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时间:2024-04-26 17:06:0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 合作学习要激励学生“彰显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根据需要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所以,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迎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特意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好小组长,组长对每个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教师也会低下身子走到学生中去。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组长一言堂,或者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则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看似热闹,其实毫无“个性”可言,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低效的。合作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互助性学习,但这种互助性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个人随时准备发言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勇于围绕学习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对他人的思维、做法进行评价,即“彰显个性”。
        案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片断。 
        师:如果是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列式? 
        生(齐):3÷4。 
        师:每人还能分到整块数吗? 
        生(齐):不能。 
        师:每人分不到一整块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3÷4的商呢? 请每个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圆形纸片和剪刀拿出来,动手分分看。 
        生1(把纸片拿出来数一数发现有6张):怎么有这么多纸片?我们只需要3张就可以了。(其他学生也愣住了。) 
        生2:可能有不同思路。 
        生3:我已经有一种分法了,你们听听看。拿出3张纸片代表3块饼,每次就分一块饼(边说边用剪刀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以得到1/4块,这样分三次,每人就一共得到3/4块,也就是3÷4=3/4(块)。 
        生(大多数成员):有道理!有道理! 
        生4: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出另外一种简单的分法。只要把3块饼放在一起分一次就行了(说着就把3张纸片重叠放在一起,用剪刀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分得1份,摆开来就是3/4块。 
        生:这种方法好,很快捷。 
        …… 
        (小组学习汇报,该小组推选生4汇报。) 
        生4:我们组看到老师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张纸片,我们就思考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同学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都平均分成4份,然后得到每个小朋友分得3/4块。我受他的启发,把3块饼放在一起一次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也得到了3/4块。我们组的同学都认为我的方法比较简单。 
        师:你们这个小组真爱动脑筋,个个都是好样的。
案例分析:这个合作小组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分工,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序的、积极的、愉快的,人人都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代表小组汇报的那个学生还能简明扼要地把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汇报,再加上教师的简短评价,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要引导并激发学生将各自独特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形成智慧的火花,最终实现“彰显个性”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课堂教学要力求“内省外思” 
        “完美”是我们许多教师尤其是进行公开课教学教师的一种理想追求。但这种追求有的教师却走入了误区,认为一堂数学课只要能很“顺当”、学生“全明白了”就是“完美”的。其实,一节“完美”的数学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的掌握,还应该留给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自主探究的空间,即要激发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去探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空白”。也就是说,一堂有效的数学课要做到“内省外思”,其中,“内省”是前提,“外思”是发展。只有课内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外思”才能成为可能;同时,此时的“外思”也显得非常必要,它是一节数学课的延续,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外思”可体现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但一节课的结尾常常是激发学生进行课后探索与实践的“温床”。在练习的设计上一定要有层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去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回忆、联想、再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去再思考、再创造。 
        案例:“找规律”教学片断。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路线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 
        2.衣服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3.游戏中的搭配现象。 
        师:生活中,不光是吃早餐、走路、穿衣服有搭配问题,我们平时玩的游戏也有搭配的问题。 
        师: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吧?玩这个游戏我们关注的都是输赢问题,现在我们如果从搭配的角度去看,两个人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共有多少种搭配情况呢? 
        生:6种。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方法在纸上画一画吗?看看谁画得简单、明了、快捷。 
        生1:9种,不是6种。 
        生2,不错,是9种。 
        …… 
        案例分析:这样的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特别是充满挑战性的课堂结尾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回顾并升华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心理。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继续,真可谓“课虽尽,而思不止”。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维训练,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因此,要培养具有钻研性、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04-26

寓教育于游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04-26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04-26

如何创设适宜的托班区域环境04-26

以诚待人 以信立己——关于小学德育中诚信教育的思考04-26

浅谈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与策略04-26

生态心理学视域媒介研究范式的转变04-26

传统媒体是引导舆论的权威机构04-26

构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形式04-26

地区重大负面事件的网络传播应对策略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