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筹资风险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4-04-26 17:35:11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一、高校筹资主要来源
  (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指各级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经费拨款,包括教育事业拨款、科学事业费拨款、基础建设拨款、专项资金拨款和其它拨款。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公众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可收取的学费与社会捐赠仍有一定的限制,于是财政拨款就成为高校筹资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二)高校收费
  收费是根据教育补偿和教育成本合理分摊的原则,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和住宿费等。教育收费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收入的一个稳定来源,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相当的财力支持。
  (三)产业收益
  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创办的校办企业,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收益。目前,高校创办的产业主要有高科技产业、出版社、学术交流中心及其他企业。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很多高校组建了为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服务的后勤集团。对于高校来说,后勤社会化是一举两得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卸掉包袱,节省数额可观的后勤经费开支;另一方面通过盘活学校资产、开展对外服务等运营手段,可以为高校提供一定数额的收益。
  (四)贷款
  贷款是指高校从金融机构获得的,用于教学、科研、产业及后勤等方面的有偿使用资金,具体可分为国外资金和国内资金两部分。国外融资是指向世界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等;国内融资是指政府教育专用基金、国内银行贷款等。贷款是高校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高校筹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国家财政拨款不足
  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主要由国家统筹计划, 1986年以前,国家财政拨款实行基数加增长的方式, 1986年之后,则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模式。
  与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相比,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扩大了各高校在经费使用上的自主权,在公正性等方面有一定改进。但实际上,各高校在使用财政拨款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导致高校资金总体供给不足。我国是世界上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较低的国家之一,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校经费只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左右,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高校日益发展的需求。二是我国高校生均经费总体水平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生均经费总体水平偏低造成我国部分高校校舍不足、设备落后、图书短缺、教学业务经费短缺和基本支出难以维持等诸多问题。高校持续大规模扩招而财政拨款不足,其他方式的筹资能力有限,加上许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严重不足,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中日常性支出的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
  (二)银行盲目放贷激增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资金使用额也越来越大,于是各高校争先恐后向银行贷款。高校的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基本建设,资金使用周期长。在高校资金还款来源渠道单一的情况下,高校往往举借新债偿还旧债。这种做法可能存在再筹资风险:一是政策风险。贷款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影响,一旦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各银行就会缩小对高校的贷款规模或停止发放新贷款,这时高校筹资风险会立刻显现,导致高校资金链断裂,在建工程无法按期完成,甚至造成烂尾工程,这将严重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包含纯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变现风险和再投资风险等,每一种风险的变动都影响着利率的升降。资本市场上的利率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不变,或者存贷款利率都上升了,但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高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都会使贷款高校遭受损失。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加息周期,这不仅增加了高校贷款的资金成本,而且增大了高校继续筹集资金发展的难度。三是运营风险。高校贷款的偿还依赖于预期的生源、学费收入、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办学质量等,如果运营不当,实现不了预计生源,会面临巨大的还贷压力。如果不能如期还款付息,就会造成高校再融资发展的困难。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对“开源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补助、学费及住宿费等,收入渠道单一,对吸引社会资金、接受捐赠等重视力度远远不够。而且,许多高校的学费催缴措施不力,学生欠费呈增长趋势,欠费数额越来越大。这严重削弱了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高校的资金筹集,随着高校教育成本的逐年增加,难免会发生流动资金周转上的困难,导致财务风险。
  2、对“节流”控制不力
  我国高校机构臃肿、人员庞大、效率低下,重复购建、奢侈消费等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使日常开支和不合理开支日益膨胀,各种支出大大增加,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潜在的风险。
  3、贷款资金管理不善
  高校在贷款资金的管理上普遍存在“重贷轻管”现象。建设项目带来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未来经济效益把握不准,贷款资金挪用或流失,基建违法违纪案件频发,这些都将引起贷款风险。
  4、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力
  高校财务预算没有将还贷本息资金纳入预算,平时日常经费预算执行不力,超预算超指标现象严重,使还贷无资金保证,产生贷款风险。
  5、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资金流失严重
  许多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薄弱环节,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在资金筹集、新生招收、物资采购、基建项目发包等方面出现了乱收费、私设“小金库”、收“红包”、吃“回扣”的现象,导致学校收入流失、财务分散,也导致正常运转存在潜在的风险。
  三、加强高校筹资风险控制的对策
  研究筹资风险的目的在于控制筹资风险,减少财务损失。风险虽然是客观的、确定的,但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是不确定的。因此高校可以借鉴企业在筹资风险方面的防范措施,结合自身的特点实施筹资风险控制。
  (一)树立筹资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激烈的竞争,高校进行财务活动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搞好风险分析,是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并存,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危机的警觉性,管理层的财务防范意识要贯穿于整个决策和规划之中。高校应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追求收益,不考虑存在的风险。要采用现代管理制度的决策方式,减少决策失误,切忌盲目筹资。在进行筹资管理时,必须对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原则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国家应加大财政拨款力度
  面对高校成本不断上涨、高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的现状,为了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转,保障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达到教学需要,国家必须在直接拨款方面加大力度。
  另外,还应当根据高校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类型的高校采取不同的经费支持。要实现这一要求,就需要对不适宜的拨款机制进行改革,在拨款机制中体现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如可以考虑采用目前中央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方式,以及部分学者提出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拨款机制。但这两种预算和拨款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如绩效的具体计量和项目支出如何集中收付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一定要注意变革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配套政策措施保障,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拨款机制。
  (三)银行应加强风险防范
  由于各高校在学生分配、生源、财务收支、声誉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贷款在不同高校的风险程度及综合回报是不同的,银行应对各高校区别对待,严格控制高校准入,并将营销重点定位于前两位。商业银行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有效控制对高校贷款的总量,合理调整结构,实行有差别的政策。综合考虑对高校贷款总量和比例,适度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在积极优化存量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和用好增量贷款; 从银行内部来说,要加强内控管理,规范业务操作,严格高校贷款事前审批,完善贷后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防止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
  (四)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参差不齐,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要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必须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高校财务工作重点要从核算型向全面参与高校管理决策型转移,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从事后算账向事中控制和及时分析方面转移,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主动参与高校管理活动,当好参谋,理好财,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相关文章:

地方高校科研分类管理创新模式研究04-26

浅谈会计实务的有效性教学策略04-26

独立学院《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04-26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04-2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4-26

新时期提高高职生就业率的思考04-26

《员工培训实施》教学改革初探04-26

对中学生蛙泳手臂错误动作的研究04-26

高职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04-26

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及改革初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