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初探

时间:2024-04-26 17:29:41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为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积极性所采取的几种教学方法,这几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教师可根据实际加以借鉴并在实践中创新完善。
关键词:古诗教学;方法;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如此大的阅读量,就需要教师运用多样的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引领小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文。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发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与效果都有了提高。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方法是可行的:
  一、故事指引法
  孩子最爱听的就是故事,因此,讲故事成了各学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古诗文中采用故事引路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下面以《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为例,简述故事引路法的教学流程:
  1.(教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眼睛发光,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但是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了,四周的草儿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可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多认真啊!(这时加上老师的体态的作用,学生已完全进入角色了)。(教师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了他,想去问个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教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编撰、创作,适时给以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惊动了鱼儿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儿垂钓时那种认真、专心致志的神态在同学们的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
  2.这一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一个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 
  题目是什么?(追问,加深影响,增强记忆) 
  3.(教师背诵全诗,背完后提问)你记住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个词,让学生老鼠刁番薯似地不断去“弄”,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给予肯定)。 
  4.教师再背一篇,你听仔细了,看谁的小耳朵最灵,记性最好。(同学们互相提示,不断记忆,如有困难,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5.出示全诗,读读记记。(学生们在个别认识的字的提示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当堂背出来) 
  6.教师说诗意,学生背相应的诗句。(有故事作基础,学生困难不大)
   “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与新课标精神暗合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师始终是在跟学生交谈,交谈中引发学生思考。从“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实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教师是没有受考试束缚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宗旨,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去体验,重在让学生朗读,感受古诗文的整体美、节奏美。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了解大意”法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里至少蕴含着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说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意在提高文化底蕴,属于品味和鉴赏的高等级工作。它不像高考作文那样属于“安身立命”之本,是远离功利之外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的目标单一而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本身的声音、形体、色彩、结构、分量、品质、情味等等,从而领略汉语言独特的形音义的综合美。这样,在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时,就大可“不求甚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年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人”……先让学生背了再说,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其中的意思自然也就会明白个三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不久前,笔者给四年级的同学上思想品德课,当上到有关“友谊”这一内容时,学生随口说出了许多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多么精彩的回答啊,多么丰富的古诗文储备!同学们在背这些句子时,对它的含义或许还不甚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阅历的丰富,他们对某些诗句有了顿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就自然运用起来了。
  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的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某日突然用上了一两句,他们自己也会惊喜万分。对有些句子,他们虽然没达到运用的程度,但他们对其中的一些意思有所领会时,他们也会“欣然”忘形。每每读到“浩气自当有,冰心岂能无”时,孩子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扬起小脸。他们虽然不能说清什么是浩气,什么是冰心,但通过他们的朗读,通过他们的体态语明明白白地告诉听众,做人当然要有正气,纯洁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三、以“猜”代“讲”法
  在古代,诗是用于吟唱的歌,故称诗歌。要感悟古诗的音乐美,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策略便是“读、猜、吟、背”。“读”:读通诗文,整体感悟;“猜”:猜猜意思,享受成功;“吟”:轻轻吟诵,走进诗境;“背”:背诵佳句,完成积累。
  四者之间,笔者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算“猜”了。每到“猜”时,同学们总是那么欣欣然。孩子们通过读,对诗文有了点朦朦胧胧的了解。这时,好胜的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他们想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又有点担心,怕说错。那么好,我们就来猜一猜。反正是猜,猜错了又有何妨?这一个“猜”字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可以自由地诉说,甚至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一点认识大胆地展开想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的学生猜是“蓑笠翁家境贫寒才出来钓鱼”、有学生猜“蓑笠翁是无处可去、无奈之举”、有学生猜是“柳宗元为了排遣寂寞不愿同流合污”……多精彩啊。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可每位学生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同学们在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错了,再来猜;在同伴的启发下,有了新的想法,那就再来猜。
  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的是氛围,合作的是环境。这是合作学习的高境界。在这样的氛围中,班级及群体的合力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学们在相互影响下,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部分学生在猜中会有“顿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但发现精彩的答案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得到发挥,引导学生去“接近”正确答案。说“接近”,是因为古诗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像画家画中国画一样留下一定的空白,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正因为教师的定位是让学生“接近”正确答案,在同学们不断的猜的过程中,才不会去赤裸裸地否定孩子们的答案。
  要让学生喜欢读古诗文,爱上学古诗文,不妨尝试上面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teaching methods of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of learning poems, and these methods ar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eachers can improve these methods in teaching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Key words: poem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的转变04-26

公共教育学中的失败案例的教学策略刍议04-26

多管齐下 打造高分作文04-26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04-26

试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学生参与探讨04-26

情报学研究新探04-26

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尝试04-26

论主体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存在的问题04-26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4-26

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