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的思想信仰、理想信念、道德精神和伦理价值方面的核心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应当以价值观为载体,按照价值观的表达层次和价值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和学习规律进行适当区分、合理布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特点分析
1.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非全方位性。价值观是分层次的,直接利益层面和理想信念层面构成了价值观主要方面。前者是价值观的基础成分也是后者存在的物质保证,而后者是价值观的核心构成,同时也是前者的精神升华。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是由浅层次的利益层面的认同发展到理想信念层面的认同,对理性信念的认同也只是部分方面的认同,而不是全方位的认同。由此可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都是部分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这是大学生价值认同的非全方位性的体现。
2.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不平衡性。价值认同主体和客体的不平衡性是大学生价值认同不平衡性的主要表现。价值认同主体的不平衡性,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有高低不同之分;价值认同客体的不平衡性,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的认同程度不同。相对而言,大学生对与自己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内容可能更为了解和熟识,认同程度也可能较高,而对与自己现实生活和个人利益直接联系不太紧密的价值观念就可能比较冷漠。
3.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不一致性。大学生作为引领先进文化的群体,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所要坚持或反对、弘扬或贬损的事物。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源自于我们党长期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入侵和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地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同时,由于就业形势等社会竞争方面的客观压力的存在,致使部分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视为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而不予以理睬,从而在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社会主义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扭曲。这些都说明,当前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趋于务实,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多地停留在认知认同或情感认同的层面,所以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十个方面,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列如下: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情感认同、对权威的崇尚、舆论、利益和同伴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主观建构和客观影响的结果。主观建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这种建构受到学生的个体心理因素以及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这些个体心理因素和知识经验就构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内在影响因素。客观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这种影响是外在环境有意或无意赋予的结果。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赋予就构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外在影响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意识的基本形式,其认知认同必然受到并且主要是受到个体内在影响因素──道德个体心理意识的影响,是道德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形成的必然结果。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情感认同和对权威的崇尚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内在因素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因素,然而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形成的主要途径。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会因为他人和外界的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舆论、利益和同伴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外在因素。
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对策
增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价值教育的方法,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结合,注重价值理论教育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转变价值教育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之所以出现大学生群体认识上的模糊性是由于在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及对学生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依然采用灌输、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这显然无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创新价值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而言,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灌输式的教学,采用引导式的教学,以启发引导并增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兴趣;二是完善课本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使其情理结合,在对真理的解释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案例。进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灵活、亲切、多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染力。
第二,创新价值教育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必须创新价值教育体系,专门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来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增强其应对新问题的解释力和说服力。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要把握大学生学习领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这些环节主要包括对这一理论体系的认知了解状况、感情亲疏情况、信仰信念问题、坚定意志与否。要把握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诸环节,从各个环节寻求对策,同时要注重教育起点的多端性,根据具体情况从多个教育端口开始,不必拘泥于固定程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地入眼、入脑、入心,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了解、认可、体验、认同。在教育引导时要做到既以理服人,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又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做到情理交融、入情入理,亲切可信。
第三,完善价值教育运行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社会应该树立明确的奖惩体系,对于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做事的人作出表扬和鼓励,对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念和行为,尤其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作出批评、惩罚和教育;其次,切实做到大学“两课”教育中的“知行统一”,以弥补新时期大学生在其成长经历中“行”的缺失,通过将课堂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结合,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体验性和真切性;最后,针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同上所呈现出来的“分层性”的特点,我们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新时期大学生中党员的力量和优势,通过党员的以身作则来感染和带动普通学生,达到以一小部分影响一大部分,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统一的效果。
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践行是一个层层递进和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多管齐下,将三个步骤统一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会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在完善中彰显其感染力、说服力和渗透力,从而为当代大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接受与内化为自觉行为。
相关文章: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04-26
在校大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浅析04-26
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04-26
ERP沙盘环境下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构建探讨04-26
会计国际化教学相关问题探讨04-26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初探04-26
会计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04-26
浅谈高校推行网上预约报账的利与弊04-26
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