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与理论研究

时间:2024-04-26 17:25:3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以社会转型期革新视角下的体育教师教育为研究对象,回顾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查找体育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在体育教师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理论研究
  1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的进步奠基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之上.
  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下级纲目,是指对体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即在对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我国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台了5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的总体特征是:培养目标得到扩展,更适应社会需求;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课程的结构趋于合理,特别是选修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得到加强,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与以往颁布的《课程方案》相比,体现了21世纪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时代特征.几年来,其运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体育教师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多种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历史发展的总体概况比较
  3.1.1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分类与学时分配的比较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5套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方面的分类和学时的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980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与4年总时数的比例高达67.8%;1986年和1991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学时稍有减少,分别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为44.7;2003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减少到41.3,纵观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发展历程,主干课程由高度的计划性演变成宏观的指导性.
  3.1.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的比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结构是所设置全部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结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而专业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来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还应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者,突出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通过对2003年课程方案与以往的课程方案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比例,1997方案为73.0:27.0,2003年方案中二者的比例为63.3:36.7,选修课的学时比例提高了约1O个百分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任意选修课的学时上。增长的幅度较大,占选修课总学时的47%,比原来的提高了15个百分点(表2);学科与术科的比例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术科所占的学时数越来越少.从20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科类与术科类课程比例经过5次调整,总体趋势是学科类学时比例增加,术科类学时比例下降.而2003年的课程方案中学科类学时与术科类学时的比例就增加到了65.7:34.3,是5次调整中幅度变化最大的调整,术科必修课总时数减少得相当快.这无疑对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2003年新方案中主干课程体现出人文化、领域化、拓展化、多样化、科学化等特征,进一步加强了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建设.
  从表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专业院校对术科比较重视,因此术科的比例下降得不是很多,而师范院校对学科比较重视,其下降比例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和山西大学与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方案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接近63:37这个比例.其中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学分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与学时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是几乎持平.但是武汉体育学院学分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大于1,可是学时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却小于1,而师范大学很明显则把学科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学科类学时的比例结构势必影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教学能力,因此有待于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3.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互相间的分工和配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依靠全部开设课程的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对2003年方案分析和比较可知,在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2003年方案中必修课程为1126学时,6O学分,其中包括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两类,均比以往方案所占比例小,有其更大的灵活性、可塑性和指导性.

  方案中任选课程分为理论学科和技术学科两类.共列出47门课程,而且这47门课程,绝大多数都是新型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与体系小型化和规范化的课程.任选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设小课,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目的是扩大信息量,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数量多,供学生选择的范围广,自由度也就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有限学制、学时里,既要增加新的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小型化课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讨型的特点,能体现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与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3.3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制度讨论的热点
  近几年在师资培养中出现许多热点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适应性”;体育师资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是什么?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如何寻求体育教育专业考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最佳结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培养课程制度上表现为:课程设置中学科与术科的关系问题,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问题等等.
  3.3.1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是体育师资,然而,近年来由于强调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被削弱了,体育师资培养质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学校体育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许多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似乎对学校体育改革“两眼~抹黑”,很难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强烈呼吁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大力加强“师范性”.这就给课程设置提出了公共课、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问题.
  3.3.2关于术科和学科的关系问题,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始终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诚然,这两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总应该有个主次之分.
  近半个世纪来术科和学科此起彼伏,从三七开到倒三七,翻来覆去,争论不休.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既有其相同点,又有其不同点.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标志,就是既能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讲解,又能够使用形体语言进行示范.换而言之,体育教师如果不能进行正确、恰当的技术示范和指导,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价值,也就同时丧失了“体育”的品牌.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注重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体育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并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圆满完成新课程目标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对在体育师资培养中“一专’’与多能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课程设置上是术科中普修与专修的关系.诚然,对“一专多能”的要求,从总体来看,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一专”与“多能”的理解及其关系上,却存在不同的声音.如今由于整个术科被削弱了,“导致学生一专也不专”,“多能也不能”,才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还存在在课程名称上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学科名称上缺乏规范性,在选修课上和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将会更加清楚和明朗起来!
  4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纵观我国5套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主干课程、选修课程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创新.培养目标从体育教师培养的单一目标拓展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元目标,实现了“专才”培养模式向“通才”与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知识面的拓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2003年新方案是对过去4套课程方案(教学计划)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但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先进理念还处在理论层面,新课程方案只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使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程实施实践中不断改革和探索.因此,必须认真研读新方案,准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研究制订实施计划与实施方案,并科学地修订教学计划,使新方案得以正确地贯彻和实施.在新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面向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更新课程内容,吸纳科技文化新成果;注意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加强课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增强适应能力,增加选修课程门类及自由度.在新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中。要根据21世纪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体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贯彻“健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能在各类学校从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对于学生,算机能力的培养.注意厚基础和广适应,设置更多方向和课程,强调创新、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选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外语与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注意厚基础和广适应,设置更多方向和课程,强调创新、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选修课时和选修自由度,保证运动技术能力的一专多能.培养学生成为“技术有特长,知识能更新,创新能力强,奉献精神好,团队合作佳,研究有能力”的新一代体育教育工作者.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让语文课洋溢情与美的光彩04-26

浅谈在藏族地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汉语习作兴趣04-26

创设实验情景 提高化学课堂效益04-26

践行新理念 构建新课堂04-26

小画笔 大世界04-26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26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创新04-26

浅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4-26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04-26

由“课文就是例子”谈作文教学的实效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