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日本中国 经济合作 东亚区域一体化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间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当前,世界23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近200多个处于区域经济中。在号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而作为世界经济近年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东亚地区则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合作较多的是在双边、次多边基础上进行,或是通过一些区域性经济论坛和政府间承诺来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合作。这使得东亚各国共同面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在WTO多边谈判中各自承担压力,无法形成整合力量,这必然会使东亚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东亚各地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应该首先解决自身的一体化问题。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综合各方面客观现实,中日两国理应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世界第三和第二号经济大国,中日经济合作有极大的互补性。日本有大量资金、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设备、成熟的治理模式和先进经验;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惠的待遇、蓬勃发展的经济和世界加工基地。近年来中日贸易以每年100亿美元左右的涨幅、平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日本成了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了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随着中日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必将给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带来更明朗的前景
11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加之危机前日本经济的十年不景气、危机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以及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下跌为东亚经济的重振投下了长长的阴影。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兴起则使东亚经济的发展前景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东亚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东亚国家的重要课题。日本是亚洲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经济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是亚洲第二经济强国,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人口大国。日中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经济有着高度的互补性。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合作则两利,不合作则两败俱伤。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一、日中两国的经济合作
(一)中日经济合作的概述和比较
在东亚经济合作问题上,日中经济合作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事实上,在过去二十几年中,日本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日中贸易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在过去十年中,这种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1999 年,日本在中国的出口份额中由1990 年的14. 5% 上升到20.5%。 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在日本的出口份额中也由1990 年的2.1% 上升到1999 年的5.6 %。从1990 年到1999年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增长了33%。 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8.1% 上升到1999 年的23.3%。 中国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0 年的5.4%上升到1999 年的14.6%。 在2000 年,日中贸易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①。 与此同时,日本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在过去10 年中,日本对华投资一直名列中国投资来源国的第二位或第三位。
表1. 中国 主 要 贸 易 对 象 2000年 ($US )
总贸易额 中国出口额 中国进口额
Total 474.3 249.2 225.1
Japan 83.2 41.7 41.5
US 75.5 52.1 22.4
EU 69.0 38.2 30.9
HK 54.0 44.5 9.4
ASEAN 39.5 17.3 22.2
Korea 34.5 11.3 23.2
Taiwan 30.5 5.0 25.2
Australia 8.5 3.4 5.0
Russia 8.0 2.2 5.8
Canada 6.9 3.2 3.8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2001 年。
同战后初期的日本一样,中国经济的发展方针是在国民收入水平上逐步赶上发达国家。不仅如此,经过50 年~100 年的努力,中国还要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提高技术装备。 而在技术装备程度给定的条件下,中国则必须加快索罗意义上的技术进步速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除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推动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之外,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通过体制改革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来提高生产效率。后来,在继续推行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又大力推行外向型的发展战略。
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中国始终把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升级放在中心地位。在执行开放方针的初期,由外国企业提供订单、原材料和技术的加工贸易对中国创造就业机会、换取外汇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量进口的各种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使中国的传统产业加强了竞争力。而后,从外国引入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政策则有力推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升级。虽然大量生产线的重复引进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激烈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逐渐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在开放的前期,进入中国的外资大部分是香港特区和其他东亚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在90 年代中后期,跨国公司,特别是名列福布斯五百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中国希望,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但能带来资本而且能带来最新的技术。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建了研究和开发R&D 部门。
