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辞·卜居》中,有一大段屈原的请卜之辞。其前半部分,大都是被这样标点的:①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粟斯喔吚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笔者以为:在这些“宁……将……”之间用问号不合适,应将其间的问号改为逗号。理由如下:
一、“宁……将……”是古人用来表示选择问的一种惯用句式。在这种惯用句式中,无论是“宁……”还是“将……”,都不能脱离该句式而独立存在,都是整个句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必得前后呼应,通力合作,才能把语句间的那种选择关系完全、彻底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由“宁……将……”这一惯用句式所构成的,是一个句子,而不是两个句子;是一个复句,而不是两个单句。而问号,只能用于句尾,不能用于句中——这是应将“宁……将……”之间的问号改为逗号的理由之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如细玩文意就不难发现,这段请卜之辞其实并不是由十六个部分组成的,而是由八个部分组成的,每一处“宁……将……”即为一个部分。在这每一个部分中,都承载着两种言语信息:“宁……”所承载的是一种言语信息,“将……”所承载的则是另一种言语信息,而这两种言语信息又是彼此矛盾、相互对立、水火不相容的。如果说“宁……”所表现的是屈原对于自己美政理想的无限信奉及高尚情操的严格恪守的话,那么“将……”所表现的,则是当时楚国上流社会中的一些政客们的信念危机和道德沦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承载于每一部分的那两种言语信息不仅是矛盾、对立的,还具有同一、统一的性质:从客观上去看,它们都是当时楚国上流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处世哲学、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从主观上来说,它们也都是长期地困扰着屈原的一对对的思想矛盾和道德冲突。如果在“宁……将……”之间用了问号,普遍存在于每一部分中的那种同一、统一的关系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必将使读者仅仅从矛盾、对立这一个方面去认识当时的楚国社会,感受屈原内心的巨大痛苦,而这样,既不能获得对于当时楚国社会的全面认识,也不能获得对于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深刻感受。
三、存在于这段文字中的那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处世哲学,虽然都是以选择问的形式平行推出的,但是,屈原却决不真如该赋在表面上所描绘的那样——“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实际上,此时的屈原是十分清醒的,对于自己在政治上到底当何去何从、何依何违的问题,早已经是成竹在胸的了。如果大致说来就是:对于“宁……”的做法是心向往之,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对于“将……”的做法则深恶痛绝,尽管如此将无往而不通。对于这些,我们完全可以从作者在表述“宁……”和“将……”的做法时所选用的不同词语、所寄寓的不同情感中清清楚楚地感觉得到的。屈原之所以往见太卜郑詹尹,并非真的犹疑不决,欲假龟策以决之。其动因实为“哀当世之人习安邪佞,违背正直,”其目的是“发其取舍之端,以警世俗,”实为激愤之举。②如果在“宁……将……”之间用了问号,就表现不出屈原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政治操守了,那倒真像是“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了,而这样,既不符合本赋的创作意图,也不符合屈原的实际情况。
说到这里,在“宁……将……”之间用问号的错误应是显然的了。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标点错误呢?笔者觉得,恐怕是这样一种认识使然——“乎”就是一个句尾语气词。认定“乎”就是一个句尾语气词了,加上“乎”一般又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的,就觉得在“乎”的后面只能标以问号了。见到“宁……将……”这个表示选择问的习惯句式中有两个“乎”字,便在每个“乎”字的后面都标上了问号。其实,就如现代汉语中的疑问语气词“呢”字一样,“乎”字也是既可用于句尾,也可用于句中的。用于句尾时,为句尾语气词,后面自然可以使用表示一句话已经完了的停顿的标点符号,比如问号。用于句中时,则为句中语气词,后面自然就不可以使用表示一句话已经完了的停顿的标点符号,比如问号,而只能使用表示句中停顿的标点符号——逗号。在“宁……将……”这一惯用句式中,后一个“乎”为句尾语气词,其后面用问号没错;前一个“乎”为句中语气词,其后就不应用问号了,而应该用逗号。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标点古书是整理古籍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关,是检验古书阅读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古代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必须认真对待。否则,虽然只是差之毫厘,却有可能失之千里。就以本文举的那个例子而言,正是由于注家在“宁……将……”这个习惯句式中标了问号,才把一个个的复句都拆成了单句,把八个复句变成了十六个单句,最终给这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治宣言笼罩上了一层困惑和迷茫。标点古文,可不慎乎?
注释:
① 如:洪兴祖《楚辞补注》;聂石樵《楚辞新注》;袁梅《屈原赋译注》;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等。
② 楚辞集注,朱熹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13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有关住房公积金组合投资策略分析04-26
单位“建造房屋”会计处理探讨04-26
重庆房地产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04-26
论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模式04-26
陕西省道路货运业发展问题研究04-26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弹性分析04-26
施工合同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04-26
基于财务工程魔方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04-26
论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差异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