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

时间:2024-04-26 16:50:0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沉郁顿挫是杜诗风格的集中概括,然而人们对“沉郁顿挫”一词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些含义也未挖掘出来。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指杜诗运思深刻,感情浓烈,声情悲壮,而又忠厚缠绵,含蓄蕴藉,回环往复的特点。

  关键词:沉郁顿挫;杜甫;风格

  Abstract:Contemplativeness is a concentrative summary of the style of Du Pu's poetry. However,people don't agree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contemplativeness” and some potential meanings of the term fail to be explored. In fact,the style of contemplativeness refers just to such characteristics of Du's poetry as deep thought,strong emotion,tragic sense,tender feelings,implicit comfort and nostalgia.

  Key Words:Du Pu;contemplativeness;emotionality;style
  
  “沉郁顿挫”,历来被看做是杜诗基本风格的集中概括,探讨其含义的论着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这一问题还有继续探索的余地。首先,学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有所得,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应该对这一概念的含义做一个系统的归纳。而要想做出这个系统的归纳,不仅要弄清杜甫本人所说的含义,还要弄清后人在以这一概念描述杜诗风格时所赋予的新的含义。其次,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渐趋深入,尤其是张安祖的《杜甫“沉郁顿挫”探原》[1]和韩成武的《“沉郁顿挫”新解》[2]对“顿挫”一词“曲折见讽”意蕴的挖掘,较前人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对沉郁顿挫含义的揭示和表现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余地。再次,以往学人探讨这一风格时很少指出这一风格与杜诗其他重要概念如诗圣、诗史、老成之间的关联,而风格作为综合了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不可能与这些重要概念无关。有鉴于此,本文欲对沉郁顿挫的风格重新进行辨析,在对前人有所开拓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个概念做出较为系统的表述,并阐述这一风格与杜诗其他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虽然论述不是以回应三个问题为线索,但还是力图对这三个问题有所回应。
  
