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索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时间:2024-04-26 17:28:1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突出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如何正确落实三维目标感到茫然,二是没有合理使用课件。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仍要重视知识;过程与方法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更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设计课件要突出重点,避免滥用,使用课件要和老师引导相结合,和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以利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三维目标;核心;目标;动力;课件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生了不少变化,使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误区,下面就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
  一、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如何正确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改下,三维目标有重大变化,只有正确落实三维目标,才能更好落实课改精神。
   1.知识与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历史学科本身是一个知识性极强的学科,注重课堂的知识性,让历史知识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应是历史教学的基础。?面对新课改,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把课堂搞活,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形式,实际上没有历史知识的历史课,不但不符合《新课标》要求,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课堂。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老师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做到大胆取舍,学生能看懂、能理解的就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授课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课程的本质是知识,而知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轻视、削弱知识,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让我们切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过程与方法既是手段又是目标
  过程与方法,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既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常常编演历史剧,认为学生参与了活动,通过活动掌握了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目的就达到了。这里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虽然使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学生也参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学到了知识(如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但并没有学到“过程与方法”,因为教师根本没有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而仅仅是把它作为手段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在教学设计师应当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设计以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语言交流、操作交流;重视思维互动、实践互动、情感互动。让“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手段,而且是通过各种方法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和运用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掌握“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比较历史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的过程与方法;论证的过程与方法;辩论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与他人,尤其是同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与方法。让过程与方法既是手段更是学习的目标。
  3.教师正确引导,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新课改推行到现在,教师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于课堂的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不少误区:一是没有正确处理三维目标关系。过于偏重“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为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忽视历史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越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也越科学;把三维目标不作为整体落实,人为割裂。二是教师教学过于考虑学生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式化,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走上歧途。兴趣是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不是历史学习的目标。如就具体活动方式上,教师如果不加指导让学生自编历史剧,学生虽然兴趣很足,但是受知识的局限大多数编写的内容不依据史实,用戏说的方式表现,背离了历史学习的方向,不利于学生求真求实,科学精神的养成。三是教师代替学生总结价值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体现,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学生价值倾向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而发生变动,学生理性思考和求真精神得不到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明确设立“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不能分割。二重视情境创设,同时要让这种情境为有效教学服务。当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就会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点燃情感的火花,达到教学目标。三重视榜样的力量。让他们在学习和尝试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要合理使用历史课件
  电脑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体现了新课程基本理念,但只有合理设计和使用课件,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课件要抓住知识主线,突出重点
  历史课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而设计的,应抓住知识主线,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以什么时机、什么方式出现,需要精心设计,切不可喧宾夺主。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形式真正为内容服务,突出重点,不偏离教学目标。
  2.使用课件不能淡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同样的多媒体历史资料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也是不同的,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相比较,材料更应注重理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只是被一些精美绝伦课件的表面现象吸引了眼球,不时发出感叹的“呀”声,但并没有促成感性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3.避免滥用课件
  课件只是一种媒体,适用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以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达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教师认为课件越多越好,整节课的所有内容全部呈现在屏幕上,一味地操作电脑,黑板上不留任何痕迹。一方面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原本是为了引起兴趣的课件反而显得单调和枯燥;二是太多的文字和序号导致学生把序号间的层次关系分不清,何谈理性历史教学,而线索混乱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大忌;三是因为课件量大,许多内容一闪而过,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空间。所以课件的设计应有利于减轻学生眼睛疲劳,加强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为主,而不是处处滥用。
  4.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而那种认为机器完全能代替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很好结合,如电子板书和粉笔板书相结合;精彩纷呈的课件和学生讨论、老师推理相结合等,即能加大课堂容量,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切记,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只起 “辅助作用”,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但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追求,总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基础教育司. 历史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在建成本04-26

自主探究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4-26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04-26

韩国语阅读教学初探04-26

论高校公共体育的德育实践04-26

高师钢琴共同课教学的心得体会04-26

论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法04-26

机电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究04-26

谈话法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实践04-26

计算机实验教育改革的探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