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有效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优化课堂教学内容:1. 定好角度,有针对性;2. 精挑细选,满足需要;3. 信息处理,化繁为简;4. 妥善处理,有始有终
【关键词】搜集资料;定好角度;精挑细选;信息处理;有始有终
【Abstract】How valid the data make use of a student collection, excellent turn a classroom content of course:1. Settle good angle, have already aimed at sex;2. Carefully chosen, meet the demands;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urn heavy is Chien;4. Appropriate processing, stead fast
【Key words】 Collect information;Settle good angle;Carefully chosen;Information processing;Stead fas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在语文课上展开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论述其实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掀起了另一种“时尚”——搜集资料。不管是哪一篇课文,课前预习时无一例外地请同学们通过网络、课外书籍、家长等资源,寻找跟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也因此变成了学生展示资料的场所。
从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上来看,有的孩子只是在某本书相关页码上折了个角,有的孩子干脆直接从网站上打印一页甚至几页来交差。学生们既不知道资料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资料该怎么用。这样的参与,不是空洞肤浅,就是走马观花,从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
那么,课外搜集资料还需不需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对自然、社会、世界的认识,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课外阅读。那如何让搜集的资料发挥它的作用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让课外搜集资料变得更有实效,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1. 定好角度,有针对性很多学生在查找资料时,都是宽泛地不着边际地查找,找到的资料中,有些根本没什么学习价值。例如好多学生在网上查找时,只在“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上打入几个关键词,这些网站上便会跳出一长串与此相关联的资料。但到底选用那几条信息呢?学生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仔细阅读与甄别,于是就随便打印几条来交差。因此,教师在布置类似的作业时,首先就要思考:这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的知识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确定了方向和目标,再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指导。首先得让学生明白,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可以从哪些地方查找?其次,给学生分好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这样,学生在查找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找的时候也会比较有重点,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例如,《长城》一课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的景象和建筑结构,以及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艰辛。但是,单凭这一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有目标、有条理地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如:A组搜集长城的有关图片(包括在月球上拍摄的长城照片),并附上文字说明;B组搜集长城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了解长城结构布局的用处;C组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和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等;D组搜集古今中外人们对长城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在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把资料整理成几个板块来汇报,既使学生学得更系统,又让学生听得明白。
2. 精挑细选,满足需要为了加大课堂的信息含量,老师们往往希望学生能搜集很多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但是,学生搜集来的信息资料通常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课堂上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汇报,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老师应教会学生精挑细选,选择有用的材料为自己服务。那什么才是有用的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在资料当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小故事也可以。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有效。
3. 信息处理,化繁为简许多专业书刊、杂志和网站,为读者呈献的资料都是很专业化、术语化的,有些甚至显得臃肿拖沓。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未加处理,不要说听的人听不懂,就是读起来也一定是支离破碎,收效甚微。
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需要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可试着让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做一下精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又便于在交流时使其他同学听得入耳,收到实效。
4. 妥善处理,有始有终当然,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们所搜集的资料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展示出来。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学生们既学不到更多课外的知识,也使许多学生花的时间和精力白白地浪费了,更严重的有可能还会打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因此会一落千丈。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些未来得及展示的资料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进行展示。例如教师可利用综合性学习课、信息技术课等相关课程,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通过多方互动在多方协助中成长。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搜集资料的内容出一期主题墙报,或者分小组合作编写手抄报,或举行专题交流会等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把课外知识的学习落到了实处。由此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使其掌握探究的方法,以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收集资料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绝不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因此,教师应全方位地考虑学生搜集资料的效果和质量,在每个环节上做好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把搜集的资料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可交换债券会计处理04-26
让童诗的种子在校园发芽04-26
浅谈少儿艺术学校的德育艺术04-26
论所有者权益价值的计量04-26
面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04-26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04-26
我国报刊监管的问题与对策04-26
第五媒体发展新亮点04-26
互嵌的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