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审视

时间:2024-04-26 17:25:4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现实选择。虽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在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过程中,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普及,进入了一个注重均衡发展、内涵发展、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全面缩小义务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切,已势在必行。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规定了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法律义务。为此,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必须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目标,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调整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和资源配置,把逐步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和紧迫任务;要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出发,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和条件,切实保障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财力日益增强,在客观上为政府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力度,而义务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惠及亿万群众。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每所学校、关注每位学生,这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把义务教育办成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人公平地提供发展机会,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前提。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公共财力的日益增强,各级教育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都跨上了新台阶,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和对公平公共服务的诉求与日俱增。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有了希望,这个家庭就有了希望,社会才会安定和谐。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将有利于平衡与缓和社会矛盾,融洽各种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虽然近些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化解“择校”矛盾,但总体上看,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仍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教育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薄弱学校建好、建强。如果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择校问题就会渐趋缓解。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积极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全体公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义务教育阶段是我国各级教育中年限最长、所有人必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他们的一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着基础性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能促进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教育机会的公平均等,还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的均衡发展。这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一致、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其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在一些环节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取得了成效,但深层次障碍仍然没有消除,障碍之一就是地区和学校间发展差距过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我们学校能够均衡发展,这将有利于减缓升学竞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果校际之间均衡发展问题解决不好,升学竞争过于激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校长和教师疲于应付,挤压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现实选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教育公平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一整套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的制定,一次次全国性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都强调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从法律和制度上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无一不是从宏观层面推进教育公平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举措。经过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在占世界上人口1/5的国度里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在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位居前列,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一里程碑性成就,使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8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消费水平和需求日益提高,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家长普遍希望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看,义务教育必然要经过一个从重数量、重规模、重普及率到逐步重质量、重内涵、重公平的历程。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看,普及程度、发展规模整体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及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步良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应盲目从事,而要加强研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科学实施。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各地积极探索,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提炼。
  
  (一)全面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义务教育,自2006年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2006—2010年仅这一项中央财政就投入1600多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义务教育概念在全国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各地努力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三个增长”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费用逐步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改造采取倾斜政策;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专项支付;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配套政策,确保财政投入、工资待遇、人事编制、社会保障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大了义务教育省级统筹,实施了学区改革。湖北省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着力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江苏省统一设立省级专项经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适时启动优惠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倾斜工程。近几年来,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使得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地方按照统一规划,明显缩小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从2009年起,广东省开展为期3年的“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成都市统筹灾后教育重建与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是制定办学标准。北京、上海、安徽、广东、河南、山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直辖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浙江省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开展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工作。陕西省吴起县统一全县建校标准,统一仪器配备标准,实现了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均等化。
  
  (三)优化提升教师队伍配置
  自2006年以来,国家四部门启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至2009年,共招聘特岗教师13万人,覆盖500多个县,6400多所学校。各地积极跟进,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这项措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教育部多次开展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各地也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了中西部地区教师素质。根据国家规定,各地着手统一城、镇、乡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标准,基本实现了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同等待遇。至2010年。全国逾半省(市)建立了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沈阳市规定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校长、教师在校际间流动。铜陵市鼓励城乡教师跨校互聘兼课、兼职,推进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结队已经成为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亮点。
  
  (四)大力加强学校规范管理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部2009年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各地按照法律规定和教育部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驱使学生拼时间、拼体力的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正在逐步得到纠正。浙江、江苏、河南、重庆、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山东省2007年以来构建起“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安徽合肥、河北衡水、河南新郑等地以“指标到校”为杠杆,推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各初中,逐步化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向均衡。
  
