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为此应当建立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有的比重。当前,这一问题已受到我国会计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而且,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有效保障。所以,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问题也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对其相关问题的探究极为重要。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原则
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计划、实施和结果等问题做出价值判断,从而提供一种促进教学改革、目标选择和管理监控的信息资源。它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会计教学管理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性活动,因而应当遵循特定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涉及计划、实施等多项教学工作,除了对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层次关系做出合理安排外,还应关注参与实施的学生、教师及其所处的教学条件等问题。而且,也必须考虑高校在会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实践教学上的资金投入状况。只有这些因素相互衔接、相互匹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应从多个维度上兼顾进行,而不能有失偏颇,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当然,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维度在确立相应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以及收集信息方面存在差异,而且评价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定性化描述和说明。此外,各高校给予这些维度的权重一般也不尽相同。这也反映出了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发展性原则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即根据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出勤、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及其掌握会计操作性技能的程度给学生打分,依据课堂讲授、实习指导、教学效果等因素对教师打分。但随着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这种评价方式逐渐暴露出其片面性的弊端,而且使学生和教师这一对紧密联系的主体处于相对立的地位。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旨在建立一种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以促进学生、教师及课程等因素不断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也要关注其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的培育;不仅要重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也要重视其会计实践知识、业务能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注重实践课程体系自身的建立与完善,也要注重会计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条件的创设。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教师和实践课程等因素都成为了评价的对象,其综合、全面的发展应当作为衡量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
(三)导向性原则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是一种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的价值判断活动,为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指清方向,引导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因此,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首先必须与我国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联系,推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质量,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这种界定是我国会计学专业教育所承担使命的要求,有助于体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社会价值。其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必须要与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计划、实施和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评价,从而形成有利于创建特色专业、突出办学特点的管理机制,树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的建构
全面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原则是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建构和实施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是指导和约束评价活动的一般规范,也是提高评价效率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些原则要求,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的框架应采用如下形式(具体内容见图1)。
(一)学生维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其全面、综合的发展,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因此在这个维度上,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程度,还要关注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是否得以提升。此外,学生也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服务对象,因而需要设计必要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其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程度。
(二)教师维度教师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效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因而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这个维度上,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应重点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是否得以增强,从而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增加高校的人力资本价值。
(三)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维度对高校而言,建立健全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这个维度上,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应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规律,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层次性;教学资料是否具有仿真性,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中除了会计核算外,是否还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经营决策、会计制度设计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维度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要有效实现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施就成为了关键因素。在这个维度上,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应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的选取是否符合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常来讲,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一种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评估其适宜性程度。
(五)战略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但能否得到会计教育界和社会的认可,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相应的发展战略定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这包括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所以,“战略”要素应处于学生、教师、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四个维度的中心地位,并制约着其发展方向。
(六)使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更高层次的目标对“战略”要素进行补充,以说明其存在的价值与最终要取得的成果。这便涉及到对其“使命”做出描述的问题。目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已成为会计教育界的一个共识。这描述的是一项使命,是各高校大力发展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动力。作为
统领一切的目标,它应该被置于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框架的最高地位,以便引导对完成该使命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所做出的评价。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的实施
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是一项遵循特定原则、具有明确框架的系统活动。为了实施这项活动,我国高校目前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重视评价活动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否高效可行,需要根据评估验收的结果来加以认定。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活动,有关主体的思想观念及其相应的行为会对最终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对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否高效可行的价值判断。所以,我国高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部门和广大师生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明确评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查找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特色会计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而非只为了施以简单的惩戒。这种思想上的动员十分必要,因为它有利于确保评价活动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和配合,降低因将其视作一种沉重负担而产生精神压力的可能性,以减少或避免抵触隋绪和敷衍塞责行为,从而保证最终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可靠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建立指标体系,建设信息支持平台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应从多个维度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对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计划、实施和结果做出综合全面的分析,以改进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实现这一目的,我国高校需要依据可测性、互斥性、不重叠性、全面性等原则对各维度加以层层分解、进一步细化,直到获得可计量和可操作的评价项目和详细指标,并进一步明确这些评价指标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建立完善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各高校可以只设计出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每个指标的权重应当是可动态调整的,不能只有一个。如果针对不同情况的实践课程体系,只利用某一类型的指标体系的权重来衡量,就有可能会产生不真实的评价结果。由于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指标的真实值需要依据大量的信息资料来确定,因此,高校有必要利用教学信息网、校园BBS等途径建设信息支持平台,以收集相关的评价信息资料,提高评价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完善组织管理,实施适度激励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是一项涉及高校相关部门和广大师生的重要活动,因此应做好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为了确保评价质量的提高,高校应当成立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领导小组,由其负责制定严格的评价工作流程,对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展开监控,并对最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在评价过程中,领导小组应当考核有关主体履行职责的情况,并根据其业绩给予正向或反向的适度激励,以增加其责任心、落实责任制。领导小组要根据反馈的信息,综合实施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工作研讨,就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实施和推进评价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关文章:
在校企合作下五年制高职《汽车营销售后服务》课程的开04-26
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电子教学分析04-26
数学思维在线性量本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04-26
刍议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04-26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思考04-26
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04-26
新时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探析04-26
河南省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与探讨04-26
论大学生人文精神及其培养04-26
军校图书馆党建工作的创新与探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