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已颁布十余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预算法》的实施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等,但这些制度至今尚未上升为法律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财政收支范围、财政支出管理权限等方面问题突出,预算内容的透明度不能令人满意,预算的监督程序和预算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现行《预算法》的有关法律条款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预算法》的修订进程迫在眉捷、势在必行。
谈到《预算法》的修订,首先要从《预算法》的立法宗旨谈起。为什么要制订《预算法》,如何看待国家预算,为什么要预算公开,私人预算与公共预算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必须认识清楚。预算实质上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一种信托关系,如果国家能够很好的严格的以信托关系的精神为宗旨进行预算,那么就能使人民公共利益最大化,但是当前我们并未做到这些,而是预算不公开,预算也不法定。其主要原因是:国家财力过于集中,其解决办法是国家既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过分强调政府本位,解决办法是经济建设领域应由市场支配财税;没有严格的问责机制,应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科学、合理、公平的配置预算才是《预算法》的立法宗旨。
修订《《预算法》》,需要系统、全面地研究和把握我国财政体制及其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建议应主要针对如下问题进行修订:
1、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我国提出财政体制要转向“公共财政”已数年,但至今还没有真正完成向公共财政转型。当前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和财政收入的使用相关,财政在公共领域的支出不足始终不能令人民群众满意。
2、预算外收入的使用及政府预算外追加的支出不规范。各级政府部门预算外收入数额不小,按现行《预算法》的规定,这些资金的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不需要事先报人大审批,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政府有许多其他临时追加的开支,有时涉及的数额也很大,但不经过人大审批,就无法对其监督,也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原因之一。
3.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审查的监督。现行《预算法》中人大对预算监督的规定笼统,没有具体条文,人大审查预算只能对收支总数有个概略了解,无法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这是一个重大缺失,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出问题。
4. 预算批准时间问题。财政预算经人大会议批准生效,但人大会议在每年3月召开,现行《预算法》允许年初预算批准前政府支出可按照上年度同期安排,即当年财政预算在批准前,已执行了近3个月。按完整的财年讲,人大表决前执行的预算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关于修订内容,建议:
1、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对《预算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三章预算收支范围”和“第四章预算编制”的相关条款,进行补充修订。
2、增加预算的公开性。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章总则”之中对预算的公开性原则予以具体规定。
3、强化预算法治原则。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章总则”条文中强调“政府预算行为必须经法律程序成立,各级预算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4、严格预算调整。在预算法“第七章预算调整”中增加关于使用超收收入的决策程序,明确“因经济发展等特殊情况需提起的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或预算外项目支出等造成的预算变更,必须由人大常委会审批”。增加“预算修正案”的内容:明确规定预算调整的具体标准和详细程序,并严格规范其他预算变动的形式和审批。
5、加强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增设一章“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查监督”,专门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审查和预算执行的具体监督程序。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真正审查到预算的内容,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执行问题提出的建议,真正起到审查监督的作用。
6、调整《预算法》建议提交时间和财政年度起止时间。
7、完善预算法律责任制度。在“第十章法律责任”中,对预算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应当规定更加明确的法律责任条款。对违法者要加大处罚力度,除应承担行政责任外,依性质及程度不同,应承担经济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8、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等,上升为法律层面,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络“道德裁判”的影响分析04-26
影视传播对时尚的导向04-26
澳洲政客使用中国新浪微博的分析04-26
新闻播音主持的专业塑造探讨04-26
浅谈新闻事业发展中的“螺旋型”模式理论04-26
深圳报业集团媒体正面人物报道的新尝试04-26
保证网络调查客观准确的三个原则04-26
传媒有传播常识的责任04-26
新闻职业规范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04-26
新闻采编失范及其预防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