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初等教育;学龄人口;新视阈
摘要:学龄人口数量不断变动在给初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初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合理布局、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初等教育。
由于育龄人口呈下降趋势而导致的生育水平急剧下降以及人口再生产惯性作用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导致学龄人口数量不断的变动。当学龄人口波峰到来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增部,容易导致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当学龄人口波峰过后,又容易导致教育资源不同程度的闲置。因此,对于初等学校布局的调整和一些学校的关闭颇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一、初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初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服务半径偏大。对于学校而言,服务半径越大,服务人口越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就越大,办学效益就越高。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服务半径超过一定的程度,就违背了就近入学的原则,学生上学十分不便。据杨延宝对江苏省北三县15个乡镇的调查结果表明:1200名小学生中,服务半径超过2.5公里的占40%左右,超过5公里的占10%左右,显见,有许多学生上学十分不便。在寒冬季节和刮风下雨天气里,就算是高年级的学生骑车也十公艰难,更不用让低年级的学生了,再加上有的乡村道路修筑没有落实,学生求学十分不便。
第二,教学经费不到位。对于农村小学布局的不合理进行调整,一般采用就近合并的方法,也就是,把几所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的学生合并到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里去。这样,教育规模扩大了,教师增加了,学生人数也增加了,但是教育经费却跟不上,因此,教学条件并未能得到相应的改善,更加制约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这种调整工作实际也并未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布局调整的指标给得多,而实际所需的费用却给得少,调整工作难以施展,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相应取消了教育附加费,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极其短缺,因此,他们整天烦心于如何维持学校运转而无心无力去思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教学条件差。
第三,后勤设施滞后。针对上学跑远路这一情况,许多学校采取了寄宿制的方法。但是根据扬延宝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寄宿条件。某县有14个乡镇,只有一个乡镇有一所寄宿小学,在农村中寄宿小学的条件也特别差,一间大宿舍里得容纳五六十个学生寄宿,地面潮显,光照条件差,卫生条件不达标。即使这样,也有许多想寄宿的学生得不到安排而住到校外。而校外租的房子,房主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收住学生过多,不但住宿条件差,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对于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的孩子而言,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和指导,在面对社会这个大熔炉时许多孩子误入了歧途。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读书成本偏高。据测算,一个学生寄宿一年至少花费2200元,再加上平时收的一些保险费、校服费及一些其他的费用,可能实际数额还要多一些。在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两个孩子,然而农民收入较低,所以,对他们而言,家庭负担十分沉重。由于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社会的快速变化让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自己没时间也没能力辅导孩子,于是,为孩子选择全日制的学校就学,而这类学校收费标准较高,每年大概要花费5000元。这对于农村家庭而言,负担太沉重了。可见,农村读书成本的提高,让家长们难以承受。
2.城市初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注重规模,忽视质量。通过合并的方式来进行调整布局本该是个好办法。可是,却注重了规模忽视了质量。虽然增加了学生数量,但是办学条件却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连办学质量也被忽视了。有的学校,一个年级多达二十多个班,每班人数也是70-80人不等,学生课余自由活动也因考虑安全问题而受到限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再加之班上人数太多,教学效果也不佳,以致于学生无法充分自由地发展。
第二,注重效益,忽视公平。合并式的这种发展模式,扩大规模,共享了资源,使过去闲置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增加了办学实力。但是,合并的方式使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缺乏而且门槛也高,可是,一些家长“托关系”,“走后门”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送进重点学校,有的甚至动用金钱和权利来抢占原本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受到不良影响,原本神圣的教育事业工作也染上了“铜臭味”,这完全背离了教学的本质和目的。
第三,校区分散,管理困难。有的学校分为三四个校区,这样一来,学校领导检查工作十分麻烦。校区分散,学校信息传递失真严重,如果学校领导未能及时检查,学校未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工作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可想而知,整个学校必将出现管理缺位,质量下降,效率下滑等问题。校区分散还使得一些学校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出现的问题。各校区的师资力量配备不均,各校区教育教学设备不均,各校区的教学条件不尽相同,教育经费投入也不相同,那么可能由于分配的不合理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的出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初等教育发展何以可能?
1.学龄人口减少,可以改变初等教育供不应求之状况
20世纪末由于人口再生产惯性的影响,正值学龄人口波峰,社会对初等教育的需求增加,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今天由于育龄人口数下降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影响,学龄人口在不断的减少。这时,社会对初等教育的需求有所减少,恰恰可以缓解长期以来初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状况。
2.利用学龄人口减少的契机,重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减少,学龄人口也就随之减少。学龄人口的减少也就加强了配置教育资源的灵活性。对于不合理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坚决的予以撤销或合并。科学合理的减少学校数量,优化学校规模,不断地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设备,这些重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措施都得益于学龄人口的减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3.学龄人口减少,可节省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生育率下降,学生人数减少,是否一定就意味着灾难抑或威胁?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因为学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还能通过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投资水平和教育资源的质量,发挥现有资源最大作用。
三.初等教育发展何以可为?
1.对农村初等教育而言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学校布置调整中,我们必须全面而严谨地看待问题。学校布局受地方交通状况、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应该做到因地而制宜。经济发达、交通状况好的农村布点可以少一点;经济条件较差,交通状况不好的农村布点可以多一点。一般说来,初等学校高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好,那么高年级可以相对集中。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宜适当分散。从当今的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散学点、复式班在农村仍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二是保障投入,加强管理。自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后,国务院明确规定,国家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所以,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教育,加大投入。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建立专用款项。对于这部分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同时,物价、卫生等有关部门也应当负起责任,加强监管,监督收费,尽可能让农村学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2.对城市初等教育而言
一是科学确定师生比和办学标准,合理确定规模。由于人口再生产惯性作用,我国人口增长呈波浪式变动。那么,学校的师生比就会随着人口增长的变动而变动,若不及时进行调整则会导致一些初等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师生比达到平衡状态,初等教育才会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对小学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不达标的学校要严格整改或停办。所以,在确定办学规模时,我们要慎之又慎。
二是合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针对各个小学的情况不尽相同,教育行政部门应合理规范的运用行政手段去调配已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对薄弱学校发展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与其他学校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应该顺应当前发展的趋势,合理发展小班教育。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振海.河南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布局调整[J].河南教育,2000(4);
[2]杨延宝.当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16);
[3]公共初中教育资源闲置现象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
[4]司成勇.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该向何处去[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5]胡彦杰.当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6]杜育红.关注寄宿制学校建设--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J].人民教育,2005,(2);
[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润泽童心, 智慧启航04-26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04-26
图书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04-26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运用04-26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04-26
慧眼看学前教育04-26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微探04-26
浅议在课堂中提高小学生交往技能04-26
浅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