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实录,教学,赤壁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研习文本
(一)刚才我们背诵的文章体裁是“词”,那么,请同学们看题目,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说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生:赋。
师补充:“赋”这种文体古人解释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板书:赋,体物写志)“体”的意思是“借”,“体物写志”也就是“借物抒情”。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主要借助什么景物来写志抒情的。
生:赤壁。师提示:怀古的地点。
生:江水、清风。师提示:这是俯视。生:还有仰视“月”。师:文中出现的这些景物,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呢?生:是“月”。(板书:月)
(投影)一、自读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借“月”写赤壁之景的。(板书:写景)
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师提示:这是月出前的景色,此时作者做些什么呢?
生: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师提示:《诗》三百篇,作者为何单呤诵《月出》这一章呢?
生:想月亮早点出来。
师提示:月亮听到作者的呼唤了吗?
生:听到了。
师:哪几句能证明?
生齐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这里,作者用“徘徊”来形容月亮动作,“徘徊”是什么意思?
生:来回走动。师提示:月升起后,又怎么会来回走动呢?生:苏轼酒喝多了醉眼朦胧,所以看到的月亮是来回走动的。(生笑)生:因为作者在江中的小船上,清风徐来,江水流动,小船飘荡,观察点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看到的月亮是来回走动的。师提示:请从下文中找一个字来证明这个分析。生:“纵一苇之所如”中的“纵”。师提示:大家试试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生:拟人。师提示:修辞的效果呢?生:用“徘徊”一词赋与月亮楚楚动人的情态,显得它很多情。生:月亮不会对作者多情,而是作者对月亮多情,作者对月亮情有独钟,不愿离她而去,却倒过来说月亮流连忘返,可见月亮与作者心心相印。师提示:心“月”相印,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分析得很好。
师:作者千呼万唤,月亮终于出来了,此时景色怎样?
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师提示:此时“秋水共明月一色”,那么人的活动呢?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师提示:作者此时的感觉怎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师:这天是阴历既望日,为何选择这日?生: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作者就是想去欣赏明月。
师小结:作者借助月亮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欲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之感,本段无一“乐”字,但……(停顿)生答:字字显“乐”情。师:(板书:乐)请大家齐读一遍,要读出这种乐的感情来。生:齐读。
师:作者陶醉在这样的良辰“月”景下,作者由月还想到了什么呢?
(投影)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作者由“月”想到了什么?
生:与“月”有关的诗歌。
师:诗言志,作者先吟咏诗经中的作品《月出》唤月亮出来,现在,随口吟出自己的作品,大家齐读作者自己的作品。生齐读“桂桌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
师:作者饮酒唱歌,由“月”想到在天一方的美人。你是怎么理解“美人”的?
生:不就是美女吗?(生笑)师提示:你的理由呢?
生:上文中的《月出》诗,不就是描写一位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吗?(生笑)……此时有酒有美景,不就缺一位美人吗?(学生鼓掌)
师提示:大家都认为你的分析不错,能从书中找到根据,言之有理。大家有不同理解的吗?
生:我认为是指自己的理想。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离自己济世报国的理想越来越渺茫,这个理想此时就像远在天涯的“美人”。
师提示:能知人论世,有道理。还有其它的分析吗?
生:我认为是指君主。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远离了皇帝,用“美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自己对君王的忠贞之情。(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分析都有理有据,我认为这里的“美人”就是作者的自喻。屈原《离骚》中的“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中的“美人”就可以理解成自喻;从创作背景及后文对音乐的描写来看,苏轼心有报国济世之志,却被贬到黄州,这不正是幽壑中的潜蛟吗?对君主忠心耿耿,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不正象孤舟中的嫠妇吗?另外,作者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此诗句后面还有两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就是形容人才没有归宿时茫然无措的样子,不也正是此时苏轼的自我写照吗?所以我认为“美人”就是作者的自喻。当然同学们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可以。
师小结:由“美人”一词,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壮志未酬的忧伤,作者借月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板书:抒情悲)可见被贬黄州,这对胸有“鸿鹄之志”的苏轼打击很大,赤壁的美景只能暂时抚慰一下他失落的灵魂,但还不足以抚平他心中的创伤。看来要想彻底摆脱忧伤苦闷,还得靠自己从思想上精神上去解脱。
师补充:“赋”这种文体通常采用“主客对答,抑客扬主”的形式。
师:(板书:“主客对答”)苏轼此时,就借“赋”的“主客对答”的形式,请出一位“客人”来与自己辩论,其实“客”也是作者自己。通过“抑客扬主”的手法来展现了自己的解脱过程。
(投影)三、自读三、四段,思考主客是如何议论的?
生:客借“月”表达了“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
师提示:为何有此梦想?
生:因为客感到“吾生渺小而天地无穷,吾生须臾而宇宙永恒”。
师提示:为何有此感叹?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生:因为看到了既有文治又有武功的一世之雄——曹操,他与山川明月之永恒相较,也不复存在了;更何况我们这些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等闲之辈了。(学生鼓掌)
师:回答得很精彩,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小结:客借月道出人生最大的理想——永生不朽。同时也点出了人生最大的悲剧——人生苦短、“人生如梦”“人生如寄耳”。客人的言论正是苏轼被贬黄州的内心写照。
师问:那么“主”又是怎样超越解脱的呢?
