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的工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随着这几年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各高等学校引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高校新进教师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991年的100.89万人增加215.66万人,教师总人数保持高速的增加,20年增长近1倍,使工资管理的范围、工作量和操作难度也增加。如何适应新的工资制度变化,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地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工资政策,提高工资管理水平,是每个工资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工资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做工资表,发工资,做会计凭证这些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核算还是编制部门人员经费预算、填报财政人员供养信息、统计分析高校人员经费,以及各种人员收支统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一、高校工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工资核算管理监督制度不够完善。高校长期以来由于学校领导对工资的管理重视不够,重点关心的是教学和学校的招生就业率,而对工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至今未设置专门的工资管理科室,虽设置也未配备相应工资核算、工资分析和工资监督的管理人员,更未制定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对于不相容的工资核算和工资监督岗位没有实行分离,而大多是由一人兼任,独自完成工资核算、工资分析和工资监督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人兼任容易造成操作疏漏,而又很难及时发现并纠正的失误。例如我们河南中医学院现行的一套工资管理办法就是由人事部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工资分配政策,从正常情况下的工改、调资、职务变动增加工资到特殊情况下的病假、探亲、旷工、停薪等,无一不是按上级制订的有关政策对号入座。由人事部门一人进行工资核算并不经过任何人员审核监督,填制每月工资变动表,经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字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工资发放人员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变动进行修改发放,财务部门处于一种服从的地位。至今内部审计部门还没有对工资管理进行稽核控制。
2.工资核算变动的随意性比较大。在高校工资核算中,教职工的职务职称变动,工资的增减变动,都是由人事部门决定并下达实施的,财务部门只是被动地执行。因此,当人事部门通知相关人员的工资变动等事宜时,即便不能出具相应的书面文件,无有效的政策依据,而且论情论理都觉得欠妥的情况下,财务核算人员也只能“糊涂”执行,没有明知不对给予纠正的随机处置权限或建议之责。
3.高校工资管理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到位,影响了管理的水平。高校工资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日常工作之一,是一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琐碎、繁杂的工作。它与人事、后勤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有着紧密联系,如果哪个部门配合不好极易出错。工资管理有着很强的时限性,例如规定在每月的8号发放,如果拖慢几天,都会引起全校员工的猜测与询问。要使工资能按时发放,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因高校的员工较多,但每月人员工资的变动、增减均由人事部门通知财务部门,假如人事部门在6号前无法把本月应修改的个人资料送达财务部门,以及总务部门未及时把各人应扣的水电费也送达财务部门,必定影响到工资的准时发放。所以,应有明确的工作流程的时间规定,人事部门、后勤部门应予每月的几号前把与发工资有关的个人资料送达财务部门,以确保工资按时准确地发放。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是学校工资准时、正确发放的前提,因此,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也是提高工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4.现行工资软件系统落后于工资管理的发展。目前高校中使用的工资软件系统,多数是由本校老师自行开发的,很少更新,大都存在着系统老化、功能落后、维护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如果原开发人员调离单位或不愿再维护系统,就会给系统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工资正常发放。近几年随着工资制度和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对工资管理不仅要求能进行工资发放,而且更需要有许多管理上的智能化要求,如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人员经费分析,工资外收入的管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以及网上查询个人所有收入等各种新的工资管理的需要,现有的工资管理软件有一定的局限性。
5.高校工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工资管理既是一项多专业综合、交叉的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至今尚未形成专门的学科种类。各高校从事工资管理的人员大多数由具有管理、财会专业或其他相近专业学习背景的人担任,大多未参加过相关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基本上是靠有经验的同志手把手教和通过日常管理下进行摸索来提高业务水平,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另外,近年来高校教师的人数的增加,工资工作业务量增加,人员编制不足,高校工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更新理论知识,开展相关的思考和研究,工作方式方法难以及时改进和创新,工资管理工作模式单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完善工资管理的路径
1.全面完善工资管理制度和机构,加强工资管理意识。高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机构、加强监督,制定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工资管理科室,除配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能力的专门管理人员外,还应根据新《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对不相容的职务实行分工负责原则,单位内部还应该设置专人加强对工资的复核和监督,针对每月各项工资变动以及本月工资明细表、汇总表进行逐一核对,包括报送银行的软盘和发放清单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校的工资制度。针对现行工资制度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不断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将现行的绩效工资及奖励性津贴、补贴进行归并简化,以便于操作和执行。此外,应考虑特殊人才实行特殊的工资,在工资制度上有相应的体现。
2.完善工资内部监督机制,分散工资核算责任风险。根据《会计法》的规定,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高校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财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以确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依法办事、按章办事,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充分认识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监督,制定完善的工资管理机制。工资核算岗位除配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较高业务能力的人员外,内部还应该设置专人加强对工资的复核和监督,每月在发放工资前,对工资增减变动以及工资发放明细表、汇总表进行逐一核对,包括送交银行工资发放清单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发放的差错,分散工资核算中的责任风险,保证工资核算和发放的准确无误。作为财务管理重要手段的财务监督只能加强,而且应该及时有效。
