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实施要略

时间:2024-04-26 17:25:4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感悟”是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性阅读教学能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融合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个体能动性创造的具体体现。充实学生的精神生命、创造意义世界、超越自我人生是感悟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初读、教师导读、学生复读、师生研读是实现感悟性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它们逐层深入,往返流动,推动学生逐步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提升感悟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感悟性阅读 
  
  “感悟”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感悟性阅读教学在于使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提升生命的价值,从而使生物学上的个体生命转化为文化学意义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和推广,感悟性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本文拟对感悟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感悟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感悟性阅读教学的人性根基:充实精神生命
  生命的发展往往通过“觉醒”的形式表现出非连续性。感悟性阅读教学是追问生命意义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逐步成为精神丰富的文化人。人的成长并非像树木那样连续地渐渐生长,人生成过程的关键是“顿悟”。有时,人在某一时刻会感到“心里一亮”“豁然开朗”,完成从“渐悟”到“顿悟”的飞跃。这种“觉醒”正是感悟的结果。感悟触及到人的心灵深处,每一次感悟都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
  让学生获取知识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因此,感悟性阅读教学必须以知识为载体。然而,外在于人的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丰富其生命情感和意义的知识。“教学过程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在感悟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触发感悟的情境和契机,并及时予以点化,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理解产生强烈的震撼,使学习真正从纯粹的知识积累转变为生命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人生。
  
  (二)感悟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指向:创造意义世界
  生命所蕴含的丰富的意义,只有依靠主体自觉的感悟与体验才能获得。任何外部的强制性灌输只会使主体与外界日益疏离。感悟性阅读教学正是通过主体的内心体验,将外在于人的世界与“人心”融会贯通起来,从而获得属于个体的知识。这种通过个体内心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就成为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之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感悟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一方面,师生共同感受作品的魅力和力量,在这种感受过程中体现着生命的成长,展现着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生命体验着文化,解读着历史,理解着他人,并反思着自我,憧憬着未来,不断开创更为广阔的精神视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面临着两个世界,即“知识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人不仅生活在知识世界之中,同时也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知识的世界”中获得知识,在“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意义。知识与意义的全面追求,理智与心灵的整体关照,构成了学生个体完整的“教育世界”。如果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就会始终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知识圈子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就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人不能与生活世界隔绝而使自身孤立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通过内心体验,我们可以探寻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的价值。感悟性阅读教学强调以作品为原点,以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想象,进入作品的意境。因而通过感悟所获得的就不仅是关于事实的客观知识,而是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领悟世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悟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意义的生成与创造过程。
  
  (三)感悟性阅读教学的终极关怀:超越自我人生
  超越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性,是人高于动物之所在。也正是由于这种超越性,人获得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和空间。人的生命就是在不断超越自己有限性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生命,即精神生命和价值生命。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必然具有超越的特征。”“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接受’‘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超越意识对于教学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感悟性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超越意识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品中的某些因素触动主体的心灵,主体产生联想和想象,使以往的知识经验与当下的情境融会贯通,并经过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交互作用产生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建构新的自我,从而使^逐步实现由自然人向文化人的转化。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感悟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要略
  
  (一)学生初读:展示原初感悟
  感悟性阅读教学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让学生了解和捕捉作品塑造的主体形象,把握作品的主体建构。主体形象往往是作品整体营构的艺术集点,凡是高明的作者,对作品的布局营构,大都是先立主体,然后穿插,构成大局进而创造烘云托月、万山拥主之势。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起到引起注意和稳定注意的艺术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穿道买桔”时父亲的背影为整体营构的主体形象,在表现主体形象之前,记叙了“南下奔丧”,交待事件的背景,后又记叙“南京送子”“车上拣坐”等情节,为主体形象作了层层铺设。抹去这些穿插,作品势必显得主体孤立,单薄贫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弄清作品塑造的主体形象,把握作品的整体构图,认识其营构系统,形成原初感悟。
  感悟性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原初感悟。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历、知识基础和个性心理,这些都是学生个体所独有的学习资源。在初次阅读文本的时候,其中的某些内容就会触发学生已有的经验,经过同化或顺应,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最初理解。同时,在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源支持下,运用联想和想象,在理性的支配下形成原初感悟。这种原初感悟尽管有时显得幼稚,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但却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经过思维加工的成果,真正为学生个体所有,因而是十分珍贵的。对于学生的原初感悟,教师要细心呵护,不应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或否定。
  
