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模式

时间:2024-04-26 16:51:3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排污权交易 市场模式 基准信用模式 总量交易模式
  一、几种不同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模式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手段,它利用市场确定价格的过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治理责任优化配置。然而对于这个市场的组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个市场的模式。在国际方面,美国是排污权交易的先驱者,同时也拥有最健全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市场。深入研究美国排污权市场运行模式,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在实践中较为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基准信用模式、总量交易模式以及非连续排污削减模式。
  (一)基准信用模式
  在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过程中,基准信用模式是最早被提出并运用到实践当中的交易模式。该种交易方式参与交易的企业数目少,交易主体单一。在交易成本中包括了搜寻信息和完成交易成本两大部分,虽然交易成本相对于传统的污染税上缴方式已经大大减少,但是仍存在着一定市场进入和信息搜寻部分。在绩效上也存在着效率不高,资源配置较为低下的问题。然而在排污权市场建立的初期,该种方式可以有效规范市场交易,为后期活跃的市场模式提供交易模式基础。
  (二)总量交易模式
  总量交易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清洁空气的激励市场计划、分段减少铅计划以及分段减少氯氟羟计划。与基准信用模式相比,总量交易模式更适用于较为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因而其交易成本相比也大大减少,在交易效率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在该模式下,交易参与方容量较大,允许多个参与方以契约的形式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进行契约交易。排污许可证存储和交易的不同方式也为污染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非连续排污削减模式
  非连续排污削减模式是基于基准信用模式下的衍生模式。在基准信用模式下规定交易只能在污染源消灭时才能进行,这种规定使得交易市场很难活跃起来,交易市场中的自由交易被大大限制了。为了克服这一矛盾,非连续排污削减模式应运而生。在该模式下,一期排污削减信用表示非连续的削减一吨污染物,即只要污染源在获得非持续排污削减时已经削减了相应污染物排放量就可以进行相应的交易,而无需排污削减在整个经营期内持续存在。这种交易模式大大增强了排污交易市场的灵活性,但是在交易准入和自由贸易方面相比总量交易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二、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模式选择br />  (一)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排污权交易许可制度的试点工作,在排污权交易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然而到目前为止,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尚未全面实施,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具体政策也没有正式出台。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市场机制本身就不是非常健全,加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中应结合我国特有国情,以达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政策实施盲目性的目的,充分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作用。
  (二)我国排污权市场建设模式设想
  为了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在环境治理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较为发达的省市和地区,可以尝试建立初级排污权交易市场。借鉴发达国家排污权交易市场成功构建案例,本文整理出排污权交易市场初期构建方案(见图一)。政府通过核算的方式计算出一年之内合理的污染排放总量,将污染排放总量以合理的形式制定为排污权基准。低于排污权基准的企业经过政府的核定批准可以以排污信用的方式对富余的排污权进行出售。急需高量排污的新兴企业也就可以通过购买排污信用的方式满足企业自身的高排需求。这种初级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相比传统的污染权收取方式有着极大的进步:用灵活的市场经济方式代替了机械的污染税征收方式,在保证一定污染总量的同时有效规避了污染治理费用给企业的负担。在此种方式中,政府作为整个交易的核心,起着重要的作用。核算合理的排污总量和排污基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排污权交易行为都是建立初级排污权市场的关键。
  图一 初级排污权交易市场
  四、小结
  由于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制度的设计和具体施行上,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地方。但是在经济与环境并重发展的今天,构建合理有效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已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环境污染外部性很强,其内部化的困难很大,但只要明细排污权产权归属,采取有效的手段规范排污权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在我国有着相当的可行性,不啻为解决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关文章:

安徽网络电视台文化品牌传播探析--借力文化改革 打造04-26

我国城市整合营销传播创新研究04-26

从奢侈品广告谈广告社会责任的缺失和重塑04-26

跨文化广告与中国市民消费文化的变迁--从可口可乐广告04-26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04-26

穿越剧热播背后的冷思考04-26

都市报时评研究的现状与思考04-26

试析有话好说节目品牌差异化制胜之道04-26

美国的恶搞新闻文化——以“洋葱”新闻为例04-26

论讲授法在《中外新闻事业史》教学中的运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