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7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试从“准”、“趣”、“情”三个方面入手,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进行简略的归纳阐述。
关键词:语言;准;趣;情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智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教学语言主要具备“准”、“趣”、“情”三个特点。
“准”即准确规范,汉语统一的基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规范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上课时,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决不出现讨厌的口头语:同时,语音正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甜润,声调抑扬顿挫。我已经和学生形成了一种默契,在课堂上每个人记下不规范的普通话,这里包括错字,错音,方言,口头禅。课后进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的普通话有了很明显的改善,方言口头禅也少了。只有让学生多说多练才能距离“标准”越近,为此,我在班里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每天一名学生到前面演讲,内容不限,但要注意语言准确规范,学生很喜欢参与,课下积极准备,这个活动效果最为明显,连班上的王鸣都摘掉了十几年挂在嘴边的“完了”。
“趣”即生动有趣。我国古代大敛直家孔子早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敦直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口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使之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教师还必须讲究遣词造句,讲究语言表达的修辞,讲究多种句式的变换,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 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语言。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又如:《雨霖铃》是自读课文,揭示很详尽,老师不能畅讲,要留给学生自己研读。于是我决定用渲染情景、引起联想的办法导入自读:“词中的情节发生在东京城外植满垂柳的汴河码头。凄清冷落的深秋,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又如泣如诉地叫了起来。宋词中有‘高树寒蝉,说西风消息’的描写……”这时有些学生点头,深吸一口气,于是我接着说下去: “……在长亭送别的人慢慢饮酒,细细地话别。一直挨到傍晚,雨也停了,舟也催促,是起程的时候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送别图卷……” ,与亲人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学生小声讨论……看来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浮想。于是,我再进一层,把他们引入课文深处:“词中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所说‘楚天’是‘泛指南方的天空’,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每当黄昏时分,我们伫立在古黄河岸向东南方远眺,不是一片暮霭沉沉楚天阔’吗?……”由于更加切近,如在眼前,引起了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有的急于看书,有的边看书边窃窃私语。
苏国榜老师在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一诗时,却又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有人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有人却倾心于淳美的田园风光。是啊,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向往,然而那片片绿色的田园,那安静和谐的村落,那轻柔袅娜的炊烟,那绿树掩映的农舍,那淳厚古朴的乡情,不也令人神往,令人欣喜,乃至令人陶醉吗?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描绘过她,讴歌过她。可是你们知道田园诗发端于谁呢?以讴歌田园生活之美好,抒发田园生活之情趣,并以此为主要创作题材大量纳入诗篇的是谁呢?好,我告诉大家,他就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这一首诗。”
有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并且围着教室玻璃飞来飞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于是,这位教师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飞来飞去吗?”同学们一时不知道为怎么回答好。这位教师接着说“这就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嘛!”风趣的语言引导同学们会心地笑了,笑声中一位学生打开窗户放走了蝴蝶,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轻轻松松,一语飞渡,可谓是巧妙的移花接木,绝妙的艺术处理。
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裁了当地提出更让人容易接受。”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使我们的课堂摆脱“匠气”和“死气”,充满“生气”和“灵气”。
“情”即真情实感。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激情最好是一种内在的充满张力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持一种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要讲究不温不火,阴阳协调,刚柔并济。要让听者沉浸在一种审美愉悦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应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母爱比作是春日的暖阳。父爱也和母爱一样伟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激发出学生那潜在的纯真的感情,使他们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
可见,教学语言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图书馆非书资料的普及和应用04-26
浅析数字图书馆在独立学院中的建设04-26
浅析大学特色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04-26
“人民司法”的内在意蕴解读04-26
在转型跨越进程中山西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04-26
北京市青少年禁毒经济对策研究04-26
食品安全治理的法律对策04-26
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成因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