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何处无“芳草”

时间:2024-04-26 17:01:4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教学生成性资源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一旦被我们教师有幸遇到,它就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教师“眼疾手快”,教学资源即可“手到擒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资源 课堂机遇
  
  我们常常听许多教师感叹:自己的课堂怎么就很少有让人感动的“惊人”一幕,而更多地只是表现为平静、平淡与平凡,难以有名师课堂中时不时出现的瞬间的精彩,他们怎就会出现那么多生成性资源?
  其实,课堂何处无“芳草”。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它或许就在你的身边和手头,只是你没有一颗敏感的心,这可能就是你与名师的差距。
  
  一、教学之“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经意”时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用两根红色小棒组成的活动角学具叉开一些,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变化后的感觉:许多学生都认为“角变大了”,这一观点也正是教师需要的答案。突然,有一个学生说:“现在这个角像花一样开放了。”这一回答让教师很惊奇,于是也就顺着学生评价道:“是啊,是像花一样开得很鲜艳。”
  评析:学生的奇思妙想常常发生在教师的不经意间。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现在这个角像花一样开放了”让教师不知所措,于是就采取“是啊”、“很好”等模糊措辞来一言带过,以求在学生的不经意间仍然“回归”教学预案?其实,教师不妨借用学生这些花一样的语言来与教学预案自然并有效地“接轨”。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就可以追问学生:“你为什么认为现在这个角像花一样开放了呢?”,估计学生就会说出“因为这个角变大了”之类的数学语言,这不就又符合本课的中心思想了吗。教师这样“追查”,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再糊涂,而是听得真切和明白。
  由此可见,有时教师的“不经意”中发生的事情需要教师很“在意”,琢磨学生的“语意”, 理解学生的“心意”。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教学之“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注意”时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线路图》时,出示了教材例题中的一幅小明游览公园的平面图。教师首先抓住平面图中心位置“艺术广场”作为参照物,说一说其他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什么方位,以此复习旧知“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然后引入新授内容“运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线路图”。
  其中,学生描述“竹林在艺术广场的北面”、“月亮湖在艺术广场的西南面”时,教师都能在学生刚报出景点名的同时就很快地在图上找到这些景点,然后用教鞭指点该景点让其他学生以此评判回答学生接下来描述的方位是否正确。然而,当第三个学生报出“儿童乐园”时,教师却一时在图中找不到这一景点,之后在下面学生纷纷用手势指点的帮助下才找到了目标,回答的学生因教师的这一“卡壳”而语止等待教师完成定位后才继续说下去“……在艺术广场的西北面”。
  评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一时找不到景点”恰恰不是教学的尴尬,而是一个很好的促成教学资源的转折点,此时,教师不妨让回答学生先把话“儿童乐园在艺术广场的西北面”说完,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一句话来寻找“儿童乐园”景点的坐标,而不是依靠其他学生的帮助才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再次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的教学价值。
  由此可见,有时教师的“不注意”如果处理得当,反而可以引发学生的“注意”,也让学生更有“主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教学之“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如意”时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抽象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后,准备沟通“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
  然而,当教师让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时,学生都因遗忘而哑口无言。此时,教师只好自己说出商不变性质,然后通过已经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让学生发现它们各部分名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
  评析: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哑口”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遗忘让教师黯然,无奈之中只能自说自话,从而保证教学得以继续进行。其实,教师不必为学生的“不配合”而神伤,完全可以采用“倒行逆施”的教学策略来维持教学路线的“生计”和激发教学情感的“生机”,把原先预设的“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陆质之间的关系”的教学思路灵活地变通为“由分数基本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椎想回忆出商不变性质”,这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样可以达到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关系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有时教师的“不如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会“见风转舵”,教学缺乏“软着陆”的弹性。
  
  四、教学之“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同意”时
  
  案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试商。通常,教材主要介绍“首位试商法”(如除数是32和38时,都看作30,再通过口算试出商是几),“四舍五人试商法”(如除数是32和38时,分别看作30和40,再通过口算试出商是几)。
  在一堂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讨论:哪种试商方法比较好?学生1认为,当把除数32看作30时,被除数也应该“舍”;当把除数38看作40时,被除数也应该“入”,这样试商更准确。.学生2则认为,除数、被除数各自分别“四舍五人”,试商更准确。遗憾的是,教师不清楚哪种方法准确率更高,于是回应:还是课本介绍的“首位试商法”好。
  评析: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得出了各种试商方法一次成功的“成功率”:首位试商法,64.573%;进一试商法(如除数是32和38时,都看作40),64.675%;四舍五入试商法,76.287%;随舍随入试商法(即学生1的方法),76.271%;各自舍入试商法(即学生2的方法),81.402%。同时,研究还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前三种方法只需改动除数,思维难度低,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后两种方法要同时改动除数、被除数,思维难度大,一般学生难以掌握。显然,教师知道了这些深入的研究结论,才能基于对试商过程的了解及其难易程度的把握,游刃有余地应对学生的交流,对他们的见解做出恰当的评价。
  由此可见,有时教师的“不同意”可能由于自己的“坐井观天”,此时,教师应该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考量学生不同想法的合理性,而不能仅仅凭教材说话,来排斥“异己”和排除“噪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学生的“自以为是”就无疑成了可拓展的教学资源。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有时教学似乎表面平静、平淡和平凡,但往往教学深处经常暗流涌动,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积聚着丰富的能量。一旦在合适的情景下“点燃”,其对教学的“时局”就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至于它对教学的影响是“涨”还是“跌”,关键看教师的转化能力。如果教师能识破教学中暗藏的玄机,就可能将教学中的“暗流涌动”变成“暗香袭人”,造福于学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社区报如何跳出鸡毛蒜皮那些事儿--绍兴晚报创办《社区04-26

自媒体时代职业记者如何锤炼信息?--以钱江晚报媒体融04-26

杭报集团推进新闻创新的探索和实践04-26

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节目的热化现象04-26

地方传统媒体不能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04-26

网媒陷阱:挡不住的诱惑?04-26

从《青年参考》创富版看当代青年成长偶像04-26

五问:新闻细节能合理想像吗?04-26

微博时代如何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04-26

听觉流线的潜心编织——2010年度全省广播文艺奖听评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