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4-26 17:29: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健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历史教学 兴趣 四要素 形式多样化
  摘要: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简练的导学模式介绍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初浅尝试。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近年来,为改变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一种新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兴起,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历史学科中如何较好地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众多历史同行们所探究的课题。下面就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历史教学,谈几点拙见。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墓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前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古人云:“教人未思意趣,必不乐学。”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应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前提,也是学好历史知识的保证。试想,学生面对一门毫无兴趣的学科是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发现、构建知识体系的。在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这门新课程时便开始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源于图文并茂、浅显生动的教材本身;源于教师渊博的历史知识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运用及教师个人魅力;源于宽松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源于积极向上、客观公正的评价所带来的信心和满足。
    1、教材的魅力
    我国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就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人手编制的。突出以下几点:(1)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2)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的内容丰富,集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它的文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集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个历史人物的经历,都包含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多种因素。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使学生感兴趣而又困惑不解的问题。并通过小故事的点播、历史剧的排演、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来激活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例如在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中请学生插讲关于禹治水的故事;在“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第二课时分小组进行历史创造剧表演—山顶洞人的一天。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角色必须从传统的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平等于学生的教学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自身渊博的历史学科知识、对历史课堂娴熟的驾驭能力,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积极向上的评价上。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努力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3、学习氛围的营造
    历史学习的最佳氛围就是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历史学习的环境,因此,历史教学中仅靠粉笔板书,教师讲解.是无法突出历史学习的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形象生动的历史教学挂图、历史事件的录音、录像、电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环境。

    4、公正积极的评价
    对学生客观公正、积极鼓励的评价是延续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重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积极好学的态度评价。特别对于中差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在教学中笔者设立“过程评价”体系,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包括课堂提问、活动的参与情况等)给予登记造册,并每个月评比公布一次,最后结合期中和期末的考评作统一评价。特别对有进步者给予高度赞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原来的一说到底的“演员“(主角)转换为幕后引导的“导演”。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并不是说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相反,为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情境”,为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备教材:历史备课小组通过充分的探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导学提纲。导学提纲包括:(1)本课要求学生完成的教学任务。(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注:包括个人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3)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习题(习题数量不必过多,3-5题即可。但要统观全文,突出中心和重点)。
    2、备学生:课前根据学生原有水平与大纲要求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对于要课前编排的导学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召集学生稍作编排,或者交代事项让学生自由发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3、备课件: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录音、影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在课改实践中日益显现其在常规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为每个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创设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在学习和摸索中不断提高利用和制作计算机课件的水平。现代网络也提供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教学网站,例如: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www.zxlszy.com
    梦回唐朝历史教学资源网:http://www.zxlizy.com/mhtc/index.asp
    史海聆潮:http://lishi.htsz.net
    这些网站为我们提供了与教材(人教版)同步的多媒体课件,下载后根据需要可进行再加工、制作,非常方便。        (二)课堂基本步骤和时间安排(导学式模式)
    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比较常用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即设疑导读—讨论交流—适度讲解—练习反馈。主要特点是创设情境、启发学习、引导探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体步骤如下,仅供参考:
    5分钟: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学,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巧分钟:出示“导学提纲”,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划出重点,质疑解疑,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10-13分钟: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小组成果展示。师生有选择地解答重、难点问题。
    10分钟:课堂练习,检验学习结果。
    2-5分钟:课堂小结。
    (三)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并非被动接受或完成课堂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是形成“意义建构”的关键。初中生处在特殊的过渡时期,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现象: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喜欢被人表扬,情绪起伏大;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认识水平上,初中生摆脱了小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能运用感觉器官感觉材料,产生感性认识,形成思维定势,但还不能将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思维方式上,仍摆脱不了形象性、定向性。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要求教学形式必须多样化,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1、趣味形式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优质的“情境”    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充分地“动”起来(眼动、脑动、心动、手脚动),趣味形式的运用是最好的“兴奋剂”。趣味形式包括:歌曲、舞蹈、小品等。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笔者以历史剧“张赛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作导学引人。课前只作简单排练,道具“皇帝帽”、“宝剑”都是学生自制。剧中服饰是用花布、丝绸围绑而成的。正如课前所预料,效果非常好,整个课堂气氛既宽松又活跃。
    除了在导学部分可以充分运用趣味形式外,也可以在教学中间插人即兴表演,如《伐无道,诛暴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片断,《香港、澳门的回归》(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七子之歌”的演唱等等。趣味形式的运用要把握一些要点:要紧扣教材,简练可操作,有趣味性。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情境”创设更直观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如何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只靠教科书和教师生动的口头讲述是不够的。近年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声音、图像、动画的综合使用,极大地发挥多媒体的整体优越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如:再现“开国大典”场景;“香港、澳门交接仪式”;各大战役中的行进路线等等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教师是否能尽快熟练恰当地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历史老师必须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
    3、引人小组竞争机制,积累课堂评价,调动学生“协作”的积极性
    小组间的交流、协作,体现了四要素中的“协作”与“会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在历史教学中,为避免小组协作讨论流于形式,笔者特意将竞争机制引人课堂,按就近原理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表现、展示成果的优劣都以分数的形式在黑板上公布,与个人所得分数一并记录在册,并每月小结评比一次,对本月的优胜个人和小组,适当作些物质奖励。实践显示,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非常高,真正体现了高效率的“协作”与“会话”。
    4、讲练结合,当堂训练,深化“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条件的创设最终是为了让学习者形成“意义建构”,设计优质的课堂练习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目的、有针对性、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形成能力,也能反映历史知识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的规律,以形成历史知识网络。
    如前所述,在备课环节中,要依纲扣本,把握重点,设计份量适中、层次分明且螺旋式上升的巩固练习。题型有选择题、问答题,数量少而精。习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也可以结合学生人手一册的配套历史练习册有选择地让学生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作适度讲评。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还可以设计1至2题有难度、有新度、有活度的强化练习,给优等生补充特殊养料。体现因材施教。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浅的尝试阶段,存在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究新的方法和途径,尽微薄之力促进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04-26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之我见04-26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04-26

试析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研究04-26

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浅论04-26

浅谈技校《机械制图》教学04-26

关于几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浅析04-26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04-26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04-26

如何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