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数学课堂,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时间:2024-04-26 17:27:1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给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建构有着积极的启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起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如何建构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和谐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中源远流长,并且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论着《学记》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面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教师对学生教育诱导,就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强道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学习起来才能胜任愉快;开而弗达,才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教育诱导。这显然是和谐教育思想的一种阐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非指导性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师生情感交流为特征的理论还有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强调教育过程应最大限度地发扬学生生理和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综观以上理论,都认为: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而且,和谐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1建构师生关系的和谐,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学课堂结构的基础。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才会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忽视那些后进生,他们需要更多关心和帮助,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之情,建立师生之情,培养同学之情。以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的完全和谐。
  1.1展现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我”。赞科夫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感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每一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们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要以平等、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真心为学喝彩,表达自己的赞叹与欣赏。
  1.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数学课一定要了解学生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常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数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建构三维目标同步和谐发展,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三维目标同步和谐发展是和谐课堂的理想追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深刻领会本节课学生应达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学生的情感目标达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自主获取新知,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一个开放的课堂。
  例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就可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①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②运用计数工具,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的、拨数、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及观察、操作、思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方法,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许多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2在生活中学数学。俗话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3建构教与学方式的和谐,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数学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改变过去的数学教育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大众的学生得到了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的“教”使学生的“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因此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建构文本与人本的和谐,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课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整合,这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教材步入和谐。新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应该认真地挖掘。从一组数据,一幅美丽的图画等,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及完善整合。
  如“千米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①出示公路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使学生直观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中体验它的实际生活价值。②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1千米的路程。③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通过观察、走一走、数一数步数、测一测时间等多种实践方式,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在以上数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文本呈现、媒体的直观展示、学生亲身体验活动等,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为“文本”注入了“人本”的新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4.1挖掘知识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美。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相对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来说,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从而产生美的感受。数学的美只有少量是外显的,比如小学阶段的图形所展示的对称美,学生可以从图形和物体形状的观察中体验;数学的美,多数是隐性的,内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挖掘与展现。
  4.1.1深化知识点,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数学知识内在美是相当丰富的,教师随处都可以进行挖掘。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在体会到可以把一块糕、一根绳子看作单位“1”,也可以把一群小羊、一盘苹果看作单位“1”以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有些学生说可以把1厘米看作单位“1”,把一个班级的人数看作单位“1”,把一个国家的面积(领土)看作单位“1”,把全世界的人口看作单位“1”,把地球看作单位“1”,把整个宇宙看作单位“1”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区区一个单位“1”可以小得微乎其微,大得广袤无边。这是数学创造的一种神奇的美。
  4.1.2揭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文化美。数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了相当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把这种文化美展现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笔者这样对学生说:你们知识谁对圆周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吗?(学生充满好奇,急切地盼望老师继续讲下去)那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他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此时,学生惊叹不已,甚至个别学生喊了声“YE”,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再无需老师多讲,学生已深深地沉醉在骄傲的情感中,这是一种身为中国人的美。
  4.2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的美。《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用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索,让他们体验探究的快乐。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许多各种形状的梯形纸片,在课堂上先与学生一起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很快通过自己的剪、摆、拼、观察、推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对他们的方法作出肯定以后,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有了喜悦的表情。这是因为他们体验到了自主探索知识的快乐。
  4.3巧妙设置障碍,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美。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解决疑惑,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相交往,融洽同学关系,使学生间盛开美好的友谊之花。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统计五分钟内经过某个路口的各种机动车的辆数。播放录像前,师生共同商计了统计前的准备工作,教师有意识地没有提醒学生的互相合作。统计工作开始了,该段录像的前半部分,各种车辆来速缓慢,间隔时间长,每个学生的统计都没问题,而后半部分,车速明显加快,种类与辆数也增多了,统大部分学生已经应接不暇,无法正确统计。结果,录像播放完后,只有一个四人小组完成任务。教师让他们介绍成功的经验。他们很自豪地说,录像播放前,他们四人已经商量好分工合作。因此,当别人手忙脚乱时,他们却有条不紊。教师适时地赞扬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其他学生也从中悟到了新的东西。于是,第二次播放结束后,所有学生都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甜美,融洽了相互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
  4.4提供思维时空,让学生体验创造的美。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未来社会建设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就是创造力。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表现在外有三个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独特性是指对事物有不同寻常的独特见解,是创造的生命之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解法。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入,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是这种强烈的需要才使课堂更有生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让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结构,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入研究学生、教材、新课标,努力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学版块结构更加完整严谨;重点更加突出、难点轻松击破;时控布局更加合理得体;互动方式更加适时适度。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趣味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动的阵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如何激发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04-26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体会04-26

论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04-26

观察与试验在数学中的应用04-26

让个性化之花盛开在阅读教学中04-26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04-26

选择适当的例证进行物理概念教学04-26

《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感04-26

朗诵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04-26

优化思维品质是提升学科能力的有力支点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