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在教育部要求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背景下,由高等学校出资设立的法人独资有限公司,也是我国高校产业化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代表学校管理所投资企业的股权,经营和管理国有经营性资产,在制定校办产业发展战略,整合学校经营性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补充学校经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
1.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传统校办产业存在组织机构定位不明、角色错乱现象。有的高校后勤集团与资产经营公司同时并存,部分传统校办企业名义上划归资产经营公司,实际管理权仍归属学校后勤集团,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有的高校校办企业一把手由学校直接指派事业编制的管理人员担任,其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上下权属不清;同时,校办企业中有不少事业编制人员,由学校依据事业岗位发放工资,没有根据企业绩效来定薪资,存在“大锅饭”心态,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公司的人员管理与考核。
2.市场定位不清,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校办企业市场定位不明确,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校办企业数目较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行业竞争力差。不少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应收应付往来款数额较大,流动资金匮乏,经营周转困难;更有的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校办企业还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不实,资金缺位的现象。同时融资渠道单一,企业整体在资金、场地、生产技术上处于劣势,运营效率低下,导致整个产业集团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缩水严重,财务风险较大。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高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从教学、科研等事业管理岗位转来,缺乏企业实践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学校资产公司及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大多由原先的校办企业会计或是由学校的事业会计岗位分流人员担任,不能很好地适应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对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税收筹划经验普遍欠缺。企业一些新颖的、能够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好项目,因为综合型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无法顺利上马实施,制约了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业务拓展。
4.监督考核机制弱化,企业管理欠规范。不少高校针对校办产业设置了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但有一部分领导工作重心在教学科研、行政事务方面,不重视甚至忽视产业的职责,董事会、股东会等会议很少召开,未能真正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致使会议制度与议事规程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资产公司对下属企业进行的只是形式上的管理,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简单的数据汇总,并未实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缺乏统一有效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与监督考核机制。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较落后,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给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经营管理上设置了障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高校资产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独立的法人主体参与市场经营,能够有效理顺校企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保证校办产业的高效有序运转。
1.理顺校企产权关系。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清晰的产权关系是企业顺利经营发展的有力保障。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公司以独立的法人身份进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企业运作,对企业的法人财产具有支配权,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学校投资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出资持有投资企业的股权。校企关系由学校兴办转为校方出资,不再以行政手段干预公司经营。当企业破产时,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设立一堵“防火墙”,使高校有效降低和规避投资风险。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事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高校企业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企业经理人的职责。资产公司代表学校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对下属持股企业管理的责任,通过兼并、重组、改制等方式将传统的校办企业转换成公司制企业。改制后的企业实行集团董事会下的经理负责制,由经理全权负责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由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并报股东会审批。真正实现职权明确,事企分开。
3.确立投资资产安全的责任主体,实现投资资产保值增值。高校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全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与运营,代表学校作为出资人,对校办企业实行监管,并对所有对外投资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公司应对所属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清查,明确资产占有量与产权归属,区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将两类资产分别建账,学校经营性资产划归公司,非经营性资产归还学校或转为经营性资产。通过资产评估,明确资产的真实价值,确立真正的企业法人财产权。
4.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现代企业制度下,高校资产公司可以通过产权市场扩大融资途径,吸收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产的产权功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多种形式优化重组。淘汰产能落后、技术含量低、长年亏损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发展经济效益好、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通过出售、租赁、合并等方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增加企业创收,建立国有资产的投入与撤出机制,实现企业资金与资产的优化配置与良性循环。
三、高校资产公司创新发展的思路
1.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建立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同时也需要创造一个适应市场竞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高校资产公司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产业的配套政策,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出台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原有的“事业企业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制定投资控股企业及负责人的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合适的经济指标、目标利润,实施绩效考核,使公司效益与个人业绩、奖金挂钩,适当拉大绩优绩差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真正体现市场机制下的公平合理性。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资产公司控股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使企业经营者公平竞争、合法规范经营,促使公司合规合法、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培育吸引优秀人才。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首先,要改变陈旧落后的企业管理观念,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观念。其次,健全和完善公司各项管理规程与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对参股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督与指导,建立以财务效益分析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评价体系。再次,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制定清晰的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战略,并能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战略。
资产公司应制定、出台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吸引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极人才到校办产业集团创业和就职。对企业的技术骨干与优秀管理人员,采用多种形式予以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企业原有的管理人员自身应加强学习,苦修内功,提高专业素质与实践管理能力;财务人员应熟悉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税收政策,准确合理地进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教育产业的种种税收优惠政策,合法有效进行税务筹划。通过对外招聘与内部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高校特色的企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善于经营、精通管理的高水平管理团队。
3.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坚持特色发展。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高校资产公司及下属企业定位应围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因校制宜,根据学校的学科与科研优势,确定科技产业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集团。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和政策,结合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搭建产学研用互动平台,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建立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模式,实现学校科技成果与当地企业、资本等社会资源的融合,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4.加强内外合作,积极构筑创业平台。高校资产公司应发挥中间平台作用,加强高校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联系。加强校内合作,促进教育面向生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为高校师生兼职与社会实践提供教学基地,积极介入、动态跟踪高校师生研发的科研项目,鼓励并创造条件将科技成果予以内部转化,应用于校办企业生产,提升校办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与外部企业的联系,谋求多渠道融资、合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支持学校学科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与私人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积极发展企业集团,加强资源整合,集约经营,在科技创新与内部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企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5.强化风险意识,合理控制风险。高校资产公司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加强风险教育,逐步建立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使企业经营者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根据校办企业的业务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对发展前景差,负债数额大,多年亏损,经营风险大的企业通过出售、转让、停业清算的方式予以战略性退出;对新增投资项目要进行充分可行性调查与论证,杜绝盲目立项,仓促上马。对收益能够预期、风险较小并基本可控的投资项目积极进行筹划和扶持。例如:发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职业培训、网络教育、科技信息咨询服务、资料出版等低风险的产业,通过项目创新,带动企业发展。
相关文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初探04-26
会计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04-26
浅谈高校推行网上预约报账的利与弊04-26
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研究04-26
初探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效益04-26
浅谈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4-26
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