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主体地

时间:2024-04-26 17:01:5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主体地位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点,迎接时代的挑战,要求教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人角色,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善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转变,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我们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否则,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将要面临失败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教师如果跟不上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标准,肯定将会被无情的淘汰。 
  因此,教师应自觉地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素质,切实地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很好地贯彻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育名家有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动、唤醒和鼓舞”。不能想象,“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法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激动,从而能自觉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去。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又何尝不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应该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观,以教学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是一句空话。我们教师一定要投身到课改的实践中去,要有接受时代挑战和与进俱进的勇气。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何其的重要。笔者认为,这种观念的转变应该是一种观念的创新,必须要打破“教师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念,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必须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学习。试问: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积极地探究,你教师的一切劳动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吗?肯定不能。 
  如笔者在讲授初三《思想政治》第九课第五框“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的内容之前,预先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去调查我们当地的一个全国著名的专门生产儿童用品的民营企业“好孩子集团”,去了解为什么“好孩子集团”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校办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几千名员工、固定资产几个亿、年销售收入几十个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它迅速成长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通过调查,“好孩子成长十几年,国家专利几千件”、“全员追求卓越”、“自己打倒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既是一种教学观念的创新,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而这肯定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富于创新、积累、总结和提高。做不到这一点,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不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利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定论,是一种思维结果,它不体现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书本知识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作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对于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从而增强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这一思想,正是主体参与性的教育思想,它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曾几何时,学生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给我们带上了厚厚的墨镜,那对展翅欲飞的翅膀给我们带上了重重的桎梏,想要自己去畅游知识的海洋是多么地艰难啊,他们完全成了教师教鞭指挥下的一个个木偶,他们还是学习的主人吗?不是。该是到了还学生主人地位的时候了!“把课堂 还给学生”的呼声,是多么地振聋发聩。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绝不允许教师独霸和主宰课堂。 
  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协调人,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体会、交流和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创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部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将来学生自己能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当然,教师大胆放手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教师应有更高超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把课堂当成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这个过程,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思想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将会扼杀学生的灵感,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何谈课堂效益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笔者在讲授初三《思想政治》第9课第二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之前,设计了一些课前准备,当时授课的时间正好是伊拉克战争开始不久。我就要求同学们去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直击伊拉克战争”栏目,并从网上去搜集一些关于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背景资料,并思考:和平与发展到底还是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真正动因何在?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在课堂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认识,有些同学搜集的资料还相当丰富,提出的见解很富有独到性,我只是在他们争论到面红耳赤时适时地点拨一下,逐步引导他们回到书本上去,引出正确的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潜力得到挖掘,能力得以提升,正应了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科学就是一些有趣的探索。我们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我们的素质教育将仍将是一句空话,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大量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涌现的那一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回归的那一天,必将是素质教育取得辉煌成果的那一天,素质教育的春天将真正地来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打破党报传统版面惰性、探索视觉传播效果最大化--试谈04-26

浅析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主持策略的优化04-26

吉视传媒蝶变之路04-26

人本价值是新闻传播多重价值的核心04-26

大视野传播下宣传片创作的误区——以上海世博会和北京04-26

广西传媒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04-26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04-26

我国电视健康节目发展历程与现状调查04-26

自然类纪录片的思维品格04-26

谈微博对重大社会事件传播的理性引导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