  1
  “沉郁顿挫”一语来自杜甫《进周鸟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3]以前人们往往将“沉郁”和“顿挫”分开使用,两词连用,始于杜甫。意谓运思深刻,文辞清壮,善于作文;又因与“随时敏捷”相对而言,因而还有以较长时间进行大的著述之意。
  “沉郁”一词,来自汉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成此书,良为勤矣。”[4]而“顿挫”一词,可能取自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类似含义亦常见于魏晋至唐人的文章当中。如梁任《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沉郁澹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5]梁刘之遴《与刘孝标书》:“间闻足下作《类苑》……自非沉郁澹雅之思,安能闭志经年,勒成若此?”[6]苏廷页《授李邕户部郎中制》:“朝散大夫守江州别驾李邕,探学精奥,为文沉郁。”[7]《授马怀素秘书监制》:“左散骑常侍常山县开国公仍每日入内侍读马怀素,有舒向之风,擅东南之美,贯穿从学,博而多能,沉郁成章,丽而有则。”[7]钟嵘《诗品》:“齐吏部谢月兆诗,其源出于谢混。……月兆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8]2 535《南齐书·刘绘传》:“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张融、周禺页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禺页辞致绮捷,绘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9]《明皇杂录·补遗》:“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犹存故态。”[10]
  杜甫《进周鸟赋表》中所言沉郁顿挫并非明确用来形容自己诗歌的风格(注:张安祖《杜甫“沉郁顿挫”探原》认为:“‘沉郁顿挫’并非杜甫关于自己作品风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讽喻意义。文学史家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做法并不符合杜甫的本意。为避免概念运用的混乱,造成不必要的异说歧解,笔者认为论者尽可以放弃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风格的习惯思路,根据个人体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杜诗的创作特点。”(《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而此前宋恪震《也谈“沉郁顿挫”》一文则认为这是对杜诗风格的最佳概括,因为这一概念不仅为这种概括提供了可能性,也具有“恰相对应的切合性”(《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较早以沉郁来描述诗歌风格的是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张曲江五言沉郁,亦其文笔也。”[11]宋尤袤《全唐诗话》说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五言。”[12]而首先用沉郁来形容杜诗风格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13]而顿挫,从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开始,就已经指作品的风格。后人也常用来形容某一诗人的风格。如《文献通考》记宋刘克庄语:“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浑则不然。如‘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之类,律切丽密或过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14]元方回《瀛奎律髓》:“刘蕴灵大中八年进士,其诗乃尚有大历以前风味。所以高于许浑者,无他,浑太工而贪对偶,刘却自然顿挫耳。”[15]
  自明清以来,人们普遍以沉郁顿挫来描述杜诗的风格。如《四库全书总目·王士祯<精华录>提要》:“律以杜甫之忠厚缠绵,沉郁顿挫,则有浮声切响之异矣。”[16]清贺贻孙《诗筏》云:“子美诗中沉郁顿挫,皆出于屈、宋,而助以汉、魏、六朝诗赋之波澜。”[17]但后人所说的沉郁顿挫,并不限于杜甫自己所说的含义。因为这沉郁、顿挫两个词本来就有着丰富的含义,后人在使用时又赋予新的含义,所以有必要对其含义略作分析,以弄清对杜诗风格这一经典概括的真正含义。
  沉郁,有深沉浑厚之意,多用来形容音乐的风格。晋贾彬《筝赋》:“其始奏也,蹇澄疏雅,若将畅而未越,其渐成也,抑按铿锵,犹沉郁之舒彻。”[18]明朱载《乐律全书》:“若统论音声之大致,则沉郁重浊者为宫商,飘扬轻清者为征羽。宫商洪远而悠长,征羽高厉而剽疾。”[19]
  顿挫,指声调的停顿和转折,用来形容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活动,经常与“抑扬”、“起伏”、“缓急”等词联类而用。如晋孙琼《箜篌赋》:“或冉弱以飘沈,或顿挫以抑扬。”[20]初唐谢偃《听歌赋》:“声欲抽而含态,气未理而腾芳;作绵连以烂熳,时顿挫而抑扬。”[7]1 592元郑木匀《衍极·古学篇》:“至邕始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自矜其能。”[21]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缓急顿挫”条:“缓急顿挫之法,较之高低抑扬,其理愈精,非数言可了。……轻盈袅娜,妇人身上之态也;缓急顿挫,优人口中之态也。”[22]顿挫还有婉转之意,与轻松流畅相对。如沈亚之《歌者叶记·附记》:“其子以提琴鸣,传于杨氏,如杨之摘阮,陆之扌刍筝,刘之琵琶,皆能和曲之微,而令悠长宛转以成顿挫也。”[23]
  有时人们还将顿挫与“感激”联类而用,说明音情顿挫往往是人心情感发激动的表现。如钟嵘《诗品》:“月兆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至于感激顿挫,微显阐幽,庶几见变化之朕,以接乎天人之际者,则《感遇》之篇存焉。”[7]3 402权德舆《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皆所以感慨顿挫放言,而兆忧贾祸,恒必由之。”[7]5 035李白、杜甫的笔下,也有类似的用法。如李白《泽畔吟序》:“观其逸气顿挫,英风激扬,横波遗流,腾薄万古。”[2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注: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云:“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中国古代戏曲论着集成》第1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49页)可以看作对杜甫序的一个注解。张旭从公孙大娘“浏漓顿挫”的舞蹈中得到是“豪荡感激”,而怀素则是“准其顿挫之势”。)顿挫多用以形容艺术活动的节奏,而有节奏之处是艺术表现关节点,往往伴随着人的感发激昂的心情。
  沉郁顿挫二词联用,其间自有内在的联系:沉郁与轻扬相对,顿挫与迅驰相对,有时可以互文联用。如《书法雅言》就说:“顿之以沉郁,奋之以奔驰”[25];《筱园诗话》卷3云:“学老杜诗有八字诀,曰学其开阖顿挫,沉郁动荡。”[17]2 388其中沉郁主要就内容而言,顿挫主要就其表现而言,都具有浑厚婉转之意,都蕴含著作者深沉浓烈的情感。杜甫《同元使君舂陵集行序》将“顿挫”与“微婉”连用:“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这说明,顿挫确实有含思婉转,寄慨遥深之意。
  对沉郁顿挫风格做出全面阐述的是清代词学家陈廷焯。其《白雨斋词话》论词标举沉郁顿挫,有一系列相关描述,如云:
  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顾沉郁未易强求,不根柢于风骚,乌能沉郁。十三国变风、二十五篇楚词,忠厚之至,亦沉郁之至,词之源也。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也。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26]3 776-3 787
  陈廷焯虽然是在论词,但他明确表示,杜诗是沉郁顿挫的最佳范本。其《白雨斋词话》最后一条写道:“如杜少陵之诗,包括万有,空诸倚傍,纵横博大,千变万化之中,却极沉郁顿挫,忠厚和平。此自子美所以横绝古今,无与为敌也。求之于词,亦未有见造此境者。”[26]3 977
  综合杜甫所说沉郁顿挫的含义及后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是所赋予的新的阐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沉郁顿挫的风格就是指杜诗运思深刻,感情浓烈,声情悲壮,而又忠厚缠绵,含蓄蕴藉,回环往复的特点。
  
