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阙下研究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时间:2024-04-26 17:32:4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随着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交流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然而,语用失误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内外广大学者们纷纷掀起了“语用失误”的研究热潮。其中多数研究要么以英语作为外语或二语学习(EFL)为切入点研究语用失误,为外语教学和交际能力培养提供指导;要么从文化差异、联想、心理认知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甚至有学者从和谐管理及民族信仰的角度讨论语用失误。此外,还有学者对初始的语用失误“二分法”提出质疑,进行了“多分法”研究。本文拟在模因论视阙下,根据模因的特征和类型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分析,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研究程序性话语模因的语用输入,为跨文化交流及外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语用失误研究途径提供新启示。
   一、模因论概要
   1.模因定义。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概念“模因”一词是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1976)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通过模仿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随后,牛津英语词典和美国韦氏词典中相继收录了模因定义,即“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模因是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思想、行为、风格或用法。”1999年苏珊・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一书中,冲破了文化语域的限制,围绕模仿概念,对模因概念进行了极大拓展,她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具体而言,模因不仅可以是“曲调旋律、思想观念、时髦用语、时尚服饰、建筑样式、器具制造模式”等文化传递单位,也可以是电子病毒、链式信件、手机短信、语音语调、文字图像、面部表情、美容整形、身姿手势、客套礼节、动作行为等等只要加以模仿就可得到复制和传播的任何抽象或具体的事物。
   2.模因特征与类型。从上述的模因概念可以看出,并不像基因那样只能由上代生物体纵向地遗传给下代生物体,模因既可以在生物载体间传播,同时也可以在非生物载体间或生物与非生物载体间传播,其传播方向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的。例如一首好听的歌,妈妈可以把它教给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可教给自己的妈妈,教给兄弟姐妹和朋友们;妈妈既可现场教大家唱歌,也可把歌声录入光盘,大家再模仿光盘学唱这支歌。通过模仿,模因不断地被复制,从一种载体传播到另一种载体。
   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内容实质却保持不变,布莱克摩尔将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比喻为基因型模因。例如为顾客提供住宿的场所,古时候通常叫客栈,计划经济时代叫招待所,改革开放后叫旅馆,经济盘活社会进步后叫宾馆、饭店,与国际接轨后叫酒店。这些词语虽然称谓形式不同,但功能实质都是一样的。另外一种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保持形式同一或相似,但传递的信息内容却发生了变化。“三高”一词最早出现在医学领域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酯总称,但近年来这一词语也频频出现在其他领域,如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三高”中指高房价、高股价、高CPI,在“三高农业”中指高质、高产、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或项目,在“三高企业”中指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在“三高单身女性”中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何自然先生将这类按需而发、形式相同、内容迥异的模因称为表现型模因。简而言之,根据其选择后的变异方式,模因可分为“相同信息,异型传递”的基因型和“不同信息,同型传递”的表现型。
   3.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根据Heylighen对模因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可被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同化阶段,是指模因以其合理性、实用性、时尚性、或权威性感染宿主,获取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最终进入宿主记忆库的过程。记忆阶段,即模因在宿主记忆库中停留的时间长度。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宿主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表达,即模因被宿主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再外化于新宿主的过程。表达手段很多,诸如文字、图形、话语、肢体语言、行为举止等,要根据语用环境,按需而选。传播,主要指模因所表达的信息得以成功传递的载体或介质,如纸质书、交卷、磁带、光碟、物品器件、广播、电视媒体等。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模因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选择性,例如简易、快捷、多产的各类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程序软件及互联网络。模因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复制传播,每个循环都有优胜劣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基于模因理论分析语用失误现象
   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人们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就是:①“去哪啊?”、②“吃了吗?”、③“干什么去呀?”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但实际上问候者并不在意真正的答案是什么,目的只是寒暄,润滑人际关系而已。当遇到操英语的外国人时,初级交际者一般会把上述的问候语码对等地转换成○a“Where are you going?”、○b“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或○c“What do you plan to do?”等,这往往会让对方感到惊讶甚至反感,影响交际效果。已将中式的问候模因转换成了它的表现型英式模因,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语用失误现象呢?①、②、③在汉语语境中是强势模因,复制、传播能力极强,一遇到问候场合就会马上从宿主记忆库中跳出,但是随着语用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实质交际功能发生了变异。在英语文化中个人隐私权神圣不可侵犯,○a、○b、○c实有探人隐私之嫌,所以不会同化新宿主而被接受。操英语的宿主记忆库中关于问候的强势模因应该是“Hello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 Good evening 加上first name或address + surname”之类的话语。虽然英式与汉式的问候模因内容形式不同,但它们的交际功能相同,广义上属基因型模因,能够确保交际的可持续性。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具有相同交际功能模因域的语用输入,以便模因宿主在不同的跨文化语境中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三、强化程式性话语模因复制、传播
   1.程式性话语模因。程式性话语模因源起于程式性言语行为。钱冠连先生认为一定的行为(或言语事件)与一定的话语稳定配合,即话语形式内容稳定搭配,行为步骤基本固定,且这二者之间基本固定搭配,这样的言语活动类型称为程式性言语行为。语言既是模因的主要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据此,我们可以推导出程式性话语模因,即形式内容、信息功能、复制传播步骤基本稳定搭配的一套话语模因。以恭维及应答为例。当听见别人夸自己的衣服漂亮时,我们常常会说“都买好几年了”、“随便挑选的”之类的话语,或者只是笑笑默不作答,因为在我们的品德模因库中谦虚与内敛始终是强势模因,所以这种恭维与回应已基本固定,形成了程式性模因。而在英语语境下,只要回答“Thank you”之类的感谢话语就可以了,因为真实(或诚实)是英语文化的强势模因。如果这两类中、英程式性话语模因混搭配合,势必造成严重的语用失误。程式性话语模因是人际交流时遵循的基本范式,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交际的可行性与连续性。




