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存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其词中占了一半。在世乱政昏的时代,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屡被投闲置散,抑郁之际,栖心于佛道,啸傲于烟波,在山水林泉之间构筑着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寻求大自然的庇护和解脱。具体而言,其隐逸词可分为道家词、渔隐词和田园词。
〔关键词〕 陆游;爱国情怀;隐逸词
Abstract:LU You,Southern Song Dynasty famous patriotic poet,wrote [WTBX]ci[WTBZ](verse) 145,of Which less than 20 were patriotic [WTBX]Ci[WTBZ],arund 70 the hermit [WTBX]ci[WTBZ],and more than 50 passionate [WTBX]ci[WTBZ].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ermit [WTBX]ci[WTBZ] acounted for almost half of his works.Living in that chaotic political era,he was eager to fight till death for the Southern Song government but had been repeatedly neglected,depression helped him find spiritual asylum and relief in Buddhism and Taoism as well as in the nature.Speciflcally,his works of hermit [WTBX]ci[WTBZ](ver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type of Taoist,of fisherman and of countryside.
Key words: LU You;patriotism; hermit verse
一、陆游隐逸词的题材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1〕此即爱国词、隐逸词、纤艳词。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共辑录陆游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陆游词中占了一半。具体而言,其隐逸词可分为道家词、渔隐词和田园词。
1.“身闲心太平”——道家词
刘师培《论文杂记》说“剑南之词,屏除纤艳,清真绝俗,逋峭沉郁,而出以平淡之词,例以古诗,亦元亮、右丞之匹,此道家之词也”〔2〕。 夏承焘先生也说陆游有不少词是“萧飒衰颓,道人隐士气息很浓重的”〔3〕。如《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HK]
[JP2]干道二年,张浚北伐失败,陆游被劾“力说张浚用兵”而免归,卜居于山阴镜湖,此词即其归里后所作。词中写了隐逸生活的纵心任性:喝完了美酒(玉瀣)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道经(《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恣意优游,任情啸傲,但透过优游啸傲的表层,还是不难体会到他内心深处“虚负凌云万丈才”(唐·崔珏《哭李商隐》)的抑郁,于是最终一吐真实心曲:“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慨叹“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白居易《寄隐者》),控诉南宋政府对抗金爱国志士的打击迫害。同此心声者还有《长相思》:“悟浮生,厌浮名,回视千钟一发轻。从今心太平。 爱松声,爱泉声,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同样抒发了勘破世事,欲在松泉之间抚慰心灵回归本真的渴望。
陆游此类词作体现出了浓厚的道学思想,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其家学交游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南宋时,“释老方外之徒,上则出入禁苑,结交王侯;下则周旋于士大夫之间,讲经说道,成为座上客。”〔4〕而陆游一家又世代笃好道教,祖佃、父宰都多方外之交。陆家藏书甚丰,道书一类就有两千余卷,陆游阅读了不少。此外其师曾几和他所交游的方外道学之士对他亦影响颇大,所以他自言“少时喜方药,晚亦学黄老”(《春日对花有感》),在“蹭蹬乃去作诗人”(《初冬杂咏》)后写了不少道学之词。
其词亦多写修道、炼丹的游仙生活,如《好事近》:
挥袖别人间,飞蹑峭崖苍壁。寻见古仙丹灶,有白云成积。 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
作者借幻想飞入无欲无求的仙界,表达自己想要摆脱尘俗之累,忘却对家国的牵念,获得“心如潭水静无风”的精神休憩的愿望,清真绝俗,似不食烟火人之语。另如“黄庭读罢心如水”(《一丛花》);“向药炉经卷,忘却莺窗柳榭”(《安公子》);“华岳烧丹,青溪看鹤”(《木兰花慢》)都是此类作品。
2.“醉听风雨拥蓑眠”——渔隐词