  2
  沉郁顿挫风格与杜甫诗中表现出来的诗圣的情怀、诗史的深意、老成的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圣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才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有着浓烈的情感,有着悲悯的情怀,这正是其运思深刻,感情浓烈,声情悲壮特点形成的原因(注:韩成武《“沉郁顿挫”新解》一文将“时空并驭”作为“沉郁”的表现,很有见地。其实杜甫能够做到“时空并驭”正是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即他总是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当中来思考自己的价值。)。以诗作史,寄托深意,表达褒贬,正是其忠厚缠绵,含蓄蕴藉,回环往复特点形成的原因。波澜起伏,凌云健笔,任意挥洒而又中规中矩老成的创作境界,正是其感情浓烈而又含蓄蕴藉特点形成的原因。安旗曾以“忧愤深广,波澜老成”8个字来概括杜甫中年以后的风格[27],实际上揭示的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与其诗圣情怀及老成创作境界之间的关系。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并以其诗笔将这种理解和体验表现出来。首先,杜诗对所写的内容,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如前面在描述其诗史特点时所说的深刻性一样,杜诗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史和心灵史。其次,他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刻意锤炼诗句,总能把情思表达到极致,深入到骨髓,给人以极深的印象。如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写社会的极端不公,以“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来写玄宗开边政策的错误,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写在战乱中亲人离散时的心理,以“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来形容安史之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来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的悲剧,等等,都是入人骨髓的惊人之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杜甫有着圣人一样的情怀,对天地万物都有着浓烈的情感。如《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感叹时事之艰难,见花而伤心,因为“国破山河在”,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大的灾难,而春色依旧如期而至,当年春色中的种种繁华景象,立刻浮现在眼前,物是人非,怎能不让人流泪。诗人见飞鸟而惊心,自己的确身陷长安,家信难通,生死不知,如果能像鸟一样自由翱翔,就可以很快见到家人,想到这里,怎能不为之心惊。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他那里,天地万物都关乎其生命,关乎其情感,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他情感的波动。读到这些诗句,总是被其浓郁的情感所感染。
  杜甫生逢盛唐由盛转衰,再到战乱的时代,残酷的现实,不幸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带有一种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诗中总带有一种悲凉的色彩。如写于安史之乱前的《前出塞九首》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战骨当速朽。”写出塞远征的士兵复杂悲凉的心情:远离家乡亲人,来到生死之地,自知凶多吉少,以至于神情恍惚,磨刀时割伤了手。但他还是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与其痛苦不堪,不如以死报国,至于能否为立功,则根本不做奢望。再如写于安史之乱中的《新安吏》中写朝廷紧急征调未成年男丁从军时母子送别悲惨情景,诗中写道:“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把那些未成年的男丁不经过训练就送上战场,其结果可想而知。但在国难当头之际,这是无奈的选择,连上天也无能为力,只能勉强为之。劝慰的话语,令人心酸。
  杜甫被苏轼誉为“一饭不忘君”,忠厚之心根于天性,因而诗中总有一种浑厚之感。如天宝末年,国事日非,玄宗应该负主要责任。但他鲜明地指出大臣们没有尽到人臣的义务,所谓“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但对玄宗还是寄予希望,表示:“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再看对待肃宗,《北征》开头写道:“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自己因疏救房,被肃宗墨制放归州省亲,虽然心中盼望早日见到家人,虽然肃宗明显是在疏远自己,但心中舍不下肃宗。到家后刚与亲人团聚,又立刻想到了肃宗:“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虽然肃宗已经听不进去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将自己的意见贡献给肃宗:慎用回纥之兵,直捣叛军老巢范阳,不急于收复两京。其浑厚缠绵的风格,真实可感。
  杜甫有些诗作,特别是表现微言大义的诗作,写得含蓄蕴藉。如《杜鹃行》一首,钱谦益认为是为玄宗迁西内而作:
  上元元年七月上皇迁居西内。高力士流巫州,置如仙媛于归州,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上皇不怿,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诗云:“骨肉满眼身羁孤”,盖谓此也。移杖之日,上皇惊,欲坠马数四。高力士跃马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汝旧臣,不宜无礼!”又令辅国拢马,护持至西内。故曰:“虽同君臣有旧礼”,盖谓此也。[28]
  从钱谦益的笺注中可以看出,杜诗每一句都是寓有深意的。再如作于安乱前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同样是登慈恩寺塔,岑参等人的诗只是写奇特感受,而杜甫却仿佛看到一场大的灾难即将来临:“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太平盛世,友人相伴,登高望远,心情本来是高兴的,杜甫却仿佛看到秦山破碎,泾渭不分。乍看起来,似不可解,其实这是杜甫以诗人的敏感,预感一场大的社会危机即将爆发而发出的感叹。“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用舜帝南巡不返的典故,玄宗也将难免播迁之祸。几句写的深沉含蓄,不认真体味难以探知其深意。
  沉郁顿挫风格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没有人注意到,那就是杜甫深刻的构思,浓烈的情感,往往需要反复诉说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所以杜诗当中经常出现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自己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出世和入世之间的选择,就采用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诗云: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诗人好像分裂成两个观点正相矛盾的人,围绕顺从现实还是坚持理想这一问题分四个层面往复辩难: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一介布衣是否应该致君尧舜,一方认为是“愚”,是“拙”,是大而无当,一方却豪迈坚定,死而后已;第二,是否应该忧怀天下,一方认为可笑,一方更加强烈;第三,是隐居还是出仕,一方认为应该过潇洒的在野生活,朝廷自有肉食者谋之,一方却不忍心离开圣明之君,因为这种感情是出于天性;第四,是否应该为自己的生活着想,一方认为连蝼蚁都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何必去追求大而无当的理想?一方却认为人生境界固有不同,决不苟合取容。诗人把一个问题分成四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列出两个相反的意见,在这种正反的辩难之中,诗人矛盾的心情得到充分的表达。不仅是这些说理的诗作,其他如思乡怀友的诗作,依然是反复咏叹。例如他怀念李白,感情那样强烈,表达出来却是那样低回婉转:缅怀往事,忽又牵惹梦魂,黯然伤别,忽又遥致祝福。
  应该说沉郁顿挫的风格与盛唐诗歌的总体风格是不完全重合的,其中除了保留盛唐诗歌的格局和风骨外,与盛唐诗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的特点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背离,这种背离,也恰恰预示了一种新的诗歌创作倾向的诞生。杜甫是盛唐的最后一个诗人,同时也是中唐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诗人。他本来是个典型的盛唐士子,性格乐观通达,但随着天宝末年国事日非,性格由通达转向激烈,所谓“穷途仗神道”、“暮年渐激昂”。由于其心境经常处于一种愤激状态,发而为诗,常常冲破圆融的意境,表现出奇崛顿挫的风格。如《天边行》:“天边老人归不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都是抒写悲愤之情的奇崛之作。
  