(二)中日经济合作走过的历程
在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初期。中国进口日本的资本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耐用消费品。中国则向日本出口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很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两国经济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两国之间也不存在什么贸易摩擦。日本作为中国资本品(生产线)的提供国,为中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在70 年代末,中国从日本引进了整套炼钢设备,建立了先进的宝山钢铁公司。在80 年代和90 年代,中国又从日本引进了生产彩电、收录机、洗衣机、空调等生产线。这些生产线的引入不但使中国实现了产业升级,而且使中国机电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提供国,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中国缺乏生产高质量服装面料的能力,从日本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服装面料对中国服装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日两国的贸易中,日本的商社和中小企业在提供原材料、技术指导和寻找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它们的努力中日两国的贸易是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由于中国在提升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方面的努力,中国对日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制造品的出口的比重由1990 年的40% 上升到1999 年的80%。 其中,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出口的比重由1990 年0.5% 上升到1999 年的11%。 其他重要制造品如机电产品、交通设备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的出口都有了很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有了明显下降。在2000 年中国对日出口中,最重要的商品为成衣(27%)、 机械、运输设备(22%)、 办公设备和运输设备(5%)、 纺织品(4.9%)、化工产品(3.6 2%)。②
事实说明,日中两国的贸易联系,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高度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中国也并非是日中贸易的唯一受益方。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增长很快。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经济要恢复活力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我认为,日本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劳动成本过高。而后者的原因又是日本人的生活费用过高(当然,日本的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制度也是导致劳动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为降低生活费用,日本政府必须通过财政或其他手段,减轻日本民众的各种生活负担。事实上,中国为日本市场提供廉价消费品和中间产品,有助于日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认为从中国的廉价进口加重了日本的通货收缩的看法是荒谬的。
应该说,尽管出现过农产品争端,但日中两国的贸易关系仍然是良好的。中国方面应该体谅日本在进行结构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避免由于对日出口的过度增长而引起贸易摩擦。日本方面则应加速结构调整,而不要大谈“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比日本经济落后30~40 年,日中两国经济是高度互补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中国对日本经济构成不了什么威胁。真正对日本经济构成威胁的是缺乏进行改革决心的日本人自己和那些曾经并且现在仍在试图“变卖日本”的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香港特区始终是大陆中国的最重要投资来源地。在从1979 到2000年的20 年时间中,在对中国大陆的累计协议投资和实际投资中,来自香港特区的投资比重分别为48.50% 和48.89% 。其他的重要投资来源为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它们在累计协议投资和实际投资中的比重分别为:8.96%, 5 .74%, 7.07%, 5.23% 和8.62%,7.98%, 7.51%, 4.88% 。整个东亚地区对中国大陆的累计协议投资和实际投资中的比重都超过了65%③, 日本对中国的FDI 在1998 年到达高峰④, 此后逐年下降。在2000 年,日本对中国的FDI 占中国所吸引FDI 总额的8.22%, 其比重远远低于香港特区和美国。1998 年,美国对中国的FDI 就超过了日本,成为香港特区之后的中国的第二大投资来源。根据中国的最新官方报道,在从1999 年到2001 年的三年中,美国对中国的FDI 正在赶超香港特区,不久将成为中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投资来源。2001 年美国对中国的FDI 达到了680 亿美元⑤。90 年代后期日本对华FDI 的减少,同90 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海外投资普遍减少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华FDI 在日本全部FDI 中所占的比重也明显下降了。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在1995 年日本对中国的FDI 为US$ 4.47 billion ,占日本全部FDI 的8.8%。但是,在1999 年日本对华FDI 仅为US$751 million, 只相当于当年日本全部FDI 的1.1%⑥。 应指出,关于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统计可能是不准确的。一些日本企业并不报告本企业的海外投资数额。但是,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90 年代后期无论是在绝对数量还是在比重上都明显减少,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可能同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和前景的判断有关,也可能同日本企业的投资战略有关。由于担心国内失业问题加重,害怕培养竞争对手,日本国内舆论表现出对“产业空洞化”的强烈担心。所谓“产业空洞化”实际上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明明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要将其称之为具有贬义的“空洞化”,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90 年代后半期日本企业对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消极态度同日中两国作为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是十分不相称的。如果日本对华投资得不到加强,日中两国的贸易关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当然,日本对华投资的减少并非日本单方面的问题。中国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信守合同、提供良好投资环境方面确实存在严重问题。这是中国方面应该检讨的。中国加入WTO 表达了中国根据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行事的决心。谨慎是无可指责的,但对于中国投资环境和前景的看法过度悲观可能会使日本企业贻误商机。值得庆幸的是,在最近一、两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例如,近年来中国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和设备有了很快增长。其中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企业大大增加了在这一部门的FDI。在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生产出产品后再返销日本。只有增加在华投资,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日中两国的经济关系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有利于日本的结构调整,有利于日本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绝对是有利于日本经济增长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东亚经济合作的传统模式与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一)雁行模式的奇迹
