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育人环境 启迪少儿心灵

时间:2024-04-26 17:05:5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幼儿园环境作为幼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潜移默化的独特教育功能日益凸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创设更为赏心悦目的育幼环境并充分发挥其整体功效,成为广大幼师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一、追求生动有趣、富有变化的墙面布置
        首先,教室墙面的布置是否得当直接反映了幼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巧,对幼教功效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将墙面布置溶入教育教学之中,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让墙面说话,变“静态不变”环境为“动态发展”环境。如大班以“秋季”为题的墙面布置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校园和野外采集落叶、果实、蝴蝶标本,下田观看农民秋收,用拾来的玉米穗、制作的树叶拼贴、水果娃娃、昆虫贴图以及孩子绘制的“我心中的秋天”画,提出的相关的各种问题小纸片,一一展示在墙面上、走廊上、窗台上以及区角活动的展示台上,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丰厚,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个环境既是教具,又是一个“大操作台”,孩子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在其中大胆探索、交流和表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同时,也能吸引家长自愿加入到环境创设的队伍中来,形成师、幼、家长共同创设环境的合力,有效促进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构建丰富、开放的区域活动环境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为幼儿自主活动开启的另一扇门。结合个人教学经历,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首先,要将室内外环境作为整体协调布局。根据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和性质,可分成动、静两个大区。安静的区域如语言区、数学区、探索区、图书角等设置在离教室门相对较远的地方,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操作性活动的区域如美工区、生活区、建构区等设在离门窗较近的地方,提供方便。如此的动静分割,目的在于减少不同活动在幼儿之间的影响,使他们专心致志。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柜子、桌椅等设施为布局服务。要通过统筹兼顾、协调搭配、一物多用、挖掘潜力,使每个区域有一种“家”的感觉,温馨、安全、自由,同时又作为操作台使用,改变以往桌不离椅放中央的传统习惯,使原本不大的教室变得相对宽畅,在方便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能提高安全系数,使各活动区域相对独立而又开放,既保持畅通、方便又不干扰。根据养成教育的要求,可在各区域的入口处设置提示标记,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 
        再次,应注意材料的投放效果。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提供。因此,应特别注意:(1)材料既要丰富,又要有层次性。(2)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提供相应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小班成品多一些,中、大班半成品、原材料多一些。(3)提倡废物利用、一物多用。(4)定期更换材料并确保其新颖、有趣、吸引幼儿,因为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而新的事物的不断出现,会激起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认识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提高。(5)材料按类别摆放,并且有相应的固定位置,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取放,便于管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注重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
        环境不仅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有利于他们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
        1、优美、整洁、开放的物质环境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基础。必须着力营造优美整洁、充满情趣、富有生机的校舍环境和愉快温馨、自由开放的活动区域,使孩子们感到入园如到家,自由、自在、自信。
        2、和谐的师幼关系,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保证。在创设心理环境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使自己“蹲下来”,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等态度与幼儿平等交往。根据不同孩子年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个别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予以暂时保留,引导孩子逐渐改变。对孩子离开家长而引起的哭闹应给以充分理解,并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对孩子大小便的解出,首先要给予安慰以消除孩子紧张害怕的心理,然后再是细致地、自然地做好擦洗换衣工作。另外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给予鼓励和表扬,对问题、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还要经常采用非语言行为,如微笑、点头、抚摸、拥抱、亲吻、眼神等传递赞美、接纳、安慰等信息,使孩子感到亲切、愉快、安全,逐渐摆脱对家人的依恋,适应集体生活,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喜欢幼儿园。
        3、幼儿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和重要环境。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以及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我们十分注意促进孩子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有意识地设计有利于孩子交往、合作、协商的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大孩子的责任和主动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而且也能使小班孩子感受到关爱、增强自信、乐意交往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技能、行为,提升经验。在平时,要充分利用农村贴近自然、交往活跃的条件,诱导孩子们自由、欢快、充分地与田园、同伴及成人发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扩大社交范围,开阔主观视野。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还应与家庭、社会保持一致的态度与方法,保证孩子行为的合理性与人格的完整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大众传播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沈阳地区大04-26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04-26

“微新闻”的负效应04-26

伪健康传播的原因及对策04-26

手机媒体的危机传播模式04-26

论党报对重大突发国际事件的议程设置04-26

手机报:在融合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04-26

三网融合视域下网络电视形态研究04-26

传播途径与当代民歌的传承04-26

大众健康传播中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