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4-04-26 17:28:3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和吸引力。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矛盾。从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影响下的高职院校,还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和求职者个体的就业要求。文章对如何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进行了探讨,对提高高职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专业;就业


一、优化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
  本文所关注的专业结构,主要是专业类型结构和专业内的课程结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起到专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1.1建立专业预测监控系统
  高职教育要以现实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出发点,要能灵敏适应、准确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现毕业生具备的基本技能能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岗位需求保持一致,进而实现无缝对接,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之间平衡的理想状态。要实现这种平衡,就需要我们建立高职教育系统与劳动力需求系统之间的预测监控系统。
  1.2优先发展学科交叉专业
  本着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解决学生出路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原则。高职院校要对所在的服务区域的微观经济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依托地方优势资源,设置贴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兴产业逐渐兴起,而一般新兴产业多产生于学科交叉地带,办学主体可以尝试小规模优先发展学科交叉专业,待所开发的新专业产生产业经济拉动力时再大规模发展。
  1.3培育品牌专业
  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自己办学条件优势或手中的稀缺资源,将部分专业打造成学校的品牌专业,进而转变成自己的办学优势、招生优势。对于专业建设的问题,也有不少教育学者总结了各种办法,主要有新专业的同质设置法(设置与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旧专业复合拓展法(利用主干专业办学条件设置相邻专业)、专业调整的中心放射法(利用主干专业,辐射出与之相近的专业),都是以学校自身优势出发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br />  在高职毕业生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业能力已日益重要。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从前的终身就业观念已让位于终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就业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工作职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生获得就业,因为获得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毕业生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这就要求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整,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1 重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1)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发展和定位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意识成型的关键时期。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职业方向更明确,但职业筹备期却更短。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尽早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职业认识、职业定向、职业探索和职业目标实现的步骤。
  具体来说,就是尽量做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重视就业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兴趣和社会价值观进行平衡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目标;第二,办学主体应该建立相应的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加强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单向的学校与毕业生的对接,更应该达成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的三方对接,只有三者沟通顺畅,才能实现“供销对路”的就业局面。若将毕业生比作“产品”,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办学主体就要扮演生产、售后的全程服务角色。
  2.2 设立就业素质课程
  传统的教学传授的是“孤立的理论知识”,而用人单位却并不欢迎只具备充足理论知识,但缺乏合适的工作方法和态度的毕业生。所以传统的以理论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各专业应结合不同学科的核心职业问题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
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
  一些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是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3.1 改进现有运作模式
  (1)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设置前,学校应组织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会同企业有关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小组,在人力资源上首先实现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小组需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共同规划和改革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确保所培养出的人才既能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聘请该企业或行业优秀人员给学生上课,实现师资方面的校企结合,同时,教学课程中灌输企业的文化理念,行业发展背景,教学考核中体现理论、实践全面考核认证。
  (3)在合作运行机构方面。学校要在校级层面上统筹全校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和管理各专业校企合作事宜,建立一系列引进计划、准入标准、激励互惠的政策制度,从宏观上掌控全校校企合作体制。
  (4)在文化融合方面。在校企共同的价值驱动下,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通过过程互动,加强各层面的校企交流,使双方建立起你我相依相存的稳定合作关系。
  3.2 改进现有“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对象的确定,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充分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这既是为满足合作企业的要求,也是为尊重学生的权益,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单一从学校出发以整个专业或班级“全盘端”的做法,必然导致实施过程中的矛盾重重。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淘汰不具有适应性的学生,从而建立对学校、学生的逆向激励机制。根据调查,培养“订单”一经确立,往往存在个别学校、学生放松要求的现象,逆向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参与和动态监管,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结合。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就是让校企合作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四、优化师资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和普通讲师一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和工程技术人员那样,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概括来说,“双师型”教师既精于学术研究又善于指导实践、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是“讲师”+“技师”的复合型教师。
  此外,建立评教机制,使学生、用人单位都参与到教师课程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估的过程中来,只有优化了教师结构,教学效果才会有大的提升。
五、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
  (1)加强创业教育政策建设,为青年创业及创业教育创造政策前提。
  (2)加强创业教育管理,做好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评估、师资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3)加强当地“企业孵化器”向创业毕业生的倾斜性,学校要有专门机构负责指导帮助青年创业的项目。
  (4)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学校要组织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支专门从事创业辅导的师资团队。
  (5)建立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和监控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创业课程的实施,创业过程的监管,创业效果的评估。

相关文章:

水权制度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04-26

我院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04-2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04-26

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体系初探04-26

农业保险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4-26

区域文化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04-26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广西旅游发展思路与对04-26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04-26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之我见04-26

好文章要有真性情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