  [参考文献]
  [1] 张安祖.杜甫“沉郁顿挫”探析[J].文学遗产,2004(3).
  [2] 韩成武.“沉郁顿挫”新解[J].学术研究,2004(10).
  [3] 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2 173.
  [4] 严可均.全汉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349.
  [5] 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 073.
  [6] 严可均.全梁文:第5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8:3 281.
  [7] 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 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98.
  [9] 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841.
  [10] 郑处诲.明皇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1] 祖保泉,陶礼天.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97.
  [12] 尤袤.全唐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68.
  [14] 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1 921.
  [15]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5.
  [16]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2 443.
  [17]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4.
  [18] 欧阳询.艺文类聚[M].台北:台北新兴书局,1969.
  [19] 朱载.乐律全书[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0] 严可均.全晋文[M]‖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21] 郑木匀.衍极:卷下[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2] 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代戏曲论着集成:第7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3] 徐昂发.香艳丛书:第7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2 037.
  [24] 李白.李太白全集:第2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7:1 289.
  [25] 明项穆.书法雅言[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6]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1卷[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27] 安旗.“沉郁顿挫”试解[J].四川文学,1962(6):58.
  [28] 钱谦益.钱注杜诗:第4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7.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04-26

浅谈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04-26

对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的综述04-26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如何破除采购黑幕04-26

华锡集团IPO风险分析04-26

环境成本管理控制研究04-26

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高速公路施工质量04-26

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04-26

浅谈公路经济效益影响的因素及对策分析04-26

“收费公路”发展的积极意义浅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