生:“主”指出,从“变”的角度看,水逝者如斯,月盈虚之变。从不变的角度看,而水未尝往,月卒莫消长。故不应羡乎。师:原来客只知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却不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客“知不可乎骤得”是只知皮毛,而并不是真知灼见;那么客的理想“抱明月而长终”能否会实现呢?
生:不能。
师:为何?用下文中的原句来回答。生齐读:“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师:那么我们可以拥有些什么呢?
生齐读:“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师:如何将清风明月这些无主之物,变成为我所有的有主之物呢?
生:用耳去“得”,用目去“遇”。
师:苏轼说过“江山风月,闲者便是主人”,从此文中,你看如何才能做到“闲者”呢?
生:伸长耳朵,张大眼睛,卸下心中的包袱,用心去拥抱自然,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自适。
师:也只有胸无尘渣的“闲者”才能享受到明月山水之乐。这场主客之间的辩论,谁取得胜利了啊?
生:是“主”。
师:何以见得?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客人终又破涕为笑、解愁为乐了,于是“洗盏更酌”,重新开怀畅饮起来。三杯下肚,管它周郎曹瞒,管它人间悲欢,放枕便睡,睡即入梦,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月亮此时消失了吗?
生:没有,月亮已与作者融为一体了。
师:不错,苏轼借助“月亮”,通过辩论,从精神上“解放”了自己。至此被贬黄州的苦闷、忧伤已经彻底战胜。(板书:“议论喜”)请同学们再齐读四、五段,读出“喜悦”的感情。
师小结:总观全文,可见词人对月情有独钟,前人评《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这的确有道理。本文中,“月”确是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但是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四、作者借月抒情,但感情既有喜又有悲;以月为论据,但主客结论却迥然不同。这如何理解呢?
生:黑夜中的月亮显得格外皎洁,这与作者品质的高洁相似,所以月下赤壁的美景,引起了作者的共鸣,作者引月为知己,抒发了喜悦之情。
生:同时,夜晚中的月亮,它又是凄清的,这与作者被贬到黄州的悲寂心境类似,所以作者对月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情。
生:月亮的盈虚变化,同人命运的变幻无常相似,作者借月表达了人生的无奈。
生:月亮的永恒长存,这又反衬出人生命的短暂,作者借月抒发了人生如戏的感慨。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专家的评论:(投影)请大家齐读一遍。
“苏轼借月与月夜这一意象,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理想。他从月之盈亏感悟宇宙的无常,从月之永恒追问生命的价值,进而从动态中把握人生奥秘,表达旷达的思想;他又从月之孤冷慨叹生存的挫折,从月之美好坚定人生的信仰,进而从静态中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反弹出达观的心态。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月这一‘天地自然之象’当它与苏轼的主观心态相统一时,便产生了苏轼月夜这一‘人心营构之象’。”〔丁美霞〕①
生齐读。
师小结:原来自然中的“月亮”本身就变化万千丰富多彩,而多情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感情去望月寄情,借月抒怀。所以创作的有关“月”的诗文,既首首优美动人,又情感各异。同学们现在对这种借月抒情的手法有点感觉或感悟了吗?下面从补充的诗歌中,任选你最有感觉的一首来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附:《赤壁赋》拓展阅读材料
虞美人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注]。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注]①离披:枝叶散落。
中秋月①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②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熙宁十年(1077)在徐州作,为《阳关词》三首之一。《苏轼文集·书〈彭城观月诗〉》:“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弟苏辙字)观月彭城(徐州州治),作此诗,以《阳关》歌之。今复此夜宿于赣上,方迁岭表,独歌此曲,以识一时之事,殊未觉有今夕之悲,悬知有他日之喜也。”此跋当书于绍圣元年(1094)作者被贬至岭南途中。②银汉:银河。玉盘:指圆月。
西江月①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②。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宋杨湜《古今词话》谓其末句“北望”为表现作者“怀君之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则谓词末两句为抒发“兄弟之情”,“疑是在钱塘(杭州)作”。②夜来二句:谓秋风落叶引起眉上愁,鬓上霜(白发)。③孤光:远照之月光。《文选》沈约《咏源中雁》诗:“单泛逐孤光。”注:“铣曰:孤犹远也。”
生:我说说《虞美人》。我觉得作者由月亮的圆缺,感受到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借酒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感情,貌似超脱,其实内心充满了苦楚与无奈。
生:我谈的是《中秋月》。这首诗有点张若虚“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味道。作者用天上月亮的永恒,来反衬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生:我对《西江月》有感觉。作者用“月明”来比喻自己的品格高尚,用“云妨月”来比喻奸佞小人排挤打击自己。
师:这节课我们以《赤壁赋》为例,简析了借月抒情的手法,希望同学们带着这把钥匙,能打开有“月”意象的诗文的大门。下课!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论现代娱乐传播的传统文化语境04-26
话语狂欢下微博热的冷思考04-26
飞信的传播学探析04-26
网络虚假新闻的产生与应对策略04-26
碎片化语境下的网络传播策略04-26
泛媒体时代政府危机传播的误区04-26
微博与平面媒体的融合及竞争04-26
“艾滋女”事件与网络新闻色情化的文本构建04-26
当代网络舆论监督的误区04-26
“谍战热”受众心理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