在过去几十年中,“亚洲奇迹”除了应归功于东亚各经济体的对内社会和经济发展政策(世界银行,1993) 外,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功不可没。这种合作是以日本主导的“雁行模式”为主要特征的。“雁行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各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按收入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不同国家按产品的高度化程度,分别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形成高度化不等的产业和出口结构。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为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提供资本和技术,而后者则为前者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是:高收入国家提供资本和技术密集较高的中间产品而低收入水平国家则从事劳动密集的来料加工或组装和装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比较优势的转移有关国家将相应实现本国产业和出口结构的提升。(1)
(二)雁行模式难以为继的原因
“雁行模式”的维持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其中包括:
1、对于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国家所出口的不同产品有足够的需求;
2、后进国家对资本品和技术转让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3、在贸易伙伴之间存在适当且相对稳定的汇率安排;
4、相关各国都能维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5、相关国家之间能够维持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在短期内是国际收支平衡,在长期内是经常项目的平衡)。
但是,由于东亚地区自90 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前述条件已经难以维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东亚经济合作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不景气,至今仍看不出恢复增长的希望。东亚地区其他国家希望日本能够继续吸纳本国生产的劳动密集产品(如纺织品、成衣等),以及某些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产品(如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使东亚其他国家很难实现对日出口的增长。为了保持“雁行模式”的队形,日本除应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外,还应该使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但是,在过去十年中,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在对东亚其它国家出口的吸收能力明显削弱的同时,日本对东亚其它国家的资本输出也明显减少。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使东亚通过垂直分工,作为一个整体维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模式遭到致命打击。“头雁”的停飞使整个雁队形成“失速”落地。
其次,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大大推动了日本企业对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同时也使实行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东亚其他国家在保持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同时,增加了对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出口。但是,自90 年代中期以来,局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先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金融危机,日本银行资金大幅度回流。而后,特别是1998 年以后,日元对美元持续贬值(有时是大幅度贬值)。东亚其他国家的出口,特别是对日本的出口受到严重不利影响。日元的贬值加速了“雁行模式”的解体。日元贬值大大削弱了日元在东亚地区的地位,而日元地位削弱所造成的金融不稳定不但严重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再次,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兴起很可能成为使“雁行模式”解体的最后一根稻草。首先,中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是难有其匹的。其次,中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队伍。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甚至可以同世界最发达国家一争高下。再次,由于地域广大,经济发展水平从沿海到内陆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明显的发展梯度。东部沿海城市,如上海,其发达程度在许多方面已不让香港特区、台北。而西部内陆地区的落后程度则不让东亚最落后的国家。当东南沿海地区因工资水平上升而丧失生产劳动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后,中、西部地区(或来自这些地区的劳工)将能很快弥补东南沿海地区因产业升级留出的空间。因而,在已经进入某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后,中国仍将能长时间保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最后,虽然人均收入很低,但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广大的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巨大的出口潜力和对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引起东亚其他国家的严重忧虑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面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日元的不断贬值和中国的崛起,传统的“雁行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东亚国家确实需要对东亚地区未来经济合作的道路做出选择。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东亚重新寻找发展和合作道路的种种趋向。中国加入WTO 表明,中国支持多边的和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积极参与APEC 这一事实表明,中国也支持跨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但是,作为东亚国家,中国最为重视的是发展同东亚各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并最终实现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中国支持建立东亚FTA 和参与建立东盟10加中国FTA,表明了中国的这种意愿。中国希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个东亚经济共同体或亚洲经济共同体将能够在世界东方崛起,同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美国(或未来的“美洲经济共同体”)一起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
三、中日经济合作中的东亚区域一体化
(一)中日共同参与下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良好基础
