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4-04-26 17:34:0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和含义
   关于生命教育这一命题,自从古希腊时代以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后来的教育哲学家们,已经从哲学领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以生命为基础,追求生命价值与意义。“人生哲学”、“生命哲学”、“价值哲学”、“伦理学”、“道德教育”、“生死教育”、“终极关怀”等,就是他们提出的哲学概念,也是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先哲们认为,从哲学角度去诠释的话,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新的价值关怀与提醒。现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此后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又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从生命教育近几十年的实践过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的。但是笔者认为生命不仅包括自然生命还包括精神生命。所以生命教育除了关注人的自然生命之外,还应该注重提升人的精神生命。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是教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又注重提升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生命教育从积极层面上讲是希望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将自己、他人和自然界融合在一起,和谐发展。从消极层面上讲则是使他们不自残和自杀。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的含义可理解为:狭义上是指针对生命本体的教育。教育他们认识自然生命的构造、学习生存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广义上是指针对精神层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来实现生命的意义。通过生命教育,既让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有一定了解,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救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实现他们人格的全方面发展和生命价值体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生命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辅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尊重生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辅导学生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增加挫折承受力,它是一种情绪教育,教导学生学习面对生命中的无常。生命教育目的在于辅导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进而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增进学生之间人际沟通的技巧,加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多元的生命形态;帮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生命的智能,深化价值反省及整合知情意行。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透过学校教育内涵的补充,让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关怀别人。①生命教育的目的可以归纳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沟通技巧,进而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并能关怀他人。
   三、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的内容
   基于对生命教育含义的理解,从生命教育的目的出发,从当今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考虑,笔者认为,我国当代学生生命教育应该强调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意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珍惜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层次。因为只有生命个体的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质量的同题。人的生命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离开个体生命的自为存在,一切都会失去真实的承担者和前提。②生命作为个体存在,是人的其他价值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先决条件。离开生命个体存在和延续的过程来实现生命价值无疑是荒谬的。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它。”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便不可复得。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维持生命存在是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价值的承认。因此,要引导学生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生命,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践踏和亵渎。倡导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
   2.生命历程教育。人生要经历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也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生命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看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个别学生抱怨:“累”,“没意思”,消极懈怠,得过且过;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物质享受当中不能自拔,追求享乐,不思进取;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理想模糊,在前进的道路上稍遇挫折就自暴自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道路上的顺畅与坎坷,正视生命进程当中的机遇与挑战,科学认识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正确对待挫折失意和成功辉煌。要学会面对鲜花和荣誉,更要学会面对怀疑和冷落;要教育学生学会坚强,学会抗争,积极发现生活的真谛;要让他们坚信,困难总是暂时的,矛盾总是会找到解决方法的,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走好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步。
   3.生命价值教育。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舍弃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不完整的。”生命价值是人类生命历程的升华,生命价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会自发显现的,它要靠人们个体自觉的、有意识地去追求创造。生命价值的大小、实现程度也在于个体的主观努力程度。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给学生们带来的困惑,以及各种评价标准以及新旧观念之间的冲击,使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或无所适从。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学生脑海里的传统价值观形成极大的反差,以致很多学生不懂得珍惜生命,反而为了一些没有意义的“自尊”进而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发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让他们思考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生命价值的教育首先在于生命存在本身的价值的教育。个体人首先只有作为一个具体的生命存在才能够谈得上他的价值。每一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自己的生命,还要呵护自己的生命,保证较高的生存质量。其次我们要通过全方位的生命价值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通过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贡献来实现自己人生的幸福追求。
   4.生命承担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是生命承担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责任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责任主体的形成。生命教育要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同时还属于家人和社会。因此,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生命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觉进而体会他人的感受,培养起对他人、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意识。树立起了责任意识,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自觉地履行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
   四、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做法
   1.倡导生命化德育,发挥其引领作用。生命化德育就是把道德融于学生生命当中,并以每个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价值取向,使他们明白道德不是束缚人的,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因此,生命化德育应当在学生生命教育中发挥其引领作用。学校的生命教育应该和德育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增设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性,学会正确地对待生存和死亡、痛苦和磨难,学会珍爱一切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2.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目前,对生命教育课开设微乎其微,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其他相关的学科进行渗透,尤其是思想教育理论课,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强调和引申一下,要突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现有课程设计和师资条件下,生命教育还可以通过整合其他课程进行推动,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理课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生命教育资源,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以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3.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可以结合校园安全、学生自我保护进行生命教育;结合爱心、友善、关爱进行生命教育;结合生理、心理、青春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结合异性之间的交往进行两性教育;可以结合健康养生、远离毒品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结合环保、生态进行生命教育。也可以按节日安排主题性的生命教育活动,比如4月份可以安排“祭祖”活动,5月份配合母亲节安排“生孕体验”活动,9月份配合“重阳节”、“中秋节”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给远方的亲人写信等活动。
   4.教师注重言传身教,发挥其示范作用。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仅通过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生命教育中,每一位老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是至高无尚”的,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情怀,提高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同时,教师更要在反思自己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成为生活充实、积极向上的典范。因为,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示作用是无形和巨大的。只有教师自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才会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师生的交往当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教会学生懂得珍惜生命。
   5.学校、家庭和社会联起手来,共同进行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不应该只是学校唱“独角戏”,生命教育还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应特别注重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也非常的重要,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孩子形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非常重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渡期。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齐抓共管,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全社会都有责任做出应有的努力。应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的教育,做到教育全员化,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浅谈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4-26

吉林省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研究04-26

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性高校学生食堂采购机制创新探析—04-26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付学生非正常请假的艺术04-26

产品销售预测的数学模型及应用04-26

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新生的教育工作04-26

关于高校财务人员如何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职能的思考04-26

问询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04-26

高校科技人员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4-26

“要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艺术专业学生思想工作的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