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4-26 17:30:0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提出终身体育的含义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研究,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师生关系的处理方面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养成终身体育健身的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体育;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大致可以分为学龄前、学龄中、学龄后三个阶段。在学龄前、学龄后两个阶段里,对终生体育起作用的主要是家庭和社会体育。学龄中的体育主要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这个阶段的体育,是人一生中受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时期。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生活相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师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工作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并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关键所在。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身受益”。终身体育意识是从人的生涯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终身体育意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观念,体育运动能有效的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延长人才为社会贡献的时间,起到保护人才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这就给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教育的成果,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知识分子早逝现象频发,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在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与体育意识淡漠。高等学校是培养祖国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校体育肩负着培养这些高层次人才健康体魄的重任。现阶段,高校体育还未能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正好表明了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大学阶段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时期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对走向社会后的终身体育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学与用的衔接点,而且也是大学生进一步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重要阶段。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突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培养新一代跨世纪人才质量的问题,其意义深远。
  
  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一)在师生关系处理方面增强大学生自信心是达成目标的必然选择
  体育教学中不论教授什么内容,应注意维护并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执教的前提,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平等的教学互动中建立起个人正常的社会互动的雏形,以保证学生个体的真正自由和个性健康发展。师生关系的协调与否将会影响大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后继续从事体育锻炼,融洽的体育师生关系在很多场合是维系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纽带,更是形成大学生体育健康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在校园及社会都应该是健康使者的角色。
  (二)让学生真正明白“终身体育”的含义和意义
  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发现,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现代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既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场体力的较量,没有健康的身体,将很难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展露出来,才能针对学生问题采取措施,也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惧怕体育运动,回避体育课,甚至表现出“身顺心违”的情绪。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体育教师上课时,要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毅力、真挚的爱,求得与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其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其中激励型教学方法的使用,掌握鼓励的时机非常重要,大学生在完成一些体育教学内容时受个人身体条件影响,往往在完成相关技术时带有个性特征,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给予充分的理解,注意发现个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适度予以放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或个体的创造力也将得以开发。
  (四)引导学生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实践当中
  培养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贯彻到实践中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地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就能激发锻炼的自觉性。
  2.交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同样的运动能力而不同的锻炼方法,所导致的锻炼效果也有不同。
  3.制定严格措施,保证持之以恒。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弱,锻炼不易持久,须有一定的措施约束,才能使之持之以恒,养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毋庸置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当前的重要课题,而学习与培养有效的师生互动技巧,就成为教师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期盼在每一体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师与学生都能处在和谐的情境下,享受学习运动技能与从事体育活动的幸福感。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根据教师在体育方面的自身特长,突出项目教学,以优化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以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体育情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加自觉地从事锻炼活动。使大学生产生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健身的习惯,用健康的体魄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担。
  
  参考文献
  [1] 李晓武,关于高校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要性探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2),30-31
  [2] 王爱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51-52
  [3] 陈佩辉,论体育教师产生教学心理偏差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86-188
  [4] 刘绍曾,体育教学改革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学研究与探索
  [5] 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发展,教学研究与探索
  [6] 郑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分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2),89-9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发挥工商职能优势自觉融入社会管理实践与创新机制04-26

图书馆员素质与形象的塑造04-26

经管类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04-26

论国歌的定义及其多样性表现04-26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分析与借鉴04-26

试论汉族传统社会保障文化04-26

试论汉族传统社会保障文化04-26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分析与借鉴04-26

试论汉族传统社会保障文化04-26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分析与借鉴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