首先,东亚各国之间在资源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梯性产业转移,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迅速。在东亚地区,日本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实力也迅速上升。相比于东亚其他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和大量资金,但在自然资源、矿产和劳动力资源方面不占优势,这必然会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则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极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缺少的正是开发其优势资源的资金和技术。这种互补性很强的产业供需关系,为国家间阶梯性产业转移提供了必然而又必需的基础。
其次,近些年东亚各国及地区之间的阶梯产业转移,大体上通过以日本为雁头,亚洲四小龙为雁身,东盟以及中国大陆为雁翅的“雁形模式”得以实现。以“雁形模式”为鲜明特点的东亚经济发展奇迹,正是利用了东亚各国间存在的产业转移优势,从而带动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腾飞。通过资金流和物流的交替循环,东亚各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再次,尽管“雁形模式”自身有一定缺陷,例如容易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和单一化等,但这种模式仍是东亚各国短期内调整产业结构比较有效的重要方式。最重要的是,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存在为东亚国家将来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和背景。东亚国家(地区)间FDI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使得该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近十年来,东亚国家和地区间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9.3%。以中、日为例,两国间的贸易额从1990-1997年就一直以19.5%的速度递增,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再以往日的“亚洲四小龙”为例,1996年底,其相互间投资为80.21亿美元,占其吸收外国FDI总量的8.5%;对东盟的投资为412.51亿美元,占东盟吸收FDI总量的20.1%;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占大陆吸收FDI总量的75%。1997年后,东亚国家间贸易虽因金融危机而下降,但仍占东亚各国外贸总额的50.4%。区域内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投资的持续增加,使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市场的向心力进一步加强。
(二)日本的回归亚洲
日本近些年采取的回归亚洲的政策,以及国内经济的衰退,使得这个东亚经济强国加强了与东亚各国的合作。
由于日本与东亚各国间产业转移的存在和在机电产品方面的竞争优势,使得东亚一直是日本对外投资的重点及重要的产品生产和原料供应基地。日本早在1994年对以东亚为主的亚洲投资就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23.7%,超过对北美地区的16%,而居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尤其是对中国的贷款和投资逐年递增,成为中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贸易国。近十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率为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欧美市场进一步萎缩。不少日本企业为利润所驱使,更加重视东亚市场,加大了对东亚地区的投资和贸易往来。尤其是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近几年虽发生过贸易摩擦,但几乎未受金融危机影响,投资与贸易额逐年稳步增加,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经济领头羊的地位更加明显,其对东亚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影响不言而喻。
(三)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发展与壮大
中国的发展壮大及与东亚各国、地区的紧密经济联系,必将是成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中坚力量。
东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国作用的增强。1996年,中国对东亚的进出口额增长率、出口额增长率和进口额增长率分别占对世界的总增长率的67.3%,62.1%和61.43%。到2000年,东亚对中国的投资已占到中国吸引外资的80%以上,中国已成为东亚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保持了7%的经济增长率,2002年经济增长率更高达7.8%,在世界各国中一枝独秀。中国作为贯通亚洲东、南、西、北、中的地区,正凭借其经济实力对区域经济起着核心作用,中国大陆与港、澳、台构成的大中华区经济圈与日本一起已经成为东亚的经济核心。所以,中国、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地区间存在的市场拉动和投资推动因素必将继续拉动东亚经济的整体增长。
五、结束语
日中两国的经济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很好的,最近,日中两国在发展经济关系方面更是出现了新的良好势头。日中两国经济有高度的互补性,只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政治基础,日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必将能得到全面加强。日中两国应该而且能够为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做出决定性贡献。
注 释
(1) 2002 年2 月14 日CCTV 晚间新闻
(2) Urata: Toward Northeast Asian Production Network, p3. Conference Proceeding,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and North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Conference. Hawaii, Aug,
(3) Pingyao Lai: Recent Trend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 unpublished paper, 2001,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
(4) According to other studies, Japan’s FDI to China peaked in 1995.
(5)关志雄博士对雁行模式作了非常清楚的描述。见Kwan. C.H.. 2001.Yen block,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6
(6) ASEAN-China Expert Group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ging Closer ASEANChina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ctober 2001, p4
参考文献
[1] 刘昌黎:通向一体化的过渡,国际贸易,2001 年第5 期。
[2] 王洛林等:《日本金融考察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1 年。
[3] 余永定等(ed): 《21 世纪世界经济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5年。
[4] 张锡镇: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有关各方的态度和立场,东亚研究,2001 年第5 期。
[5] 张蕴岭:《东亚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4-26
浅谈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04-26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浅谈04-26
物理课堂提问的探索04-26
小学生体育教学之我见04-26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04-26
浅谈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课04-26
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04-26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