3.及时更新工资管理软件,是实施高校工资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手段。高校工资管理事务政策性强,数据量大,而且报表多、条目细,要求高度精确和高度安全,还要求报表标准化,工资管理部门每年底都要向各级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报表。近年来工资变动频繁,采用灵活、高效的先进技术使得工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高校工资管理系统使工资政策数字化,可以实现工资管理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工工作方式难以避免的数据错漏,使管理人员得以从大量繁杂、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系统将提供全面的工资管理功能,并具备工资信息查询、各类统计数字查询以及各类工资政策文件查询的功能,供日常管理用,也可以为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当职工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或其他与工资政策有关的身份信息有所变更时,系统将按职工新的身份自动更新工资数据。还应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上,尽快增加新的功能模块,比如校内津贴管理、个人所得税管理、校内网上查询等模块,便于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及时通过校园网查询每月工资、税金、代扣款等信息,真正使工资管理处于职工的监督之中,从而有效地防止差错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4.加强业务关联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工资核算工作效率。高校工资核算中的代扣款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很密切,有的部门有的人误以为工资发放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本部门跟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提供信息不及时,常常导致某一个环节衔接不上,影响到工资正常核算和发放。加强管理,统筹兼顾,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自觉相互配合。财务部门在每月工资核算时,主动与有业务关联的人事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工会,以及网络等相关方面的沟通,而各相关部门也需要及时提供信息和数据,提高工资核算的效率,确保工资核算及时有效地完成。
5.加强外部监督,强化财务工资核算人员监督职能。高校的人事部门的人事权与财务部门的财务权如何结合起来,更好地相互配合协调,应该加以探讨。赋予财务工资核算人员相应的监督职能和适当的控制权限,变被动为主动,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碰到违反规定的工资分配和发放,鼓励坚持原则,坚决堵塞漏洞,保证工资分配的公平合理。工资核算人员的监督职能,应该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全方位监督转变,充分调动核算人员对工资岗位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和日常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6.在实践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校的工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敏捷性高、关系到每个人的具体利益,做好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工资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要高。首先业务能力强,这就包括理解正确和掌握工资政策;其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思想,耐性细致地做好工作,既要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又要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再有应做到工作效率高,及时准确地给相关人员按政策给予提薪、补发工资,不能拖延,更不能遗留长时间没有解决的问题。
7.规范和加强人事的工资分配管理,完善工资分配制度。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规范人事部门人员工资的分配和发放的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比如,按规定,高校教师职称必须是教学系列,其他同等级别职称的人员未经严格手续,就不宜聘用并享有同等待遇。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因人而宜的事往往出现,而且很难按规定严格执行。按道理,各类人员工资分配,不能只看级别和职务,更应该注重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岗位责任的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和岗位考核制度,做出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实行绩效工资。完善教职员工岗位责任,严格实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工资管理新机制的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公平的绩效工资体系,才能准确反映高校整体人力资源效率状况,才能正确评价人员教学和工作、岗位责任的优劣,为收入分配制度提供合理的依据,促进高校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提高办学效益。从全局上看,高校的工资核算、财务管理要受到国家其他行业部门运行机制的制约,高校无法我行我素,不顾前后左右,等等。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工资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改变,科学地确认、计量高校人员工资,准确、及时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工资政策,提高工资核算能力和管理水平,是高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8.对高校工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高校的工资档案和人事档案中其他内容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数字化。工资档案是纪录教职员工工资经历变化的主要载体,包括信息采集表、转正定级表、个人工资套改表、个人工资变动审批表等都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数字化程度非常高。只有确保数据库的安全稳定,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放在网络化资源建设上,才能更好地做好高校工资管理工作。
9.强化工资管理监督与审核,规范工资核算,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的发生是完善高校工资管理新机制的根本保证。首先要设立专职工资审核人员,每月对工资银行账户进行核对调节;其次要完善审核环节,尤其在工资录入、套改这些容易出错的关键时期,更要关注。加强日常审计监督,可以让内部审计部门介入,对工资管理进行稽核控制。定期检查人员工资明细表,对于临时性补贴和临时性扣款及时沟通,查清原委;随时记载操作失误待修改的数据,以便下月核对。及时快速地查找、处理工资核算中出现的人员的数据错误信息,保证工资管理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工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只有提高工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运用信息化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日常监督,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使工资管理工作真正上台阶,才能真正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工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事业积极发展,激发每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因而,工资管理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管理意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高校工资管理理念和手段,为高校的顺利、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浅析高职院校外贸专业报检人才的培养模式04-26
试论公路施工费用的控制管理方法04-26
浅述高校图书馆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04-26
“新型开放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前沿课题刍述04-26
高职院校女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04-26
论出版业在发展我国文化教育消费中的作用04-26
谈谈大学生就业方向之大学生村官04-26
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探究04-26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04-26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