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历史的记录和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又是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历史思维的结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教学中的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理论问题。
一、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历史,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本质的反映。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遗址等。
第二,设计形象化的板书。
第三,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要内化思考的轨迹;二要发展迁移的能力。
(三)历史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要用情境来烘托;二要用声调来渲染;三要用表情来强化。
(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要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二要培养分析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三要从新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新知识体系;四要从争鸣中提取思维成果。
【关键词】培养;历史思维;途径和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实施,初中历史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由原来的“副课”变成了主课,恢复了它在初中学段应有的地位。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历史的记录和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又是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历史思维的结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除了要完成传授历史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这两大任务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教学中的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理论问题。
1.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1.1什么是历史思维。
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而后才能转化为思维。感觉、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及其外部联系,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认知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从感觉、知觉到思维,不是一般的深化和演进,而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质的飞跃。它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历史思维同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致的,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历史思维相对于思维来说是种概念,思维则是属概念。也就是说,思维的处延较历史思维要大,而历史思维则仅限于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的认识。思维是全人类(不分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普通的、一般的、带共性的认识活动;而历史思维只是一部分学习和研究历史,或者涉足历史知识的人们的认识活动。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历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历史,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本质的反映。
1.2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它决定着活动的效率。一个人在既有发展的条件下经过进一步学习和训练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可能,叫做潜能。能力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智力,也包括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它带有综合性的特点,是各种智力、知识、技能的集中体现。就教学而言,学生的思维必须落实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才能便于操作,便于实践中应用。那么,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呢?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它是一种历史的认识活动。
2.培养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形象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实物形象,文物形象,人物形象和场面形象。在历史活动发生的当初,这些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到了后世,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原先的历史形象在时空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文字的记录和遗迹遗物。活生生的历史是不能重现的,也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所以历史教学赋有一个特殊的任务,这就是再建历史形象。再建历史形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脑的思维过程。如何指导学生再建历史形象,提高他们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在历史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可以经常使用文物、模型、地图、图画以及幻灯、电影、电视、录音等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活动。要尽力克服习惯性的“四一”(即一本课本,一个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法。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当地各种遗迹。
第二,设计形象化的板书,让历史事物相对直观化,简明化。
以上两课的板书设计,图1从地理方位上将历史事物相对直观化了;图2将冗长的叙述简明化了,有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历史,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人类所具有的诸如喜、怒、哀、乐、爱、憎、忧、愁等各种情感,都可以通过语言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再建历史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图说史,边观察,边叙述。鼓励他们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情地,大胆地解说或描述历史画面。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些已经过如烟云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面,又会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2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2.1要内化思考的轨迹。
所谓历史逻辑思维,实质上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来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
在思维训练中,通过明显的历史知识揭示隐蔽的思维轨迹,并使思维轨迹植入每个学生的意识之中。这种植入意识的过程,在心理上称之为“内化”。
实现历史知识的内化,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的认识之网得以扩大,再编,实现发展。认识之网的扩大再编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又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内化准备了思维条件。比如,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分析,勾画出如下结构式:
历史思维,实际上就是踏着形式的阶梯层面,打开包裹不同层面的形式外壳,从而掌握内在本质。
2.2.2要发展迁移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已往的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如何使已往经验与新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在心理学上叫做“迁移”。一般说,前后学习的对象之间所包含的共同要素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也越容易产生迁移。例如,教师在讲述“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蒋介石抗日态度变化的规律”这个专题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迁移技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综合蒋介石每次态度的变化情况;
第二步,转入思维抽象过程,让学生分析出每次变化诸缘由后,找出其本质原因;
第三步,让学生进行概括,找出这些变化的共同的根本原因,寻求其规律。
2.3历史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
2.3.1用情境来烘托。
一样的情境,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春雨绵绵,外出旅人惆怅,待耕农夫高兴。年处逆境,有志者奋发图强,堕落者意志消沉。教师讲课要情随事迁,用情境来烘托人物的感情。
特殊场合下的情境,可以影响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比如: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接连遭到惨败,由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如果在黎平会议后,不是毛泽东挺身而出,声色俱厉,义正严辞地同李德、博古针锋相对地斗争,就不会有强度乌江的壮举和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也因此赢得多数人的信任,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2.3.2用声调来渲染。
声调对传递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七个音符谱写的乐章,演奏出来,能表现大千世界。讲话不是奏乐,但语言的声调像奏乐一样能表达人的情感。如喜悦时音调高昂,言语较快,声音连续;悲哀时音调低沉,言语缓慢,声音断续等等。语言的音调、节奏、速度方面的变化和表现都与讲话者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比如,教师在讲到陈玉成慷慨就义时,就可以用不同的声调,时低沉,时高昂地讲述临刑前的情境:(低沉)1862年5月,由于奸细的出卖,陈玉成被俘。(中度)就义前,敌人让陈玉成跪下。陈玉成不跪,并大骂清将胜保。(高昂)“我多次同你接仗,你都是看到我的旗仗就跑。”“我怎能向你下跪?”(中度)敌人又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大义凛然地回答。(高昂)“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低沉)他就义时年仅26岁。
2.3.3用表情来强化。
表情是情感的外部流露,分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有人称之为“体态语言”。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悲哀时眼泪汪汪,捶胸顿足。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讲话中的内容和情感,但要运用恰当,动作不能过大。
2.4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4.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本质特征是突破,也就是创新和开拓。它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但又有所不同,它必须突破已有经验和知识的限制,不因袭旧物,不蹈常习故,在前人想不到处着想,做不到处用力,在深探力取中独出己意,革故鼎新。只有这样,创造思维才成为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波,开创新局面的推进器,人类文明的催化剂。
创造思维能力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教材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课外读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分析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对史料能拓宽解释,对史实的评论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重新组合材料,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的能力,指以新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种知识的新体系。
第五,在不同观点中作出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能抛弃谬误,汲取精华,从争鸣中提取思维成果。
2.4.2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求异的原则: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在解决问题时,对同一问题能提出不同的答案,在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也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面,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模拟的原则:创造要求突破,要求有新成果,新认识,新发明。对学生来说就是模拟,模拟成年人甚至学者那样去思考、创造。在学生已具有的阅历和知识范围内,经过多方面努力,突破了原来的看法,解决了学习中的新知识和新问题,对学生可以说是一项“新成果,新发明”,并在思维发展上踏上一个新台阶。
迁移的原则:迁移在解决新问题中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称之为正迁移;反之,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不利于或干扰当前问题的解决,称之为负迁移。学习过程中,两种迁移常常交织在一起,在创造思维中,要求发展正迁移,抵制负迁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集中思想,控制自我,把一切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汇集到当前要解决的主题上来,针对主题的焦点,做多维的思考。
宽容的原则:没有宽容就没有宽松。让学生发表独立的创新的见解,必须有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氛围。学生的回答,有时思路清晰,有时杂乱无章,没有耐心倾听的宽容,学生就很难继续往下说。完善的回答,值得表扬;有缺陷的回答,可能从再次提问中慢慢求得完善。特别是当学生当场批评教师的观点时,更需要教师具有宽容精神。
最后,我认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己。一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要善于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二要通晓和深钻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含高中教材在内)的知识内容。三要广泛涉取历史知识,以及与历史相关的语文、政治、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质,使自己的知识极大地丰富起来。四要善于多方面吸取他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一种既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又具有个人特点和风格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多元阅读教学04-2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初探04-26
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04-26
感悟数学教育04-26
浅谈初三语文试卷的讲评04-26
浅谈数学教师的情感与课堂教学04-26
试析自议科学探究与物理教学04-26
浅论区级教学医院临床实习生的教学与管理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