  (五)十分关心特殊群体权益
  国家把做好残疾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均衡发展。2009年国家召开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保障和扶持特殊教育的措施。杭州、南京、温州、玉溪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安徽、江西、四川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重庆市南川县首创了留守儿童临时家长代理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呵护。陕西省石泉县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六)不断强化教育督导评估
  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重庆市从2007年开始,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由市委组织部每年进行考核。黑龙江省对地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达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许多地方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评先表优、典型引路等方式,调动基层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北京、辽宁、陕西、江苏、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了个好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基本经验可进一步概括如下:依法治教、政府强力推动是均衡发展的前提;勇于实践、体制机制创新是均衡发展的关键;抓住重点、因地制宜探索是均衡发展的动力;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是均衡发展的条件;统筹城乡、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是均衡发展的归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是取得阶段性成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或自然条件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初中段的普及还不稳固,质量有待提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措施有待落实,力度有待加大。三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
  从各地情况看,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予以澄清和纠正。
  一是认为义务教育应该全国统一要求。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主张,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不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怎样,均衡发展应是统一的指标、相同的硬件、相似的质量。诚然,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国家确实要制定基本办学标准并要求各地达到,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立体化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别还很大,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的程度也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当前,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是均衡发展的优先领域。区域内学校可比性很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方面的较大差异,人们最容易看到并产生不满。
  二是认为均衡发展就是学校整齐划一。诚然,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都要得到普遍提高,太差的学校应予消除。但是,推动均衡发展不是搞绝对平均主义,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尽可能缩小差距,尽可能把低水平的学校搞上去,尽可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迅速发展。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新改进的学校在硬件上肯定会超过原有的学校;积极探索的学校在校园文化上会更加丰富多彩。今后,有必要继续倡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不是不要特色,而是要在多样化中谋求均衡,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水平。
  三是认为均衡发展会降低学校教育质量。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担忧,关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牵扯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就没有精力去顾及质量。实际上,教育优质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者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原则。公平与优质不应对立起来,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简单追求低水平的公平。在两者兼顾的同时,着重解决一个时期的突出矛盾。即使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期,也须头脑清醒,因为缺乏优质学校的引领将会导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下降。因此,在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或允许优质学校继续保持高水平,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四是认为均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有的同志断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法很好,但只可作为旗帜,不能作为任务。他们说,均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是脱离中国教育现状的精神层面的追求,现在搞还为时过早。的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均衡的目标不会一下子实现,但实现目标的努力始于足下。所以,要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感和紧迫性,克服畏难情绪,积极进取,扎实开展。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尚待深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重视学校硬件建设,但同时必须重视软件的提高,特别是要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应超出现实条件和需求追求校舍奢华。
  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不得,要抓住当前机遇,在几年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及时实现初步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急不得,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面向2020年逐步达到均衡发展各个目标,实现教育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基本均衡。
  三是均衡与协调的关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在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坚持统筹兼顾,关心支持幼儿教育发展,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教育、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形成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发展的繁荣局面。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需要抓住一些重点环节,力促突破,追求成效。重点环节因地区不同会有所不同,不过以下方面是值得共同抓好的环节。
  
  (一)科学制订办学标准,努力办好每所学校
  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是均衡的。首先,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规划,抓紧制订或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积极推进城市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其次,要消除不合格学校,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要任务来抓,组织力量对薄弱学校逐校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调整领导班子、加强教师力量、优质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生源等多种办法,尽快改变这些学校的整体面貌。在布局调整或学校集团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测算和合理程序,也可淘汰一些办得过差而又可有可无的学校。再次,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不得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坚决纠正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和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而忽视大多数学校的做法。差距要缩小。各校要达标,目前一些地区校际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
  
  (二)逐步实现教师交流,普惠广大儿童少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交流力度,形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统一管理制度,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要重视发挥好优秀校长的作用,让更多学校受益。要尽快建立起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定期流动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要把实施绩效工资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并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扩大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计划相结合的新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全面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行动计划。
  
  (三)重视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在继续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将工作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上来。要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研究教育规律,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成长。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在制订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坚持机制创新,制订具体措施和办法,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在研究科学、高效、适用的教学方法上多下些功夫,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巩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果,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等设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广大中小学的教学效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小操场跑出大境界,让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共识。
  
  (四)继续完善中招制度,淡化过早考试竞争
  中考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加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普及力度,使绝大多数义务教育毕业生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的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要进一步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鼓励将普通高中一部分或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地分配到初中的办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立灵活的招生入学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从制度上克服“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五)依法保障财政投入,确保经费稳定来源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政府保障、加大投入是保持义务教育免费和均衡发展的基础,即使达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也不意味着增加教育投入努力的终结。各地应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真正把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等,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
  
  (六)继续加强学校管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完善城市义务教育学生流动监控机制,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做法,对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实验班、特长班,收费项目和标准要与普通班级相同,不得以办班为由额外加收费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并收取费用;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给学生、教师公开排队,以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应井井有条,科学有序,富有活力,受人信赖。
  
  (七)科学预测人口流动,关心优待弱势群体
  让所有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不让他们因生活困难失去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帮助残疾儿童通过进入特殊学校或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趋势将更为明显,因此,我们要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既注意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实际困难,又顾及城市学校的承载能力,努力实现所有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此外,还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重点管护和教育好父母均在外地务工的未成年人。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教育持续发展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体制机制障碍,大胆改革,走出新路。首先,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要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提高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建立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通过整合、重组、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其次,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要对原有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创新,引入实行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方式,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调配机制。再次,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要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中,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科学设置组织构架、职能权责、工作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督导制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4-26

高中英语课堂应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04-26

浅析学生作文难的原因04-26

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04-26

贯穿“新/活” 熔铸“奇/美”04-2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04-26

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04-26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04-26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4-26

让语文课焕发生命的活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