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精彩生成途径初探

时间:2024-04-26 17:28:1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语文课堂的根本追求是在教师引领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运用教改理论,探寻课堂生成,有了精彩的生成,语文课才能呈现真正的语文味,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关键词:教改;质疑;辩论;发现;生成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引领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美国哈佛大学有个教授说过,课堂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行走。
   从语文教学的本质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在实施”减负令”政策的今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预设精彩生成,提高课堂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满堂灌,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的低效率,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精彩生成途径作了一些探寻。
   一、文本赏析中注意适度追问
    教学《阿里山纪行》时,笔者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用”你觉得哪一小节写得最好?请结合文本具体说说理由。”引起学生思考。有学生说:”我觉得第6小节写得最好:‘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用叠词写出了‘曲径幽路’上青苔柔软、细密的特点。”学生纷纷点头微笑,表示赞赏。但有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他把‘曲’读错了,‘曲’应该读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声,而不是第三声。”笔者说:”你听得很认真,而且帮助大家纠正了错误。我们非常感谢你。”下面立即响起了掌声。笔者开始追问:”‘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为什么放在句子的后面,而不放在定语的位置?”学生回答:”这定语后置,是为了突出青苔的特点。”这次,笔者带头鼓掌,并接着追问:”这个句子里有一个动词用得非常好,你能说出是哪个动词,为什么?”学生很自信地说:”当然是‘染’啦,它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曲径幽路’上青苔的可爱。”笔者马上给予表扬:”你说得真好,不但准确地说出了所用的修辞手法,而且还说出了它的作用。”
   有了前面的语言训练和师生间的有序互动,学生已掌握了赏析的方法,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其他学生已坐不住了,纷纷举手。笔者带着歉意和这个学生商量说:”下面有很多同学有话要讲,留一点机会给他们,好吗?”这个同学点点头,笔者示意他坐下。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森森万树,浓浓团阴’,用叠词写出了树木多而密的特点。”又有学生发言:”‘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运用比喻写出了青苔的可爱。”还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分析:”‘紧紧地贴在地表上’中的‘贴’这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青苔通人性的特点,写出了它与地表亲密、依恋的关系。”可见,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绽放,就会绚丽多姿。有了前面的精彩生成和师生的赞赏,接下来的课上得就轻松活泼。在语言训练活动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学生质疑处绽放绚丽火花
   去年上研讨课时,笔者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确定的目标有两点,一是整体感知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体会父子深情;二是重点赏析”望父买橘”,实现读写结合。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分析完第6小节”望父买橘”中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精彩以后,笔者让学生质疑:”看看还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稍作停顿后,有一个女同学站起来发言:”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一句中用‘望’,而没有用‘往’,是作者用错了,还是另有用意?”这时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笔者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学必有疑,这位同学读书很仔细,提的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大家要向她学习。”接着笔者又将这一”棒”传给了学生:”请大家根据这一句话前后的描写,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过了一会儿,有一个男生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本节开头有朱自清父亲的一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就说明站台上人很多,如果朱自清走动了,父亲回来就很难找到儿子了。而父亲买了橘子往回走时,怕找不着儿子,所以要望着原来的路走。所以用‘望’比用‘往’更能表达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这一回答,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这就是质疑的精彩生成。这样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成功的感受。
   三、碰到争议时开展精彩辩论
   笔者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引导学生分析完课文后,为了避开有争议的主题,设计了这样一组辩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正方:如果我们是菲利普夫妇,还是要把可怜的弟弟于勒领回家。
   反方:如果我们是菲利普夫妇,肯定不会再把害人的于勒领回家。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阐述:假如你是菲利普夫妇,愿不愿意将于勒领回家,为什么?
   这时课堂上的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在翻书找依据,有的窃窃私语,寻求正确答案……过了一会儿,正式的辩论开始了。
   愿意把于勒领回家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因为血浓于水。于勒毕竟是我的亲弟弟,我们是一个母亲生的,至少这点亲情还是有的。就算他曾经做过一些对不起我们的事,我们也不能对他置之不理。他对我们不仁,我们可不能对他不义,要以恩报怨。而且他也正努力挣钱,我相信他已知错,正用努力工作的方式弥补自己的过失。
   2.因为人性本善。他在外经过这么多的磨砺,多少都会领悟到一点人生的道理,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原谅他的过错,再从他回国后不回到我们身边的行为来看,证明他心里对我们有愧疚,不难看出,他已和”我们”所认识的”强盗”于勒有很大差别。所以我相信,只要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成为有用之人。
   不愿意领于勒回家的理由主要有:
   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于勒现在这样,正好为他的过去赎罪,让他吃点苦头,有利于他改邪归正。如果带他回家,他依旧本性不改怎么办?我们家不又要遭殃了吗?
   2.因为于勒先把我们一家害得太惨,后来又一次次欺骗我们,让我们的希望一次次落空,至今还是一个穷光蛋,看样子他在外面也没有什么作为。况且,我们现在已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再照顾这个败家子呢?
   另一个同学则说:”如果结合课文,我肯定不会将他领回家,因为将他领回家,这就相当于又多了一个累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会将他领回家,因为他毕竟是自己的亲人,我会为他找工作,让他自食其力,用亲情打动他,使他重新做人。”可见同学们的见解还是很深刻的。
   其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学们经过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思维碰撞后产生了绚丽的火花,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这样的语文课堂,既训练了学生思维,又训练了学生口语的表达,不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吗?
   四、对比阅读间关注独特发现
   季羡林先生的《幽静悲剧》(苏教版八上)第8小节写了幽径中一棵藤萝的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苏教版八下)也写了藤萝的美。笔者引导学生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从中发现了两个共同点:一是二者都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紫藤萝的外形美丽、幽香扑鼻、声音悦耳的。同学们还发现,两文中比喻手法都运用得非常好,《紫藤萝瀑布》中的拟人手法用得也非常突出。这种对比阅读中的独特发现,就为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她们都曾遭受过不幸。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不一样的。所谓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幽静悲剧》在第11小节具体写了”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这种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足以说明美丽藤萝的不幸遭遇是何等悲惨。”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怀一下古藤的生死呢?”季羡林就是要启迪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也写了一大株紫藤萝花的凋谢,”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但后来”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宗璞是想通过紫藤萝旺盛生命力的描写向读者传递一条重要信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大家必须加快前进的脚步。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既学到了生动描写的方法,获得了美的享受,又领会到选材构思和立意的技巧:相同的素材,由于立意的不同,构思时当然会有所侧重。
   当然,课堂精彩生成的预设还不止这些,如表情朗读的情感体验、读写结合的蓓蕾绽放等等,都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归纳总结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要想使语文教改取得明显的效果,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核心,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循序渐进,设法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天堂。当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发出者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学习的主体,精彩的生成就不是一件难事。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room is that students can carry out autonomous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apply the teaching reform theory to in classroom generation. Only by having an exciting generation could Chinese curriculum turn out to be of Chinese taste and become the heaven of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questioning; debate; discovery; generation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在建成本04-26

高素质语文教师的培养浅析04-26

自主探究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4-26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04-26

韩国语阅读教学初探04-26

论高校公共体育的德育实践04-26

高师钢琴共同课教学的心得体会04-26

论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法04-26

机电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究04-26

谈话法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实践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