垂钓自古以来就是隐逸者赖以寄托人生怀抱的表征,所谓“古来贤哲,多隐于渔”(刘克庄《木兰花慢》)。当隐士走入山林薮泽,也就意味着渔樵生活的开始。此时,江湖薮泽不仅仅是一个寄身其中的生存空间,更是一个相对魏阙而言的精神空间,它积淀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虽然陆游由于始终无法忘怀家国而未能成为真正的隐者,然而山水林泉之美、天地万物之祥和却曾无数次拨动他的心弦,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他在干道二年罢归之后,一直居于山阴,地近镜湖,于是便有了诸多“渔歌菱唱”(陆游《长短句序》)。如《鹧鸪天》: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 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仕途的偃蹇,使他感叹世无知音。然而在燕飞春岸,鸥落晚沙的翩然自在中他似乎悟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真谛,在歌声隐约, 橹声欸乃的怡然自得中觅到了新的知音,找回了失落的自我,体悟到了铁马冰河之外另一番诗意栖居的妙处,使他陶醉于“物外烟霞供啸咏,个中鱼鸟同休逸”(赵磻老《满江红》)的高情远致中了。又如:
岁晚喜东归,扫尽市朝陈迹。拣得乱山环处,钓一潭澄碧。 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家在万重云外,有沙鸥相识。(《好事近》)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桌,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HK]
王炎抗金幕府被迫解散后,陆游自南郑前线调回四川,做了“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登塔》)的散官,淳熙三年(1176年),他以“嘲咏风月”、“燕饮颓放”的罪名被免官。此时他自称“免官初觉此身轻”(《饭保福》),不久离蜀东归,居于山阴。投闲置散的词人暂时忘却了尘俗之累,在远离红尘名利场的云霭林烟中,沉潜心神,悠然林下,友烟霞、盟鸥鹭,享垂钓之乐、乐烟艇之浮,做起了闲云野鹤般的“无名渔父”。此外,这类山容水态之咏,桌舞舟模之什还有 “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鹧鸪天》);“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 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桃源忆故人》);“千岩高卧,五湖归桌,替却凌烟像”(《青玉案》);“惟有断鸿烟渚,知我频回顾”(《桃源忆故人》)。
3“聊试扶犁手”——田园词
其实,陆游对山村田园的喜爱和对乡民诚挚淳朴情意的赞美在其诗《游山西村》中即可见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同样,这种恬淡闲适、悠然世外的情怀也在其词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陆游入蜀被任命为成都戎幕之前,曾经在三荣郡治任地方官,停留70日,其间他到一山村,忽觉“萧然如世外”(《桃源忆故人》序),不禁对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大为欣羡,遂留下了有浓郁田园气息的《桃源忆故人》: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垂暮之年的陆游遭罢黜后,在山阴过着一边读书耕作,一边行医乡里的田园生活。此时他谢绝了与权贵显要的往来,却与农民过往甚密,“身还民服,口诵农书”,“身杂老农间”(《晚秋农家》),还“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幽居》) ,参加一些家业劳动。同时他还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着自己民胞物与的素志。陆家祖辈多方药之书,陆游对医学也颇有研究,常常采药、给乡民送药看病,“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点绛唇》);“骑驴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都以陆为名”(《山村经行因施药》)。在此期间清新冲澹、恬静优美的田园词有:
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新结小茅茨,恰占清江口。 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生查子》)
素意幽栖物外,尘缘浪走天涯。归来犹幸身强健,随分作山家。 已趁余寒泥酒,还乘小雨移花。柴门尽日无人到,一径傍溪斜。(《乌夜啼》)
从宦元失漫浪,还家更觉清真。兰亭道上多修竹,随处岸纶巾。泉冽偏宜雪茗,粳香雅称丝莼。翛然一饱西窗下,天地有闲人。(《乌夜啼》)[HK]
词人“随分作山家”后,在扶犁躬耕、采药治民之余还常常买醉茅店,与乡民开怀畅饮话桑麻, 闲暇时品茗吟咏,到山中寻梅,到溪畔散步。此时的他幽栖于物外,在暮山千嶂、长烟落日、渔唱声声中已然成了“管领山川的散人”,他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间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陆游的隐逸思想及矛盾心态