   2.加强目的语程式性话语模因同化与记忆。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目的语语言知识,更需要具备恰当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因此,跨语种的程式性话语模因的输入尤为必要。语言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播话语模因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将必须掌握的目的语程式性话语模因进行同化和记忆。具体而言,可以将东西方文化存在典型差异并且应用频率较高的“送、接礼物”、“见面打招呼”、“恭维与回应”、“请客吃饭”等目的语程式性话语模因通过flash动画、电影片段等影音文件生动而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异同,感受目的语程式性言语行为的实用性、可理解性与可学性。待学生观、听完某一言语行为视频之后,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作出点评。教师可以把本言语行为的程式性模因醒目地打在大屏幕上,对其言语内容、表现形式、肢体语言、行为步骤、适用场合、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并指导学生结合语用环境背诵熟记,使学生将背诵的程式性话语模因得体地运用到交际场合。背诵常常被误解为死记硬背,实则不然。背诵不仅可以明显地提高模因的同化强度和记忆数量,还能推动思辨和创新的发展。创新并非意味无中生有,而是以现存为基础,再加以良性修改。背诵可以通过重复机制更保真地复制话语模因,也可通过类推机制变异元话语模因,创造新模因,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应变能力。
   3.强化目的语程式性话语模因表达与传播。要使模因获得长久性、多产性和保真度,最终得以成功复制传播,还要指导学生将储存在记忆库中的程式性模因通过模仿表达出来,既可原样重复,也可创新类推。具体而言,将多种程式性话语模因通过电子课件、各种影音文件、互联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传输给学生,并将其设置成模仿任务,让学生协力合作,自行编排场景,表演过程中着装、言语、行为、表情、道具等要搭配适合,要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和简洁性,易于感染观众,同化观众,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待任务组模仿完某一言语行为过后,可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增强记忆过程。也可再要求其他组别保持整体程式性模因,替换部分可仿造复制的信息或实体进行模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表达,作为模因成功复制传播的必经阶段,它既是在推动模因生命周期上一个循环的完成,又是在促使其下一个循环的重新开始。学生观、听某一程式性话语模因的过程,既是模因同化、进入宿主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表达、传播的过程;当学生模仿某一话语行为时,其自身既在表达和传播话语模因,同时也在加强该模因对新宿主的同化与记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在模因成功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四、结语
   模因的历时和共时传递特征,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类别划分为解释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复制传播言语模因的过程。通过背诵和模仿,重复与类推,强化程式性话语模因在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循环中的输入与输出,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及应变能力。随着模因理论的深入发展,它将给跨文化交际、语用学、教育学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关文章:

基于教学视角的中美会计差异研究04-26

科学发展观下高校财务管理探析及财务人员学习意识的培04-26

重新审视中职学校实习材料费项目04-26

试论新形势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要求04-26

用Excel中VBA编程技术优化羽毛球场地预定流程04-26

浅析高校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04-26

数解“十二五”规划04-26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04-26

浅谈我国民办高校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独立学院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