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4-04-26 17:34:1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尖锐地凸显出来,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认真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
   目前,从总体来说,高校贫困生在全国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很大,呈现出以下特点:
   1.数量不断增加,比例迅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贫困生的比例只在只在5%左右。90年代开始,贫困生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根据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资助困难学生经验交流会上提供的信息,我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达到10%~20%。也就是说,在当时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中,高校贫困生就近60万人。到2002年高校贫困生已多达300万,平均比例已达25%。2006年在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中,高校贫困生占20%,特困生占8%。2009年,贫困生的比例近30%。目前,根据新华网最新公布的数字,目前高校贫困生比例近30%,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据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结果显示,农林、师范类院校的贫困生比例甚至超过30%,特困生的比例超过15%。高校贫困生数量如此之多,比例如此之大,给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2.来源复杂,分布呈多样性。由于我国高校招生不限生源的特点,再加上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不平衡,高校贫困生也就呈现出来源复杂多样和地域广分布不均衡的特点。目前,我国地区上的总体分布状况是:贫困生中西部高于东南部,农村高于城市。在高校70%的贫困生中有69.68%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并且高校中50%的贫困生来自农村地区。还有一部分贫困生来自像单亲、多子女、失业、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弱势群体家庭,据统计,我国高校贫困生中有5.5%的贫困生来自失业人员的家庭。近年来,高校城市贫困生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高校贫困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贫困生总体来说能正确面对现实,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自尊自强,埋头读书,勤奋好学,生活节俭、意志坚强、有着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比其他同学更能理解生活的艰辛和艰难。但是,经济的拮据,物质的匮乏,也使高校贫困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状况较差。大学阶段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熟、定型的重要阶段,必要的食物和合理的营养可以促进他们良好的发育。然而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合理饮食与营养均衡却是很难实现。由于经济困难,生活拮据,食物单一,生活水平较低,无法保证基本的温饱,难以及时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贫困生普遍身体素质比较差。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为了完成学业还刻意节俭,患上严重的生理性或营养性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正因为身体健康状况的差异,贫困生相对于非贫困生在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差一些,因此健康问题也成为影响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
   2.学业压力沉重。一方面,贫困生中的大部分都来自“老、少、边、山、穷”等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的发展受限,致使他们在英语、计算机等科目中基础差,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必定面临一些困难。还有一部分贫困生同学为了学费和生活费,利用课余时间甚至占用上课时间出去打工挣钱,分散学习的精力,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的效果。同时他们希望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因此陷入两难的困境,身心疲惫,导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因为经济问题,贫困生无法力购买学习所需的辅导资料、书籍等一些学习用品,削弱了他们对最自己喜欢专业的选择权,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学习成本较低的高校和专业,但是又不一定是自己喜欢和擅长学习的专业,因此学习起来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3.心理问题较多。首先,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和严重的焦虑感。进入大学,同学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各不相同,面对那些生活与学习条件优越的同学,贫困生们更感到自己的寒酸。担心同学看不起自己,嫌弃自己,因此就会悲观,情绪低落,对生活和学习顾虑重重,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和严重的焦虑感。其次,表现为脆弱的自尊心与较重的嫉妒心。贫困生普遍自尊心都比较强,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差,但是他们学习刻苦,希望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让自己在那些非贫困生的同学面前更加自信。但是一些同学在高中时虽然是学习的尖子,自我感觉不错,可是进入大学,面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的变化,他们感到难以适应,失去了优势,这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受到严重伤害。面临自己与其他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反差,心理上就会有严重的不平衡感,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陷入了无奈、苦闷、嫉妒的矛盾中。再次,明显的孤僻和抑郁心理。有的贫困生同学害怕其他同学看不起自己,尽量躲避同学间的接触,也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远离集体、自我封闭的抑郁心理。
   4.道德水平滑坡。一方面,一部分贫困生他们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存在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现象,例如有的贫困生为拿到奖学金,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再如,有些贫困生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后,想方设法不还贷,严重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给贫困生助学贷款工作增加难度。另一方面,在生存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一部分贫困生过分重视自己的前途和理想的实现,严重地以“我”为中心,不愿意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牺牲和让步。比如,在班级评优评奖中,一味地强调自己的优秀和荣誉,不考虑其他同学,不愿意作出让步,因此常常因为奖学金等事情伤害同学间的感情。
   5.综合素质不突出。进入大学,评价一个人往往是多元化的,不仅是从学习成绩方面,还对体育、文艺等方面的才能提出要求。高校贫困生来自落后地区,由于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落后,没有机会很好地学习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外语、计算机的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地区就变成一句空话,因此致使贫困生个性缺乏充分发展,综合素质较差。在大学里,各种特长班、兴趣班以及各类社团,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但是通常都需要缴纳一定费用。由于经济状况,贫困生无法参与更多的交流与培训,特长培养的机会少,从而使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限制。
   6.人际关系不和谐。高校贫困生往往由于自己特殊的经历和处境,将生活中的阴暗面扩大化,对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不信任甚至感到厌烦。再者由于和其他同学反差较大的生活状态,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交流费用等使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为了让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们在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孤僻寡言,不愿参加社交活动,自我意识消极,对周围的人和事非常敏感,出现各种人际交往障碍。一部分贫困生将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刻苦努力的学习和校外兼职打工上,这样一来他们与同学交往的时间和机会减少,交往的范围狭窄,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减少,所以也就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的情况。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高校贫困生凸显出来的一些新问题,暴露了高校贫困生关怀工作的许多不足。当前要认真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清晰地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能够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进而帮助他们在学习、心理上脱困,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相关文章:

ERP沙盘环境下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构建探讨04-26

会计国际化教学相关问题探讨04-26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初探04-26

会计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04-26

浅谈高校推行网上预约报账的利与弊04-26

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研究04-26

初探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效益04-26

浅析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当中“一卡通”的主要作用04-26

民间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04-26

浅谈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