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面对来势凶猛的这场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市”。但由于现实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市场失灵与经济剧烈波动的周期性,政府进行干预或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救市”应以尊重经济规律、完善市场机制为前提。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和预测经济周期性变化,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预见能力,切忌盲目跟风与干预过度。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周期;政府干预
2007年的春天,“一只蝴蝶”在美国扇动了翅膀。一年以后,世界刮起了金融风暴,并导致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遏制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漫延和对国民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美、欧、日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政府相继出手“救市”。我国政府也及时出台了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救市”计划,而各地方政府的“救市”方案则超过了20万亿元。对此,有的专家甚至断言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走向终结,现在“只有政府才能解决问题”。政府干预或公共管理真的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吗?借此机会,笔者就政府经济监管或宏观调控的利弊得失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规律
1、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必然会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纵观近、现代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运行轨迹,都不是直线上升或平稳向前的,而是呈周期性螺旋发展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EconomJc Cycles),是指一国(地区)宏观经济活动呈现出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的动态发展现象。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主要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它是近、现代主要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实际上就是各国经济周期性波动陷入了经济危机阶段。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或经济危机并不会发生在人类社会的任何经济模式下。比如,在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经济模式、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下,都不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因为在以物易物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小,市场交易的范围有限,生产方式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生产规模小,商品数量有限,供求关系比较稳定,因此不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和危机。而只有人们进入货币信用经济模式、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或经济危机就与我们“如影随形”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大量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市场机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加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的推波助澜,而市场调节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又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供求矛盾日益凸现,宏观经济中的“扩张”与“收缩”阶段总是交替出现。可见,经济周期性波动,或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2、人类对经济周期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渐进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和市场经济萌芽时期,人们否认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的存在。包括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李嘉图,虽然他承认个别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一般的、普遍的商品生产过剩则是不可能出现的。古典经济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萨伊定理”,即供给可以自动创造自己的需求。换言之,市场价格可以完全出清,不存在供求关系的矛盾。因此,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萨伊认为,“除非政府当局愚昧无知或贪婪无厌,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过剩的现象,决不会永久继续存在”。直到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的问题才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马克思是较早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实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二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更新,而且具有周期性。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更是标志着市场万能论的“萨伊定理”彻底破产。尔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而且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席位,并极大地影响着各国政要与经济决策者。凯恩斯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市场经济+政府干预。换言之,就是在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适当采取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以“熨平”经济波动的震幅,减轻经济危机的冲击,避免宏观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最好诠释。所以说在当代,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都属于“混合经济”模式,并不存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
3、政府干预或公共管理并不能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市场失灵与凯恩斯主义为政府的经济干预或公共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但事实证明政府干预并不能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以至消灭经济周期。从罗斯福“新政”到各国政府相继出台经济于预的政策效果来看,虽然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即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经济波动的震幅,刺激了经济的加速复苏,但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涨”,以及随后发生的几次经济危机的事实,不难看出政府干预并没有消除经济周期,凯恩斯主义也不是万能的。在此,我们还需要警惕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只要政府干预,推进了企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就能打破经济周期的“陷阱”,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为例,认为美国已经消除了经济周期,无通胀型高增长可无限持续下去。事后事实证明,该论断是错误的。因为美国在2000年初就陷入了经济衰退,目前又遭遇了新一轮经济危机。二是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不存在周期性或经济危机。有人甚至断言只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我国经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保持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9.8%的增长率增长。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科学,也难符合事实。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政府干预经济或公共监管的利弊得失
1、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前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体制还无法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要求,仅依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失灵时有发生,这就为政府的经济干预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在混合经济模式下,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政府干预对于促进经济有效运行和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是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利的。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经济尽快走出了萧条,而且产生了长达10多年的快速增长效应,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发生亚洲金融风暴时,由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政府及时出台宏观调控措施,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大力吸引外资,增加公共投资,刺激内需和出口,从而能较快地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经济增长。
