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依据和教材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依据由原来的教学“大纲”变为现行的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结构”变为现行的“知识探究”。相比而言新标准更为灵活,新教材更加开放。把握标准,吃透教材固然重要,然而将二者与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进行教学更为重要,因为学生实际状况是课程标准的落脚点,是教材内容的归宿点,是教学过程的着眼点,是教学效果的聚焦点。因此懂得如何切合学生实际并在“备学生”显示出来尤为迫切。然而在这一方面,笔者斗胆说一句,许多教师认识上不深刻,方法上有偏差。“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存在,结合物理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以期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1 对“备学生”的几点认识
“备学生”简单地说就是“有的放矢”,就是在备课中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也就是“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既要让学生“接受得容易,更要掌握得牢固”,就是作为“导演”的老师切实把握作为“演员”的学生,以便在课堂上演绎一幕幕精彩的“戏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获得有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学习材料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面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使新学习材料以某种方式组合进原有的知识结构,导致新获得的信息与它相关连的旧知识同时发生变化,进而形成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这种获得新知识的学习就是“同化理论”。据此可见,了解熟悉“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是教师主导的“切入点”,是学生理解知识的“起始点”,勿庸多言。“同化理论”决定了“备学生”不能流于形式。
前苏联教育家维景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实所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这“三大块”(现实水平——最近发展区——潜在水平)就是“学生实际状况”,三大块滚动式的前移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可见“最近发展区”理论决定了“备学生”的不可小觑。
现代信息论强调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中的观察过程和探究过程是信息输入,实验结果和实验技能是信息输出,忽略学生的“亲自动手”,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只能是“输而不出”,学生亲自动手是信息输入输出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现代信息论决定了“备学生”的必不可少。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目前已达成共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只能依靠学生自己,依靠学生的学习潜能或主动性或能动性的发挥,而别无他法,可见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探究活动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其中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喜爱的活动”是何等切中“课堂教学的要害”,简言之,“学生主体论”决定了“备学生”的不可忽视。
美国独立40周年,林肯只发表了10分钟的演说(就是有“民生、民治、民享”这一名句的那一篇),该演说风行西方,至今不衰,堪称经典。林肯的成功就在于他的演说辞每一句都在为民讲话,注意到演讲对象的缘故。演说、报告要有针对性,有特定的对象。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备学生”的突出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备学生”无论是通俗理解,理论追寻还是实际运用都显示其重要性不可低估。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下面谈几点感受。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2 关于“备学生”的几点做法
2.1 把握目标让学生攀而可及。课堂教学都讲究“向45分钟要效益”,这就要求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当堂完成,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考虑学生因素,即学生认知水平如何,学生能否全部接受,是否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就此而言,必须把握好目标的“宽度”和“深度”,既不能过分简单,也不能过分艰深;另外目标应呈现层次性,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就应有不同的目标。例如,新课程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这一节内容,如果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为重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第2课时为探究“重力方向”及“重力势能”。有的老师将“g值”大小影响因素纳入第1课时,把“重心”的确定纳入第2课时。笔者认为这样的目标未免定得太高。“g”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还没有揭示本质含义,且其影响因素涉及经纬度的知识,也不是大多数同学都具备的,更何况用实验来验证具有相当的难度,还是在第1课时目标中舍去为好;重心的确定从知识体系来说是以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基础,和后面的“杠杆平衡”知识相互联系,同时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运用,属于应当传授的内容,但不应放在第2课时,在学生很多知识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将之纳入有限的第2课时去完成,这样做只能是“完而不成”,“蜻蜒点水”。对学生来说只能是“吸而不收”,“嚼而不烂”,甚至于“嚼而无味”。笔者的处理方法是将g值的影响因素放在了“练习及反馈”上面;重心的确定列成图表放在“学习园地”中张贴显示(学生基础良好时运用),或另加第3课时完成(学生基础一般时运用)。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宽度”、“深度”及学生实际三者配合得当,效果较好。
2.2 化解难点让学生茅塞顿开。对于教学难点,则应充分应用“同化理论”将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分解成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块,并将这知识块和学生已学过的“旧知”充分、恰当、巧妙、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逐层理解、逐步接受,从而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还是以“重力”一节为例,其中“重心”的确定不光是教学目标定位困难,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如果以“质点”的概念来讲解就偏离了学生的实际,而使学生费解。如果简单讲物体的重心有时在物体的中心,有时不在物体的中心,又显得模糊。如果告诉学生有时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面而在物体之外,更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笔者的做法是列成如下图表,并配以精当的举例、图示,适当的点拨和热烈的师生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此表给学生设置了台阶,一步一步地攀爬,消除了不能“一步登天”的困惑,也是“同化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除此而外还有“强化重点让学生牢固掌握”、“导之以趣让学生寓教于乐”等方法,作为抛砖引玉,在此不再详论。
都说顾客是上帝,难不应该说学生是老师的“上帝”吗?让学生在老师心目中应有的位置在“备学生”中体现出来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探究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04-26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04-26
浅谈中考思想政治非选择题型解题方法04-26
影视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4-26
感悟.积累.创新04-26
例谈物理科学探究的评估策略04-26
浅谈二外西班牙语教学04-26
新形势下物理讲评课教学探讨04-26
激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种尝试04-26
我的课堂有演讲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