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不断改革完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但目前通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课堂教学质量更多地表现为过程质量,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是过程评价,但长期以来,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堂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上,对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缺乏应有的研究,这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未能真正反映课堂教学过程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中,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还表现在以教学结果的评价代替教学过程的评价,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时,仅仅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对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少评甚至不评。所有这些现象都造成目前我国课堂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如何让学生进入学校之后,能够留的住,学的进,使学生在占学校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兴趣、有乐趣,是目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应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所在。
因此,如何针对原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支持已有的改革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建立科学公正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高等学校内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定量和定性评价工作,对于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于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教学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即从过去为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面向21世纪,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评价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教法轻学法等诸多不足;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以及在教学中一味灌输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民主性等许多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构成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能够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精心确定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高的需要。评价必须交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之间、被评价者之间都需要交流信息。通过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的系及课程之间都有了广泛的交流,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勤奋工作的热情和信心,鼓励教师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可以是在校内外举行的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中进行,还可以通过评价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发现问题,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将教科研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才能够扬长避短,力求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纠正教师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需要。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反馈、指导和改进是使评价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实际上都是为了最终的调节和改进提供客观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发现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4.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优化的需要。要想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化、决策科学化,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就必须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发挥评价在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功能和鉴定功能。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可以使学校领导树立全面的管理质量工程观,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实施教师岗位责任制,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措施,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价,可以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为教师今后的评优、评职、晋升、聘用和奖励提供参考依据。
三、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建立起具有优良特性的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1.一致性原则。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我们在确定指标时,应该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内涵和本质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指标和目标的一致性还蕴含着系统内部各具体指标的一致性,即指标所表达的意思必须明确清晰,不能把含义不清或互相矛盾的指标放在同一系统中。
2.可行性原则。设计指标体系,要有长远眼光,以避免非量化的大量注解;避免使用大量繁杂的文件。首先,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抓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指标不宜偏高或偏低,太繁太简;其次,指标要便于观察和考核,通过实际观察与直接测量,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结论;再次,指标要力求适度简化。学生、教师不是评价专家,他们往往凭感受来判断价值。而繁杂的指标不仅使人难以收集到确切的信息,而且也给操作带来困难。而适度简化的指标,既便于操作,可以减少评价成本,提高评价的效率,又往往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3.可比性原则。学校有各类不同课程,评价的指标必须反映这些课程的共同属性,反映其属性中共同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进行比较、鉴别,有利于准确地判断教学质量的价值。
4.完备性原则。所谓指标的完备性,指的是指标体系中不遗漏任何一项可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地反映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做到既要涵盖教学活动的各重要方面,同时又不能使指标过多过细。
5.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原则。(1)为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科学、可靠,就要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能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带有共性的最本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然后根据学生、同行、专家、领导管理干部的认知特点分解总目标。(2)在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指标体系一般同时包括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单一指标、复合指标、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实现主客观指标的结合,就是在明确限定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同时,提高定量指标、单一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数量,使判断建立在充分合理的信息基础上。由于定性指标所代表的主观性较强,所以,对于“好”与“尚好”的标准,应该有若干方面原则性的规定,供评价主体内部掌握,避免主观性过大,同时又不完全杜绝主观判断。
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是动态概念,影响教学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与教育过程相关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质量。除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外,就高校内部来说,笔者认为,从实施教学的组合因素来分析,主要有教、学、管的质量因素;从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分析,可分为期初、期中、期末质量控制的因素,根据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结合管理实践,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方针与政策导向。我们的办学方针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违背了这一条,那就根本说不上什么质量。此外,如果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校的特色扬长避短,而盲目攀比,将适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条件,用来培养理论型,那么,同样会造成质量上的问题。就政策导向而言,我们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知识,而且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体魄。如果在学校里单纯奖励那些业务学习好的学生,就不利于学生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学生毕业分配时,如果不看政治思想表现和学业水平,而是投亲靠友,各寻门路,那么在校学生就不会有政治和学习上的积极性。
2.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专业与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能否提高办学质量的前提,如果专业和课程设置本身不科学,社会不需要,那就无从谈什么质量。如果专业和课程设置看起来自成学科体系,但社会不需要或专业口径太窄,适应面太小,那也很难谈什么质量。况且让学生去学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的专业和课程,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3.教师素质。教师在教学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名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名言,是很有道理的。教师的思想作风、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教的质量,所以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使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数量与质量趋于合理。
4.学生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入学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因,决定教学的质量。学校在招生时,新生的录取分数对以后的学生质量有很大影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方法得当,可以赶上或超过入学分数高的学生。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虽然一般都比重点大学的学生入学分数低,但有相当一部分毕业时质量并不低,况且不同层次的学校对学生有着不尽相同的质量标准。
5.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是教学的物质保证,诸如,实验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生活条件等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条件的优劣对教学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学经费条件下,创造最合理的教学条件,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学条件过于低劣,则亦很难实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尽可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流的物质设备,让学生在优越的条件中学习。
6.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对教学起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当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其他条件具备时,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教学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水平,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政策和业务水平)决定了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文件、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健全性及其实施状况。目前,不少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都存在不少问题,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都亟待提高。
7.学风、教风、校风。学风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的反映;教风是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水平、治学精神、风度气质、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态度的反映;校风是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课堂秩序、校园秩序、教学管理运行秩序的综合反映。好的校风可以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和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的教学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学校秩序紊乱,校风颓靡,必然要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好的校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以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有时需要重点抓其中一、二项;有时则需同时抓几项,但从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来说,哪一项都是不可忽视的,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协调。
相关文章:
浅析网络课程的质量保证方法04-26
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研究04-26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性质及法律效力04-26
浅谈高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04-26
浅谈高校文档一体化的管理与利用04-26
浅析在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04-26
高校人事管理中人事代理制度的实践探析04-26
优化县级图书馆管理之我见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