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精”与“博”

时间:2024-04-26 17:31:3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所以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二是把学生从狭小的课本天地中解放出来。拓宽视野,让他们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言,使学生学的要博,以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精讲;博学
  语文教学教求其精,学求其博。所谓教得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抓住重点,把握难点的前提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
  一、精
  (一)内容精。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所以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所谓精讲的内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问题,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当堂领会教材中最重要的语文知识,并能在教师讲解以后,充分利用课本,巩固所学知识,以得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学效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去捕捉学生的难点,对症下药,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有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作答很难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这些"答的疑点",切入进去深究不放,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
  (二)步骤精。
  就是要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最为合理的优化组合。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优化组合"定式"为三步:略读→精读→总结
  1.略读。
  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觉整体,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它的一般任务是: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②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特色;③初步或部分解决生字词。略读是一种轮廓式的阅读,其方式是快速的,但在这快速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到了品读阶段,其本身也会变得真切而具体,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而准确。
  2.精读。
  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
  3.总结。
  这一层次,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览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因为在略读、精读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还是较广的,有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答题的疑点,也有非重点的内容,通过重点的归纳、梳理,进一步分清红花和绿叶,使重点更明确,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进入认识的更高层次,以求精读教学的成效。
  (三)方法精。
  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精讲,必定得借助确有成效的方法。说实话,要从宏观上概括精讲的方法,并非易事,下面仅谈微观操作中采用的三点。
  1.听记预习法
  有的课文篇幅长,如若学生连课文内容都不熟悉,那么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架空了,整个教学过程是难以上档次的。为此在学生预习这个环节上,要变单打一为多功能,加强听、记预习,力求预习的收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2.讲解简化法
  要实施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亟需纠正的是事无巨细满堂灌,尽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简化教师的讲解,要求教师以简练、简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
  3.多媒体运用法
  语言文字是描绘容观事物的符号,这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电教媒体可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表象,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使学生将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化难为易。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博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学习语文,而一切客观领域又都存在着语文教学的信息源。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得建立"大语文"的思想,要有"一切皆可为语文所用"的意识,从而在视听读所接触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积累文学底蕴,提高运用语文这门工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得博",在教学实践中,宜从两个方面方面操作;一是课堂上注重把课文内容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进来,融会贯通,增大信息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把学生从狭小的课本天地中解放出来。拓宽视野,让他们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言,使学生学的要博,以提高语文素质。
  (一)预习课的目的性
  为了"带着学生走向学科",让学生的思想器官开动起来,活跃起来,可以提倡学生早读,将早读的半小时一分为三,前十分钟读诵所学课文;中间十分钟是推荐名人名言古诗词的赏析;后十分钟是名著导读。自行确定篇目,自己寻找参考资料,学生投入的主动性,思想的深刻性,分析的逻辑性,表达的生动性,连我们这些自以为了解他们的老师都是始料不及的。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汲取文学素养的场所,对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陶冶学生的人格和灵魂,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课时安排的灵活性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学生自己的诵读、吟味和顿悟,都是事倍功半的。而纵观语文教学的现状,教一篇课文,其中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占用了。学生缺乏自己的咀嚼品味,因而很难直接从作品中汲取思想营养和得到文学陶冶。为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中采用"课时分段法",扩大阅读课时。当然,扩大阅读的课时,也可作为阅读交流之用。定期让学生回报自己扩大阅读的心得体会,相互促进,以提高扩大阅读的成效,这样的"课时分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更多的语文材料,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三)课后作业的综合性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看、写"并举,这已是语文教师们的共识。可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不少老师无意识地会将砝码移向"读、写"。反映在作业布置上,便成了千篇一律的书面作业。究其原因:客观上来说,是"应试"成分在作怪,主观上来说,总认为写下来的东西才是"靠得住"的。而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语文学习的广阔领域、教学对象的生龙活虎置一边而不顾。我以为语文教师不该这样"带着镣铐跳舞",所以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中,应采取"听、说、写、读、看"并举的方法,力求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精“与“博”是对两个不同对象而言的,教得要精,学的要博则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以爱的教育做好辅导员工作04-26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重新定位04-26

高职思政课强化思政理论认同教育的对策研究04-26

基于公共图书馆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尝试与思考04-26

浅析图书馆非书资料的普及和应用04-26

浅析数字图书馆在独立学院中的建设04-26

应用物质守恒定律的原理 探索提高明矾回收率04-26

浅析大学特色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04-26

“人民司法”的内在意蕴解读04-26

在转型跨越进程中山西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