2、政府失灵说明经济调控职能并非万能。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政府经济干预的正面效果显著,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或失误(失败)的教训也很多,这就是政府失灵。政府经济干预,或者说政府经济作用是当代中外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即经济职能。换言之,是指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规划、调节、监管、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属于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范畴。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垄断、外部效应及信息不对称的规制者,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等角色。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与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行为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府目标,有时并不一定符合客观现实与经济规律要求,因此,它与市场机制一样存在着局限性。也就是说,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好。而且政府失灵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灾难和资源的浪费,有时比市场机制更严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6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政府经济干预措施,虽然较快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拉动了经济复苏,却导致了低增长、低效率、高污染、高失业与高通胀的“滞胀”怪病。我国在解放初期推行的“大跃进”和文革结束之初的“洋跃进”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深重灾难,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3、政府干预既是经济波动的“熨斗”也是诱因。在当今各国政府忙于出台大手笔的“救市”计划或经济调控措施时,人们更应该认真检讨、审视政府经济干预的功过是非和利弊得失。人们对于市场失灵的认识逐步加深,而对于政府失灵的教训似乎吸取的不够。事实证明政府能够干预经济周期,但并不能消除经济周期,甚至是新的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政治周期理论将政府干预看着经济波动的源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学派将政府干预等外生冲击看作经济偏离均衡趋势的原因。谈到当前全球金融海啸及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它正是罗斯福“新政”惹的祸。当今世界虽然对银行的监管和金融安全网络逐步完善,但控制了现代金融业半壁江山的“影子银行系统”却难以监管,于是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暴发,衍生金融泡沫破灭,信用链条断裂,一场全球性金融海啸由此引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在当前“救市”的热潮中保持几分冷静
1、“救市”重在“救”市场机制。在现实经济社会中“救市”是必要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完善,达不到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或公共管理来调节宏观经济,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但“救市”的前提是存在着市场失灵,而且“救市”的目的在于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如果不存在市场失灵,就没有必要“救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如果确实存在着市场失灵,经济波动起伏过大,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经济危机时,政府应该出手“救市”。但被“救”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市场机制,而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商品购销本身。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政府干预重点在于克服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解决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增加公共投资,以刺激和带动私人投资,从而缓解危机,促进经济繁荣。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极不完善,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因此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应该以培育、完善市场机制为重点,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为中心,激活市场对供求关系的调节功能,疏导市场价格信号传递通道。当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熟,自身调节功能增强后,再逐渐减少政府干预范围,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民间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不能“越俎代庖”,或人为限制与阻断市场机制的作用。否则,超市场的政府干预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波动的起因。
2、“救市”不忘尊重经济规律。既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所难免,人们就应该尊重这一客观规律,在顺应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政府“救市”措施。首先,必须有经济周期的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存在着经济周期,都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经济扩张与收缩就像人的心脏在跳动一样,再正常不过了,不值得大惊小怪。其次,政府“救市”计划必须尊重经济周期等经济规律的作用,宏观调控措施应该符合并体现市场法则的要求,不要企图消除经济周期,改变经济规律;有形之手,只有顺应无形之手运行的规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由于经济波动是周期性发生的,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时有发生,因此不要指望一次政府“救市”措施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或取得一劳永逸的效果;有形之手,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能够有所为,两只手必须有机配合,融为一体,才能很好地治理经济波动带来的危机问题。
3、“救市”切忌盲从与过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波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事先会出现许多征兆。当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中的GDP增长率连续多年创新高、CPI和PPI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时,就意味着国民经济已经过热,经济扩张快要达到顶峰,拐点即将出现。政府干预措施主要是抑制社会总需求,治理经济过热,同时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此时,经济调控政策要适度,不要过度,并要预测到宏观政策作用的时滞效应和周边国际环境的冲击。由于各国宏观经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运行轨迹和运行特点,有着自身的经济周期,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运行阶段并不十分同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而相互传递挤压,对于各国经济走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出台宏观调控措施前必须认真研判,慎重决策,否则,宏观政策作用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令政府陷入被动与忙乱之中。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们就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政策做法的震撼,中央7月份还在部署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以抑制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不到三个月的10月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连续出台许多宽松的宏观政策,以刺激国内外总需求,保持GDP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在当前各国忙于出手“救市”热潮中,政府应该多保持一份清醒,不要盲目跟风,也不用力过度。GDP增长率慢一点、社会资源消耗减少一点、企业经营困难多一点并不可怕,因为,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理论,我们这架高速运转了30年的经济机器也该休整一下了。
4、“救市”更需完善政府监管职能。“救市”是短期行为,而完善政府监管职能、避免政府失灵却是长期任务。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改革滞后、政府干预过度、政府职能错位与越位并存、寻租及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在思考如何“救市”的同时,应更多地思索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避免政府失灵的问题,推动政府的市场化、社会化取向改革。一是应该改变观念,摒弃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政府万能”思维定式,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的适度性与局限性,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慎重确定政府调控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干预的辅助性作用。二是不断完善公共选择决策机制,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技巧,熟练驾驭“有形之手”,顺应配合“无形之手”,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分工,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中介机构)与企业的职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质量效益。四是加强政风建设、行政监督制度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从思想教育、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三个方面实行综合治理,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创新人手,消除公共管理领域的腐败和寻租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土壤。
参考文献:
[1]胡永刚.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崔友平.经济周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3,(1).
[4]蔡剑英.凯恩斯主义与现代政府的经济干预[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4).
[5]李国旺.从美元信用过度透支看金融海啸深化[N].上海证券报,2008-12-1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4-26
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04-26
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对动画产业的影响研究04-26
提高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实训教学质量的研究04-26
关于民办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探讨04-26
刍议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