)经神经播散,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3)局部播散,如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十八——三十二章 病毒学各论
掌握: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类型、结构、抗原、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
熟悉:
1.脊髓灰质炎病毒、乙脑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
2.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了解: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的种类及所致疾病、上述各病毒的防治原则。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定义、功能)
1.HBsAg 2.Gp120
二、填空题
1.流感病毒包膜刺突有 和 。决定病毒吸附细胞的是 。
2.乙型肝炎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其高度的 是制备疫苗的困难。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疱疹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三、A型选择题
1.下列病毒中属于逆转录病毒的是( )。
A.流感病毒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风疹病毒
2.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
A.衣壳 D.包膜 C.血凝素 D.神经氨酸酶 E.GP120
3.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
A.鼻咽分泌物 D.血液 C.粪便 D.尿液 E.唾液
4.HIV感染者可传播HIV的物质除外( )。
A.血液 B.精液 C.唾液 D.羊水 E.器官
5.灭蚊可预防感染的病毒是( )。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狂犬病毒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6.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中不包括( )。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cAb E.HBeAb
7.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除外( )。
A.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EB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8.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 )。
A.风疹病毒 B.麻疹病毒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
9.通过神经播散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是( )。
A.麻疹病毒 B.狂犬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乙型脑炎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0.内基小体是( )。
A.衣原体包涵体 B.麻疹病毒包涵体 C.腺病毒包涵体
D.狂犬病毒包涵体 E.疱疹病毒包涵体
四、问答题
1.甲型流感病毒为何易引起大流行?
2.简述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的用途(列举4项)和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3.HIV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怎样预防HIV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定义、功能)
1.HBsAg: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外衣壳(包膜)、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和感染者的血液中,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HBshg是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2.Gp120: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刺突,可吸附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介导病毒感染T细胞为主的CD4阳性细胞。
二、填空题
1.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
2.乙肝表面抗原(HBsAg),I-IBsAg
3.Gpl20,变异性
4.单股正链RNA,负链RNA,双股DNA
三、A型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6.B 7.A 8.A 9.B 10.D
四、问答题
1.(1)甲型流感病毒易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甲型流感病毒的包膜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易发生变异。当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小变异,未形成新亚型时,仅弓I起小范围的流行;当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大变异,形成新的亚型时,由于人群普遍对新亚型无免疫力,因此极易形成大范围流行。<2)甲型流感病毒包膜抗原易变异的原因是由于病毒基因分节段,而病毒又广泛分布在人、家畜、家禽体内,常见几个不同亚型共存于同一群体中,大大增加了病毒基
因重组、形成新亚型的机会。
2.(1)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的用途:①诊断乙肝及判断预后;②筛选献血员;③饮食、保育、饮水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项目;④判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2)各指标的临床意义:①感染性指标:包括HBsAg,HBeAg,
HBcAb。②恢复期指标:包括HBsAb和HBeAb。
3.(1)HIV通过下列途径传播:①接触污染病毒的血液,包括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②性接触。③母婴垂直传播。
(2)预防HIV感染应采取:①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性乱等恶习。②严格管理血液和血制品,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应检测HIV抗体。③对HIV的流行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疫苗的研制。
其他微生物学部分
第三十三——三十七章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
掌握: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熟悉:
1.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所致疾病。
2.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
3.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所致疾病及外斐试验的用途。
4.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及所致疾病。
5.真菌的结构、主要致病性真菌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了解:上述各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概念、举例)
1.支原体 2.衣原体 3.立克次体 4.真菌 5.螺旋体
二、填空题
1.可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包括 、 和 。
2.衣原体可引起人体 、 和 等部位的感染。
3.可传播立克次体的媒介昆虫主要有 和 。
4.钩端螺旋体通过 传播,有 螺旋体通过 和 传播,传染源是 。
5.浅部真菌多引起 ,其结构由 和 构成。
三、A型选择题
1.下列可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中,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
A.肺炎衣原体 B.肺炎支原体 C.肺炎球菌
D.军团菌 E.白色念珠菌
2.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除外(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梅毒螺旋体 D.淋球菌 E.立克次体
3.具有感染性的衣原体物质是( )
A.原体 B.始体 C.中间体 D.包涵体 E.核糖体
4.诊断衣原体感染可在细胞内查找(
A.原体 B.始体 C.中间体 D.包涵体 E.核糖体
5.立克次体与细菌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A.有细胞壁 B.含两种核酸 C.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专性细胞内增殖E.对抗生素敏感
6.衣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
A.有细胞结构 B.含两种核酸 C.对抗生素过敏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二分裂法增死
7.外斐试验可辅助诊断感染的病原是(
A.支原体 B.衣原体 C.螺旋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8.感染后可获牢固免疫的疾病是( )
A.斑疹伤寒 B.梅毒 C.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E.流感
9.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
A.狂犬病毒 B.新型隐球菌 C.乙型脑炎病毒
D.流行性脑膜炎球菌 E.脊髓灰质炎病毒
lO.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是( )。
A.吸入孢子 B.接触或食人带菌鼠、猪尿的污染水、土壤等
C. 皮肤伤口感染芽胞 D.犬咬伤 E.性接触
四、问答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2.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可引起人类哪些部位的感染?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概念、举例)
1.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弓I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
2.衣原体:一类可通过滤菌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沙眼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沙眼衣原体。
3.立克次体: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
4.真菌:一大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
5.螺旋体:一类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弓[起人畜共患病的钩端螺旋体和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梅毒螺旋体。
二、填空题
1.L型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
2.眼,泌尿生殖道,呼吸道
3.人虱,鼠蚤
4.接触疫水,动物,性接触,母婴,人
5.各类癣症,菌丝,孢子
三、A型选择题
1.E 2.E 3.A 4.D 5.D
6.D 7.D 8.A 9.B 10.B
四、问答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可弓I起性传播疾病的有:(1)细菌,如淋球菌,引起淋病,主要表现为化脓性尿道炎、阴道炎等。(2)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引起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3)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除引起沙眼外,也是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最重要的病原。(4)螺旋体,如引起梅毒的梅毒螺旋体。
2.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1)浅部真菌,多为多细胞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共十余种真菌,主要引起各类癣症,如皮肤癣、甲癣、发癣等。(2)深部真菌,多为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可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者多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炎及脑膜炎、肠炎、败血症等。白色念珠菌除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外,还可引起黏膜感染,如鹅口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2014春中央电大《科学与技术》05任务_006104-30
《会计电算化》第3版学习问题汇总(导读)04-30
(单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感应电流的04-30
手提着绳子匀速地把水桶从井里拉上来,若不计绳子重力,手04-30
好像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峡谷高度或井的高度,把一个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