  (二)教师导读:提示感悟原点
  阅读中的自我感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它只有在一定情境下,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才会产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愤”和“悱”状态下的“启”和“发”必不可少。事实证明,教师适时而精到的点拨,既能给学生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功,又有省时省力之效。经过学生初读而获得的原初感悟虽然为学生个体所独有而弥足珍贵,但学生毕竟还处于成长过程中,其知识基础有限,个性心理不成熟,人生体验不丰富,加上受时代的局限,因而对文本的感悟有时也是浅薄的。甚至因为知识基础、人生阅历与文本的内容相距太远,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捕捉不到足以引起感悟的触点。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导读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在于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指出对于理解文本有价值的感悟原点。这种指引是“点化”,是“唤醒”。通过点化,照亮学生思维的盲点;通过唤醒,激发学生沉睡而又僵化的意识,使其积极思维,从而不断萌发新的见解。
  每个文本都有能够凝聚作者思想感情的“亮点”,即所谓的文眼。文眼是理解文本的关键,读者往往可以从文眼出发捕捉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只有捕捉到文眼,才有可能走进文本,与文本形成对话,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引发感悟。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又隐含在某些平淡无奇的词句之中,这些地方往往容易成为学生思维的盲点而在阅读时无意之中被遗漏。这就需要教师的提醒与点拨。一旦这些地方能够成为感悟的触点,学生就能够于平淡之中见真奇,从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收到超越语言文字本身之外的教育效果。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如何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幻想超脱现实、思想上极为苦闷的状态是关键。所以,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从那飘逸的荷香、朦胧的月色人手去透视作者那清净莲花、污泥不染的品格及超然中略带苦涩的人生。
  
  (三)学生复读:形成整体感悟
  作品的精妙之处,它所包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强大的感染力等,是很难讲清楚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达到文我合一,这才是解道语文的最佳境界。经过教师指引后,学生拥有了更多可以引起感悟的触点,其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发散。然而,要获得更为丰富的整体感悟,就需要进一步阅读文本。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文本的意义并不会自己呈现。而需要读者通过反复的阅读、品味、涵咏、探索才能获得。特别是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更需要借助教师的指引与点拨,打开自己的思路,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人生体验,才能在头脑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真实意义。
  此时的阅读是对初读的深化与拓展。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只是聚焦于初读时的感悟原点上,其感悟的广度相对而言得以拓宽,其感悟的深度经教师的指引也得以深化。在拓展与深化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取新的感悟,形成新的认知,在不断“知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整体的感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理解与领悟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他们潜意识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及各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之贴近作品、感悟作品,最终达到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目的。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交融的过程,是通过有形的字词透视作者无形的内心世界、通过句式篇章触及作品蕴含的深刻主题的过程。
  
  (四)师生研读:提升感悟品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过学生初读以及教师引读后所获得的感悟,只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活动成果,为学生个体所独有,其感悟的品质会因学生个体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不同而有差异,且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感悟的品质。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感悟的品质,就需要师生一起深入研读,以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研读的过程既是师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精神沟通与理解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生感悟品质使其精神生命得以完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懂得如何将文本中的“触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联系起来,需要教师激起疑问,以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感悟。
  “当读者在文本解读中体验到作家的生命意识和情感激流而心醉神迷之时,就会顿然形成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主体情感传导活动,使文本成为一种活感性的创生和表达,造成解读主体的灵魂的内在震荡和剧烈的感情冲击,或给读者带来生命价值信念的苏醒,使震荡的心灵连带着整个生命获得更新和再生;或造就读者的新的思维秩序和感知方式,从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去观照世界,获得一种新的认识与评价世界人生意义的标准。”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要与学生一道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而感悟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现实的不满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彷徨之情。这种贯穿整体的苦闷、哀愁的抒情主旋律,也就构成了作品的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反复研读作品,把握这种感情基调,更有助于学生整体地认识作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04-26

中学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04-26

重视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04-26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04-26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04-26

高中物理学习中视觉意象分类的探究04-26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4-26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04-26

让语文课洋溢情与美的光彩04-26

阅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