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课程是把“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和主轴,提倡启发诱导、合作交往、主动学习、培养能力、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这里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在和未来的专业领域里可能遇到的非结构性和非预见性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一般包含四种成分:问题的目的;在解决问题前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促进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性教学对会计教学具有启发性。
一、问题课程的特征
“问题”是问题课程的基本特征。在问题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引导、启发、讨论、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向教师或同学质疑,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和学习。问题课程的意义衍射出几个重要特征:
(一)兴趣性问题课程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牵动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才有思考、才有创新”。
(二)自主性问题课程使学生产生自然要求的学习动机,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只充当幕后导演,对学生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纠正。问题课程打破了课堂被教师垄断的传统习惯,扭转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
(三)有效性问题课程能使相关问题尽可能当场暴露,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答,缩短学习过程,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理解能力,乃至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四)批判性问题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方法和意义敢于质疑和反思,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满自信,不迷信权威。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问题课程的基本模式
问题课程的基本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假设、启发与点拨、讨论与分析、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靠其在相对独立地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积极的思维活动者,在这种思维活动中对原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改造和加工,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揭示出新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选择能反映一般关系特性和方式、具有概括性特点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讨论,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问题所提出的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使学生感悟到已有知识与问题解决存在差距,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提出问题或假设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方法或实践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要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超越和勇气,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的问题性与非问题性只是一个程度上的区别,如果教学内容易于识记、理解和应用,则其不是问题或其包含的问题性程度不高;如果教学内容难以理解,需要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把握,则其问题性程度就很高。
(三)启发与点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通过启发和点拨,给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方向和解决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已有知识和问题之间的矛盾,提高其探索解决问题的独立性程度,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他们。当学生在探索中积累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时,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走进了死胡同,教师才向他们提供最低限度的帮助,告诉他们怎样摆脱困境。
(四)讨论与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和发展水平不同,在班级授课条件下,不会在每个学生身上产生问题情境,因此,问题课程强调注重学生个性,提倡集体讨论,在讨论中使每个学生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拓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范围。在讨论分析中,教师要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基础);二是还要发现或解决什么(目标);三是如何去发现或解决(方式方法);四是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发现或解决(结果评价)。当然,讨论并不等于散漫和放任,而是改变师生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将学生吸引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解决中来。
(五)解决问题问题课程的实质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信息的发出者、接受者或加工者,都是对问题不同意见的交换者,只要师生对问题都有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问题课程的反思
在借鉴问题课程教学模式中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如考虑课程的不同、教师的能力不同以及学生的愿望不同等对问题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的影响。
(一)不同的课程是否都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问题课程的精髓,问题课程作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积极的、进步的。然而,要在所有课程教学中都创设问题情境的确是有难度的,课程不同,问题的情境、性质及其复杂性程度也不相同,如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创设的问题情境就大不一样。但不管怎样,课程不同并不能否认创设问题情境的可能性。
(二)教师是否有这个能力问题课程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与教师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准、教学技能密不可分,教师主体不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大不一样。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式、填鸭式、训话式和演讲式为主,甚至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对自己讲授的内容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使问题课程教学得到推广,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不断努力钻研,不断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不断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是否有这种愿望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缺乏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精神,少数学生认为上课就是听课,讲坛就是“神坛”,课堂上很少向教师提问,课上抄笔记,课下背笔记,考试翻笔记,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过关。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与问题课程理念大相径庭。
四、问题课程对会计教学的启示
会计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而是界于文、理之间的双重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会计教学应借鉴问题课程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学生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零距离”,缩短会计应用型人才的成熟期,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学生就业工作经验的要求。
(一)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会计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首位。知识是基础,一定程度上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发展所必须的,但知识不一定导致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知识死记硬背却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甚至导致想象力的匮乏和知识的枯竭。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把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形成应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的教学原则会计是一门技术或手艺,会计教学就象师傅带徒弟,不能只靠口头讲授,必须要靠实际行动。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会计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通过会计实践才能掌握和验证,因此,会计教学决不能只是照本宣科,除了课堂实习外,还必须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社区进行会计实际操作,把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此,建议会计教学将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图书馆、实验室、社会实践”为中心,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准会计工作者,直接为学生就业打基础。
(三)讨论重于讲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接受知识的系统性来讲,课堂讲授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来讲,讲授方式也是最快捷的方式。但课堂讲授并不意味着“满堂灌”,一味的讲授只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性,使学生追随书本的习惯难以改变,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在会计课堂讲授中,教师必须预留更多的时间对某一会计问题进行讨论,不要预先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和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力。
(四)练习多于讲解的教学技巧会计的技术性决定了会计课程必须做到精讲,为此,教师一对讲课内容要滚瓜烂熟,且要思路清晰,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反复讲,并辅之以适当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要点;对于次要、简单的地方可以一笔带过,或者让学生课后自学。会计课程只有做到精讲,才能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或不足。对学生而言,听课只是从教师那里接受了表面知识,若不经过消化吸收,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练习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会计课程的练习,不仅仅指做作业、考试、模拟训练等。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到实际工作中去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学到真本领。
相关文章:
文化导入与高校英语教学04-26
南京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开发策略04-26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初探04-26
大学生幸福指数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04-26
人本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英语课程内容重组实际教学示范式04-26
浅析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战略管理04-26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中职技能教学改革04-26
也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