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度”

时间:2024-04-26 17:22:5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上要掌握一个“度”。
  
  一、把握好教材的“度”
  
  教师应认真钻研每年的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认真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每年都有调整、变化,教师甚至是老教师都应针对不同的年度,学习研究大纲,分析大纲中哪些内容有所增减,哪些内容能力有所变化,从而针对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大胆取舍。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也应该有所取舍。如高一年级是基础年级,这一阶段着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学习兴趣,夯实基础;但到高二年级学生有文理之别,此时对理科学生就应注意能力培养、渗透高考意识,而文科学生还是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密度”
  
  通常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教学内容的多少称之为教学密度。一般地说,要珍惜每一分钟的使用价值,不能浪费时间,密度不宜过低。节奏过慢,显得松弛,学生思维也会随着松弛,情绪会低落下去;密度过高,节奏过快,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如同看电视节目,印象不深,识记困难。恰当的做法是“有张有弛”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要做到密度合理不出现冷场现象,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与点拨。一般的做法:(1)启发学生抓住数学知识本质属性进行思考。(2)启发学生“就事论理”,进行思考。(3)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思考。
  
  四、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
  
  课堂教学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不可否认,教材上的知识都很重要,但其难易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学时需张驰有度。如“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一节,课本从两个特例得到一般性结论的做法,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易为学生所接受。但要对此结论进行严格证明不仅浪费精力,且效 果也不一定好。又如关于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深入研究一下可总结出许多结论,但这些结论真正实用的并不多,且有些是相通的,对于这些知识点应做到“点到为止”。但如等差(比)中项的概念就非常重要,教学时应深挖,以等差中项为例,教材在给出概念后作了这样的说明:“容易看出,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 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对此可作进一步的引伸和拓展,是它的前后“等距离”的项的等差中项,“等距离”不仅充分刻画了等差数列的特征,而且为等差中项的逆用创造了条件。所以教学时应把最基本的规律向学生讲清楚,过多的性质补充不仅使教学内容繁琐,而且还 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脱离实际的拔高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上要掌握一个“度”。
  
  一、把握好教材的“度”
  
  教师应认真钻研每年的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认真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每年都有调整、变化,教师甚至是老教师都应针对不同的年度,学习研究大纲,分析大纲中哪些内容有所增减,哪些内容能力有所变化,从而针对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大胆取舍。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也应该有所取舍。如高一年级是基础年级,这一阶段着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学习兴趣,夯实基础;但到高二年级学生有文理之别,此时对理科学生就应注意能力培养、渗透高考意识,而文科学生还是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二、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密度”
  
  通常在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教学内容的多少称之为教学密度。一般地说,要珍惜每一分钟的使用价值,不能浪费时间,密度不宜过低。节奏过慢,显得松弛,学生思维也会随着松弛,情绪会低落下去;密度过高,节奏过快,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如同看电视节目,印象不深,识记困难。恰当的做法是“有张有弛”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要做到密度合理不出现冷场现象,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与点拨。一般的做法:(1)启发学生抓住数学知识本质属性进行思考。(2)启发学生“就事论理”,进行思考。(3)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思考。
  
  四、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
  
  课堂教学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不可否认,教材上的知识都很重要,但其难易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学时需张驰有度。如“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一节,课本从两个特例得到一般性结论的做法,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易为学生所接受。但要对此结论进行严格证明不仅浪费精力,且效 果也不一定好。又如关于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深入研究一下可总结出许多结论,但这些结论真正实用的并不多,且有些是相通的,对于这些知识点应做到“点到为止”。但如等差(比)中项的概念就非常重要,教学时应深挖,以等差中项为例,教材在给出概念后作了这样的说明:“容易看出,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 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对此可作进一步的引伸和拓展,是它的前后“等距离”的项的等差中项,“等距离”不仅充分刻画了等差数列的特征,而且为等差中项的逆用创造了条件。所以教学时应把最基本的规律向学生讲清楚,过多的性质补充不仅使教学内容繁琐,而且还 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脱离实际的拔高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纵观新教材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册书,不难发现各单元在引入知识到形成结论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简单抽象、概括,再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尽量克服因追求纯理论上的严密性而使数学显得抽象和枯燥,甚至使学生望而生畏;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培养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知识 形成的思维过程上,通过问题提出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的暴露,把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复现出来,进行“拟真性”的教学,作为学生对知识作 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降低纯理论的难度,转向思想方法的渗透,研究方法的积累,切实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对概念内涵的挖掘要舍得下功夫,使他们能掌握其实质。平时学生总是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课上能听懂,但课后作业或考试就出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是学生并未真正搞懂。所以课堂教学中对某些概念要引导学生认真探讨。如分段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仅对此概念作了说明,并未作系统研究,教学时应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能有完整的认识。又如等差数列的教学,若给出定义后立即进行通项公式的推导,这对刚接触等到差数列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都是不利的。但如能引导学生对定义作这样的探索:公差d=0可以吗?若d<0(或d>0)等差数列逐 项的值又会如何变化?你能把定义用符号表示吗?给出数列的通项如何判定其是否是等差数列?经过这样的研究,会使学生深刻理等差数列的定义,把握其实质。理解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中不可过于草率和急功近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控制04-26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04-26

浅谈中学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04-26

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比较分析04-26

学习和借鉴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的经验04-26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演化及其实现04-26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04-26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下: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联动04-26

国际油价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04-26

美日国际资本流动的比较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