其实,我们细一追问,便发现陆游隐逸词淡泊闲适的表层之下,掩盖了词人无法摆脱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层悲剧意识,面对当时政局衰颓、国脉如缕而统治者却在歌舞升平中醉生梦死、苟安享乐的局面。作为一位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他这些山水林泉之音在企求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抚慰心灵的表层下,始终无法摆脱爱国忧患意识之底蕴。
1.许国虽坚,朝天无路——陆游隐逸思想成因
陆游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是金朝灭辽的一年,从此金朝成为宋朝的威胁,战乱的氛围与逃难的生活笼罩着诗人的整个童年。其父陆宰为人耿直,因主战而被劾职,由京西携眷南归,实为逃难,在“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杂兴》)时“兵间脱死命如丝”(《寓叹》)、“几不保头颅”(《杂兴》)。记事之初便颠沛流离使他对金兵的践踏欺凌充满了仇恨。南渡后,陆宰结交的都是骨鲠气节之士,陆游后来在《跋傅给事帖》中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5〕2290其《跋周侍郎奏稿》中亦曰:“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每言及高庙盗环之寇,韩陵斧柏之忧,未尝不相与流涕哀恸,虽设食,率不下咽引去。先君归,亦不复食也。”〔6〕在此“国势危蹙”之际,“忠臣烈士忧愤感激之举”(同上)更深深地坚定了他“少年志欲扫胡尘”(《书叹》的决心,使他愿誓死“拥马横戈”(《秋怀》)、“手枭逆贼清旧京”(《长歌行》)。
此外,陆游从小就身受儒家思想熏沐,其师曾几言传身教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慕在经世”(《喜谭德称归》),认为“君子之学”的最高境界是“尧舜其君民”(《跋吴梦予诗编》),所以抗敌御辱,忠君报国成为萦绕其一生的情结。但其仕宦生涯却偃蹇蹭蹬:他28岁参加进士会试,“锁厅荐送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7〕12057孝宗即位后朝中主战派占了上风,陆游摩拳擦掌致力于抗金事业,提出了很多用人行政方面的建议,希望统治者能励精图治,光复中原。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时,部下将领不和,加之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朝廷又立即动摇,走上屈膝求和的老路。干道二年,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5〕2290的罪名,罢黜还乡,这是陆游仕宦生涯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较大的挫折。闲居5年后,出于“俸钱虽薄胜躬耕”(《雪晴》)的口腹之役,他又做了夔州通判。干道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将其召至南郑幕府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此时陆游48岁,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轩昂壮烈的戎马生涯。他深感振奋,开始了亲临前线“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抗金斗争,积极为王炎出谋划策,认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7〕12058但陆游的意见还未被采纳,他北伐的希望和计划就破灭了。同年9月,王炎被召回京,旋即罢免,幕僚遣散,陆游又回到成都,流徙于蜀州、嘉州等地,做了地方闲散小官。这次挫折使陆游深感“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后日益颓放,自号“放翁”,终于在淳熙五年,54岁时离蜀东归。晚年的20余年几乎都在山阴过着“渔翁共醉,溪友为邻”(《沁园春》)的生活。
2.身寄湖山,心存河岳——陆游的矛盾心态
终其一生,陆游都被一种矛盾情结所困扰。仕与隐,出世与入世常常使他处于痛苦的煎熬之中。他骨子里满怀一腔爱国热情,但同时又挚爱着宁静的自然。他自称“爱山入骨髓”(《晨起看山饮酒》),“平生爱山每自叹,举世但觉山可玩”(《饭三折铺铺在乱山中》)。所以,做官时,他一方面强烈渴望着能经世济国,一方面又魂牵梦绕着家乡的山水,而罢归后,在享受湖光山色之美的同时又恨不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痛心疾首地惦念着北国尚未收复的失地。
陆游为官时就曾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希望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象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渔父一样,自食其力,自足其乐。他在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从敕令所删定官调升为大理寺司直时,住在临安的“百官宅”(下级官员居所),有两间小屋子,因其“甚隘而深,若小舟”,故名之曰“烟艇”,并作《烟艇记》以记其事、述其怀:
……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沓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桌,瞬息千里者……”
为了家国陆游舍弃了自然,然而官场的大门却拒绝向他开启,无奈他最终又回归到了山水中疗伤,正如孟子所言“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HK]
