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建、共享的一种精神氛围。它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导向、约束、规范及教育的功能。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理性思考大学文化建设固有的动力
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化新模式。
1.大学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大学文化的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是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大学在服务社会、推动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理所当然作为主力军。大学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大学的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个缓慢而又可持续的过程,因此大学的文化素质培养则更要具有紧迫性和超前性,实践证明大学文化精神总是缓慢地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作出反应。这正是因为大学文化精神对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特别是当万千学子步入社会时,才能将集先进性、导向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大学文化精神作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从而产生大学文化精神的辐射力。
2.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当下,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仅关注于“学生数量规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改善,功能的强化”两方面的工作,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学最根本的育人职能。在育人目标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大学文化精神,而大学文化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大学文化精神,大学文化精神是强化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突出育人为根本教育职能的关键,是实现大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只有良好的文化精神,才能有效推动大学精神合理构建,才能有效催进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正确审视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存在着不少的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是绚丽多彩的,雅俗并存的,许多不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负面文化,正在影响着身心尚未成熟的他们。总体说来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有三:
1.大众传媒文化充满吞噬性。伴随着都市化报纸的兴起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大众传媒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大行其道,关系到国计民生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硬新闻大大减少;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加以软化而包装成“娱乐信息”,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或煽情性刺激性的方面被强化,新闻越来越故事化、文学化。大众传媒文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内容上来看,硬新闻减少,软新闻流行。媒体总是把公众的注意力从重要的事务上引开,使那些无关紧要的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成为新闻的重点。对人们的切身利益有着重大影响的硬新闻却在逐渐地减少,有关公众利益的劳动权利、生态环保、高新科技、行业危机等方面的问题很少得到重视。即便有相关的报道,也会被淹没在诸如性、丑闻和暴力犯罪这类煽情故事之中。为追求轰动效应,吸引受众眼球,传媒对娱乐圈的明星不厌其烦地大肆渲染,娱乐明星们一时间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重要话题。二是从形式上来看,媒体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娱乐价值,新闻取材上惹人眼球,报道角度上刻意猎奇,写作手法上肆意渲染,即所谓的“硬性新闻软着陆”。因此大众传媒文化必然对大学文化建设产生影响。
2.当下大学主流文化具有弱化性。大学文化未能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是自身主流文化的分化和缺失,近年来,由于文化内容多元化、文化形式丰富化、文化载体多样化的影响,大学师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需要。然而由于大学未能形成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文化,于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大众文化、时尚文化、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不断渗透,成为大学文化的主要成分,如好莱坞大片、韩剧、网络文化、超女现象等文化元素的流行。这些文化的存在虽然有的内涵不深,品位不高,甚至是低俗的,但是由于具有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迎合学生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产生的逃避和困惑心理,因此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3.大学文化建设缺少规划性。大学主流文化没有显示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文化建设的放任自流,使得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建设,或者以其它形式而代之。常见有两方面的误区,一是紧紧抱住传统思想不放,内容老套,言必谈及创业艰辛,生活匮乏,对新时代下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视而不见;二是讲大学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思想政治工作中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分强调自上而下的灌输和重复宣教,导致师生的疲劳心理乃至逆反心理。这些错误认识必然导致文化建设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不能产生深入人心的效果。
三、着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面对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以优化文化环境,着力创建适合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校园环境,加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在文化体制深化的新阶段,更凸显大学是社会文化的和谐景观,应着力强化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引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思想的引领作用,当不必答之。无论是国家的行政机构,还是社会的股份集团,无一不体现文化的引领和传承。而这种文化的积淀和凝练,恰恰来源于顶层的思想引领。尤其是在大学中,思想的引领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现代大学管理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不能只凭经验和依靠行政指令,而应确立一个全新的办学思想来指导办学活动和规范办学行为,以思想的清泉滋养师生、润泽校园,引领师生走向幸福、追求卓越、创造和谐,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2.精神培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学精神是宽泛的,又是具体的。大学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体现大学精神。这种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相对稳定的,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主体文化,是大学组织及成员的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统摄并规范着大学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实质、特色及表现形式。另外,大学精神又是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源,也是一所大学给予学生人格影响的本质所在,它存在于“大学人”精神世界中,成为师生文化血脉中安身立命、终身受用的文化遗传基因,对学校的发展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和保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培育深层次的大学精神,大学的发展建设才能健康蓬勃。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坚定办人民满意的优质高校的大学理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观,竭诚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要强化创新意念,不断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弘扬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精神;要扩大文化视野,融汇世界先进文化精华充实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通过进一步的培育,使大学精神为一代代师生员工所认同、内化和传承,进而成为个人发展成才的精神支撑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化推动力。
3.校园活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校园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影响、熏陶、塑造大学生,而大学文化的建设又与大学的每一人息息相关,校园活动在育人功效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对加强青年学会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还对大学文化的凝练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校园活动的质量、层次、内涵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直接反馈,又是当下大学精神的真实再现。校园活动服务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又反作用于校园活动,二者相辅相成。要以广泛性为导向,以传承性为主旨,以创新性为突破,紧密结合时代特色,突出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深化校园活动的覆盖率、内涵性、品味性、时代性的建设。实现校园活动以点带面的作用服务大学文化建设,使大学文化建设具体化、长期化、长效化。
4.网络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延伸。随着网络时代的大发展,网络信息、网络阵地、网络作用等已悄然演变成一种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在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无一不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网络文化可以生生动形象地传递讯息,还可以及时准确地记录讯息,又可以无限随时地查询讯息,它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延续性的补给作用。在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上,网络文化的作用亦是功不可没。要确保大学文化建设整体性不缺失,延续性不中断,就要强化大学的网络阵地建设,确保网络阵地牢固化;就要强化网络办公服务水平,确保网络服务功能常态化;就要强化网络信息水平,确保网络信息规范化。只有不断完善、提高网络的牢固化、常态化、规范化,才能切实发挥网络在大学文化建设上的补给作用,才能有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
相关文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初探04-26
浅谈高校推行网上预约报账的利与弊04-26
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研究04-26
初探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效益04-26
浅谈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4-26
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研究04-26
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性高校学生食堂采购机制创新探析—04-26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付学生非正常请假的艺术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