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

时间:2024-04-26 17:24:1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成为区域合作的主导模式。从中日韩三国互补性的要素禀赋、贸易和投资,共同的市场主义原则和已有的国际制度框架来看,中日韩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必要和可行的,应该分阶段、分领域,通过制度化的框架来弥合分歧,加强合作,以期实现各国经济的共赢。
  【关键词】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东北亚是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区域GDP约占世界总值的五分之一,占亚洲的70%以上,对外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5%。随着该地区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这些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预计仅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贸易额在2015年时就将在世界贸易中占28%。然而,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内贸易依存度达到了20.7%,但与欧盟的60%,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0%相比,远远不够,因而需要区域内核心国家间更加紧密的合作。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一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和先导力量,它既代表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又代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三国的经济合作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重心,因而,作为东北亚最重要的一个次区域,中日韩以建立一体化程度最低的组织形式——自由贸易区,将对促进东北亚整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
  
  自由贸易区内部存在着竞争性和互补性两方面,但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基础。
  (一)三国的要素禀赋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大
  中日韩三国的潜在优势互补性很强,如表1。日本、韩国在资本、先进技术和设备、工业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能源、资源、谷物和劳动力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这充分表明了中日韩三国在要素禀赋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积累了巨大的合作潜力。
 
  来源:联合国图们江考察组报告,1991。
  (二)三国的贸易互补性突出
  1.中日韩之间相互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贸易规模的扩大正在使中、日、韩潜在的互补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奠定了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物质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2003年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额高达2073.6亿美元,见表2,同比增长了12.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8%,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进口来源地。随着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早在2002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韩自1992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一直非常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1992年中韩贸易额仅为50.3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了1343.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0%,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是目前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进口来源地。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韩国各自总体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据韩方统计,中国继续保持韩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贸易伙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关于日韩的双边经贸合作,虽然 20世纪90年代,两国先后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双边贸易规模和相互投资的波动非常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相互作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地位。
  2.中日韩进出口商品结构凸显贸易互补性
  从中日韩三个东亚贸易大国的进出口商品构成中,可以看到各国的贸易结构互补性很强。日本出口以中高档技术密集型产品及电子类产品为主,2003年中档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橡胶、塑料、电机产品及汽车业占到日本总出口量的45%,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电子类产品占22.6%,而初级产品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仅占2.9%和3.3%。韩国出口产品已从劳动及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中档技术密集型产品及电子类产品出口占到22.8%和35.8%。而中国的出口产品构成主要由初级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电子类产品出口达到30.3%,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仍保持一定比例(27.7%)。总的来说,三国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都不大,尤以日本为最低。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占有显著出口优势;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中,日本在中高档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对韩国和中国保持了明显的优势;在低档技术密集型产品及电子类产品上,韩国则略占优势。
  进口商品构成大致与出口商品呈相反趋势,日本、韩国的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分别达42.1%和35.8%,中国进口则以中高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比重达39%。三国的电子类产品进口都保持着较大比重。
  (三)中日韩相互投资总量不断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截至2007年2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587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额的8%左右。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达46亿美元,在国别中居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
  随着中韩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韩国对华投资也不断增加。2007年,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超过3万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3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近年来,韩国对华投资的领域已经从初期的制造业扩大到金融、餐饮、物流、通信等服务业领域,投资区域也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与此同时,中国对韩投资也开始起步。2004年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截至2006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金额累计达到8.9亿美元。
  (四)市场经济制度成为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基础
  虽然中日韩三国在社会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重大差别,但在这种差别的背后还存在基本的制度共性,即市场经济制度。中日韩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不能超越市场的制约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是中日韩三国的最大共性,它将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成为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基础。
  (五)已有的国际制度框架为自由贸易区建立提供了合作平台
  对东北亚经济三强来说,中日韩均是WTO、APEC和“10+3”的成员,这三重框架既为各国提供了现成的经济合作平台,同时也为三国政府高层领导提供了会晤磋商机制。特别是“10+3”机制更需重视,因为2002年“10+3”框架下的中日韩三国首脑年度会晤成为固定机制,这对中日韩之间消除分歧和摩擦、增进政治安全互信以及确立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均具有深远影响。
  
  三、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
  
  (一)率先探索部分产业产品,有步骤地分产业进行自由贸易
  由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自由贸易协定不可能在全产业一步实现。可以考虑对条件成熟的行业或产业提前实行自由化,也可以考虑把产业切成片,选择产业中比较成熟的一片提前自由化,采取从部分产业或产业中最好的一片开始逐渐扩大这种渐进的方式,以相互依赖度高,技术差距相对较小而扩散效应又大的产业或产业片为对象,优先实行自由化。例如:可以考虑对钢铁、能源、家电等产业进行优先自由化与合作,包括某些产业中最好的一片,如:汽车产业中技术先进的零部件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二)建立以区域经济圈为依托的自由贸易区
  目前,中、日、韩三国尚不具备条件直接建立起全国性的自由贸易区,切实可行的是建立以区域经济圈为依托的自由贸易区。我们仅以环黄渤海经济圈进行分析。环黄渤海地区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日本的九州地区以及韩国的西海岸、西南和东南地区在内的广阔区域,人口26500多万,土地面积为667700平方公里,GDP大于7000亿美元,是一批经济繁荣、技术先进、文化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具备形成次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历史人文条件,对此,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金森久雄早在1991年就说过: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先要有“核”,环黄渤海地区正是这个“核”,辐射扩张能力强、对外开放联系度高,是带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加强合作、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环黄渤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经济互补性强、经济合作潜力大的地区,可以作为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突破口和实验区。
  (三)以企业为主体,直接投资为先导,促进自由贸易区发展
  基于中日韩三国间直接投资需求互补性很强,投资先导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易于实施。中国作为东北亚区域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最大的投资场所和投资吸纳力;日本作为东北亚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基础和能力;韩国经济处于中间层次,担负着对日本资本、技术等吸收、消化再转移的功能,承上启下,并促进区域内发展中国家有效吸收利用各种资本、技术。直接投资促进了各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的充分流动,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现有制度框架,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
  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问题上,韩国是最积极的国家,关键在于中日之间的博弈。随着近期中日政治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升温,中日将重视利用制度框架,着手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关系,有利于三国间自由贸易谈判的启动,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2002年,“10+3”框架下的中日韩三国首脑年度会晤成为固定机制,中日韩积极进行政府间的高层会晤与对话,以弥合分歧、建立互信、达成共识。2006年l0月,第五届“中日韩商务论坛”三国与会代表签署共同声明,表示尽早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启动投资协定谈判,是符合三国经济界共同利益的重要选择。
  
  四、结语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加强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其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构建起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成长极,能够提升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与欧洲共同体、美、加、墨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竞争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形成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成长点,对加快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杨鲁慧.东北亚经济合作新态势与中国经济国际化[J].当代亚太.2002,(2):27-31.
  [3]周新生.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区域经济合作,2007,(12):82-83.
  [4]于国政.21世纪初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亚太,2002,(8):24-28.
  [5]方曙兵,周剑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现实选择[J].新视角,2005,(9):27-2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演活语文生活化“四重奏”04-26

浅谈快速作文的语言训练04-26

《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方法应用初探04-26

小学数学中的启发性教学初探04-26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备学生”04-26

大胆尝试“敢越雷池一步”04-26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04-26

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04-26

试谈开展集体备课,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04-26

浅论“精讲多练”法在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运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