一颗赤诚报国的心不得已转而“嘲咏风月”,充满了伤感、焦灼与愤懑。
林语堂说过:“中国人被认为是讲求实际的民族。然而他们浪漫的一面也许比现实的一面更深刻,这一点表现在深刻的个性中,在对自由的热爱中,在乐天的生活态度中……在内心里,每个中国人都想当流浪汉,过流浪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依托,在儒教控制下的生活必将是无法忍受的。道教使中国人处于游戏状态,儒教使中国人处于工作状态。这就是每个中国人在成功时是儒家,而失败时变成道家的原因。道家的自然主义正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8〕林语堂所言的道家“游戏”情结——对自由的热爱,其实也是在潜意识里自始至终伴随着陆游的。当兼济的理想一再受挫,当时事维艰、国运衰微,英雄却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时,它便冒了出来,上升到了意识层,成为拯救焦灼不安心灵的一剂良药。但一旦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给儒家营造了适宜的土壤,道家便又只能让位而不得不做陪衬了。二者似乎是一对好兄弟,是主人的左膀右臂,但似乎又要时不时地争宠,想证明谁才是主人的最爱。它们是矛盾的,其实主人更矛盾。常常举棋不定,左右徘徊,在兼济与独善之间痛苦地游移。白居易曾提出过“中隐”的思想 :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日有俸钱……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中隐》)[HK]
在白居易看来,中隐也是一种吏隐,他以散官、闲官为隐,在“小隐”与“ 大隐”之间寻找到一条折中之途,既可免除饥寒之患,又可躲避朝堂的纷争,而在为政之暇的登山临水中,在壶中天地的杯酒声色中尽享欢乐闲适。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唐·崔珏《哭李商隐》)的陆游虽然“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六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但却又“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登塔》),似乎正应了白居易所言的在他看来恰到好处的折中之选。正如陆游62岁赴知严州时,孝宗对其所谕的颇有人情味却又意味深长的话:“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7〕12058希望他去做一位悠游山水的田园诗人,别再操心什么北伐复国之事。所以仕宦时常常“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双头莲》)的他过的几乎就是白居易描绘的“吏隐”的闲散日子。在不能全然“忘机”的隐逸生活中,在梦幻般的自然美中,他一方面似乎在展示自己诗意的栖居,在努力趋近旷放与超脱中放下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身份,而凸显自己自然人的角色,接近与感悟着自然中的一丘一壑、一花一草,藏其知虚其念,使个体生命与世界本体浑然相融,在融合中淡化人生的痛苦,在悲剧性的陶醉中化生命的痛苦为审美的快乐。而另一方面他虽伏其身却又不愿闭其言,常常借助于酒与诗词,在“醉”的境界里,在诗词的艺术世界中肯定自我,肯定人生,唱出自己至死不渝的许国丹心和激昂意气,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撼人心旌、启人心智的精神财富,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为其一生郁郁而扼腕叹息,为其精诚执着心存魏阙而感慨万千。
〔参考文献〕
〔1〕 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9.
〔2〕 刘师培.论文杂记〔M〕.北平:朴社出版社,1928:29.
〔3〕 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 .
〔4〕 于北山.陆游年谱〔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74.
〔5〕 陆 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一〔M〕//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
〔6〕 陆 游.渭南文集:卷三十〔M〕//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2281.
〔7〕 脱 脱.宋史·列传:卷三九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 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12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从《史记》分析我国文明的源流04-26
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研讨04-26
传统文化、主体价值与现代转换研讨04-26
厚德载道 挚爱辅仁——记王玉润的仁德才艺04-26
论萨特的“文学介入说”及对当下的启示04-26
论威廉•福克纳和神秘侦探小说04-26
王符生平考04-26
从李杜作品中探讨文学的认识功能04-26
古代论体文之界定与文体特征04-26
论司空图之“韵味说”04-26